摘要:九三这天,我干了件特别有仪式感的事——上午守着电视看阅兵,下午揣着纸巾冲进电影院看《营救飞虎》。看完只想说:这组合拳打得太妙了!当老兵方阵从镜头前走过,银幕上的子弹声突然就带上了温度,原来历史和现在,真的能隔着八十年击掌。
九三这天,我干了件特别有仪式感的事——上午守着电视看阅兵,下午揣着纸巾冲进电影院看《营救飞虎》。看完只想说:这组合拳打得太妙了!当老兵方阵从镜头前走过,银幕上的子弹声突然就带上了温度,原来历史和现在,真的能隔着八十年击掌。
以前看抗战片总有点憋屈,不是日军烧杀抢掠的特写,就是百姓哭天抢地的慢镜头。但《营救飞虎》完全不按这个套路来,没有上帝视角的悲情,只有第一人称的热血:原来我们的先辈不是被动挨打的弱者,而是能主动出击、把日军耍得团团转的战术大师。
电影开场保龄球馆那场戏,一下子就把全片的基调定住了。日军的残暴和多疑,就像一块大石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空气里都是紧绷的压迫感。欢少的出现,又给这场戏添了一层悬念,他每一个眼神都好像在暗处埋伏着秘密,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电影讲的是一个小队执行营救盟军的任务。就六个人啊,在枪林弹雨里那叫一个勇猛,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这故事切口不大,没有那种宏大的战争场面铺天盖地,但却像一把小刀,精准地剖开了战争的一角,让我透过这小小的一角,看到了整场战争的厚重与残酷。
这部电影最让我动容的,是里面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就说三家姐吧,寸头造型又飒又酷,端起枪来,眼神犀利得像能穿透敌人,让人一看就特别安心,感觉有她在,啥困难都不怕。可当她面对孩子的时候,眼神瞬间就柔和下来,那种极致的反差,真的太戳我了。
还有欢少,看着文文弱弱的,谁能想到他有着双重身份呢?他既是地下党,又要在日军眼皮子底下当“合作者”。这个设定太妙了,让欢少这个人物一下子就立体起来。他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用命去引火,那决绝的眼神,我到现在都忘不了。
电影里那些倒下的身影,也让我印象深刻。他们炸桥、挡子弹、换装奔跑,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无畏。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模板”,没有那些高大上的光环,就是一群普普通通的人,在时代的洪流里,被逼着变得勇敢,变得无畏。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拼出了一个和平的未来。
看完电影,我心里没有那种看完悲剧后的沉重,反而有一种“终于解气”的畅快。以前看抗战题材,满眼都是牺牲和血泪,心里憋得慌。但这部电影不一样,它让我们看到了翻盘,看到了信念。它告诉我们,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一代又一代的人用命换来的。
这就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阅兵让我们看到现实的强大身影,电影让我们听到历史的回声。当这两者在同一天交汇,那种震撼和感动,真的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来源:贵圈扒娱姥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