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电影《南京照相馆》里,当演员用颤抖的声音说出这句话时,整个影院陷入了一种深沉的静默。那一句话,像利剑一样刺穿了空气,也刺痛了我的心。作为一名印尼华人,我仿佛不仅是一个观众,更是一个被召唤的见证者。南京大屠杀的遇难者,不是遥远的陌生人,而像是我自己的同胞。那一
“血洗过的胶卷不会说谎。”
在电影《南京照相馆》里,当演员用颤抖的声音说出这句话时,整个影院陷入了一种深沉的静默。那一句话,像利剑一样刺穿了空气,也刺痛了我的心。作为一名印尼华人,我仿佛不仅是一个观众,更是一个被召唤的见证者。南京大屠杀的遇难者,不是遥远的陌生人,而像是我自己的同胞。那一卷卷沾着血的胶卷,好像跨越时空对我们低语:不要忘记,不要转身离开。
△ 图为《南京照相馆》海报。
记忆的共同责任
影片没有喧嚣的口号,用低声的坚持提醒我们:历史必须被记住。1937年冬天的南京,数十万无辜者惨遭杀害,这是中国最深的伤口之一。但这不仅是中国的悲剧,更是全人类的悲剧。
欧洲的犹太大屠杀举世皆知,成为人类共同的记忆。而在东亚,南京也应当同样被世界铭记。这并非为了比较苦难,而是为了提醒世人:无论在欧洲,还是在亚洲,屠杀无辜的事实阐释了同一个真理——记忆是一种共同的责任。
印尼的回声
记忆不分国界。成长在印尼,小时候常听爷爷讲述日本占领时期的岁月。三年半的时间,饥饿、强迫劳役和死亡给几代人留下无法抹除的印记。爷爷奶奶们曾提到被夺走的稻米、被撕裂的家庭,那些记忆至今依然沉重。
虽然与南京的遭遇不同,但印尼和中国同样笼罩在那段黑暗历史的阴影中。南京的哭声,爪哇和苏门答腊的挣扎,其实是一体的。正如印尼第一任总统苏加诺说过的:“Jas Merah——Jangan sekali-kali melupakan sejarah(不要忘记历史)。”这句话不只属于印尼,更属于全人类。
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的意义
正因如此,9月3日的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才有了更深的意义。它不只是为了展示军事实力,更是为了纪念历史。每一声脚步声,都是为那些走向战场却没有归来的人而响起。
纪念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警醒世人。欧洲有被害犹太大纪念碑,亚洲也必须讲述南京、马尼拉、新加坡、雅加达的故事。这并非是为了比较伤口,而是为了完成整个人类的记忆。
因此,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不是鼓动战争,而是呼吁和平。老兵流泪注视队伍的眼神,饱含的不只是单纯的自豪,也是对子孙再也不要重演苦难的深切期盼。
永不忘记
记忆不是仪式,而是一种责任。它提醒我们每一个生命的价值,提醒我们要抵抗冷漠。和平不是遗忘的结果,而是直面历史的结果。
《南京照相馆》这样的电影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不让历史被遗忘。哪怕只是一卷血洗过的胶卷,也能战胜时间的尘土。
当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时,士兵在天安门前整齐走过,当幸存者在南京讲述,当印尼人还在诉说被占领的记忆,这些声音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汇成同一首人类警示之歌,提醒我们:勿忘历史。
再次回到那句话:“血洗过的胶卷不会说谎。”它在黑暗中被诉说,却照亮了未来。记住南京,记住那段被占领的历史,纪念那些牺牲的人,不只是为了告慰逝者,更是为了警醒生者。这样,我们才能郑重对未来说:这样的历史,永远不要再发生——无论何地,无论何人。
撰文:李福祥(印度尼西亚)
排版:冯嘉晗(实习)
编审:鲁楠
来源:中国东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