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片取景在小桥流水、黑瓦白墙的江南水乡,十分有韵味,且很接地气,一个家庭的故事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缓缓展开。
2025年,继续我的1000部电影计划!
大家好,我是亿亿!今天给大家推荐1000部电影的第233部:《乘船而去》
《乘船而去》这部电影真的让我眼前一亮。
这是一部有关老人离世、故乡亲情、代际隔阂的电影。
影片取景在小桥流水、黑瓦白墙的江南水乡,十分有韵味,且很接地气,一个家庭的故事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缓缓展开。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独自生活在运河边农村的老太太周瑾。
周瑾七十多岁,她常和村里的一些老姐妹们去给办丧事的人家念护送经、折纸元宝。
其实对于她而言,子女平常给的钱不少,她并不是很在意挣那个一百元钱,也不是相信念经烧纸真的有用,而是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找点事做。
一天,老太太突然被确诊患有脑瘤,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漂泊在外地的子女不得不回乡照顾。
大女儿苏念真,头婚有一个儿子涛涛,辍学后在剧组跑龙套,做群演。
二婚嫁给一个老外,有个女儿,夫妻两人在上海经营了一家留学咨询机构,行情不好,举步维艰,此时,苏念真的第二次婚姻也亮起了红灯。
苏念真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人,她坚信“只要比别人努力,才能过上想要的生活”。
其实外表生活地光鲜亮丽的她,内心充满了疲惫和不安。
小儿子苏念清则是一个四处漂泊的导游,他的性格和姐姐苏念真完全相反,他比较佛系,不喜欢卷,喜欢随遇而安。
他从小擅长木工,想做一个木匠,但是因为家人的反对,没有坚持下去,后来才去当了北漂一族。
母亲生病后,因后续治疗情况,姐弟俩的分歧很大。
姐姐建议接受化疗,花高价钱去国外买那些靶向药,弟弟觉得应该遵照母亲的意见,放弃治疗,不受那些罪,然后平静开心地过完最后的日子。
最终,还是给老太太治疗了一段时间,不见效果后,选择了出院,然后姐弟俩一起承担了在家照顾母亲的责任。
这一段看的还蛮感动的。
苏念真和苏念清这对姐弟做的很好,也给很多人做了很好的榜样。他们轮番照顾母亲,细心周到,无微不至。
有几个场景令我印象深刻:
苏念清带着母亲去西式快餐店吃炸鸡喝饮料;
苏念清和母亲两人一人一杯奶茶,看街坊邻居打牌;
苏念清陪着母亲边吃零食边追剧,直到凌晨三点;
苏念真带着母亲参观了自己工作的地方。
苏念清和苏念真带着母亲出去玩,老人带上所有的金器,插着氧气瓶,坐着轮椅;
亲情在这里刻画地非常细腻,在母亲没有生病的时候,女儿是一个月回来一次,儿子则很少回来,但是当母亲生病了,就会发现任何事情都没有陪伴母亲重要。
这可能也是很多中式家庭的缩影。老年人留在故乡,子女在外地工作,只有节假日或者大病,甚至是临终前才能见到子女,子女也只有这个时候才能尽尽孝道。
如果家里的老人去世了,在外地的儿女就会与故乡失去最后的连接。
而影片中,小儿子苏念清最后回顾故乡,继续开启了他的木工手艺。
在整部电影里,我也很喜欢老太太周瑾这个角色。
她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的乡下老太太,可她乐观、豁达的性格吸引了很多人。
她并不忌讳谈论死亡这个话题。生病后她去银行取钱,银行柜员问她这笔钱是做什么用,她笑着头一歪,眼睛一闭说:“用来办自己的事情”,柜员就懂了。
远方的娘舅来看她,躺在床上的她说:今天来过了,死了不用来了。
虽然她也担心大女儿的第二次婚姻,也记挂着没有结婚的小儿子,但是她的度拿捏的很好,并没有给他们施加太大的压力,她是一个很通透的老太太。
她又跟千万个中国妈妈一样,不停地往女儿的怀里塞东西,让他们带到城里吃。
外孙辍学去当群演,妈妈苏念真一百个看不上,而外婆是支持的。
......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有关家庭的故事。
老太太周瑾从生病到去世的过程中,也让子女们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他们开始意识到,在追求物质和事业的同时,家和家人才是最真实、最该珍惜的。
就像苏念真和苏念清,因为母亲治病问题大吵一架,还互骂,可是在母亲临终前,村里长辈和娘舅一起讨论母亲后事时,大家都一致赞成该由儿子承担接下来的事宜,按照农村的规矩要大操大办,才能显得子女孝顺。
但是苏念清觉得这个事情要跟姐姐商量,因为一直以来姐姐为这个家付出的更多。
而姐姐过来参与他们的讨论时,我注意到这个细节,就是姐姐拿花露水涂腿时,顺带给弟弟也涂了下。
最后,她们遵照了母亲的遗愿,并没有大操大办,而是简单料理了后事,让母亲“乘船而去”。
影片整体的节奏舒缓而细腻,画面唯美动人,让我们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了浓厚的江南水乡风情。
同时,也感受到一家人平淡生活中浸透着温情。
老中青三代人自有三代人的追求和活法,但是“家”自古以来都是重要的,不管是“小家”,还是“故乡”,吾心安处是吾乡!
人生如舟,唯有自己摇曳,他人无可替代。
乘船而去,笃定前行!
这部电影,我真的很喜欢!
电影:《乘船而去》
国家:中国大陆
上映:2023
导演:陈小雨
主演:葛兆美、刘丹、吴洲凯、何必、何圳煜
豆瓣:8.1
片源:腾讯
-over-
来源:小鱼电影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