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抛弃电影,暑期档迎来“中年危机”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2 12:38 3

摘要:近五年暑期档有个明显的趋势,29岁以下观影群体,占比越来越低。而35岁➕的观众占比节节上升。

长期以来,暑期档一直是最卖钱的档期。

无论是贺岁档还是春节档,在它面前都是弟弟。

然而,这两年开始,暑期档越来越疲软。

有个主要原因是,暑期档的核心群体,29岁以下的年轻人,正在抛弃暑期档。

灯塔发布25年暑期档电影市场洞察报告,提到“40岁以上用户占比首次突破20%”。

近五年暑期档有个明显的趋势,29岁以下观影群体,占比越来越低。而35岁➕的观众占比节节上升。

文中提到的年轻人范围是29岁以下,没有说29岁➕不年轻的意思。

我看了下25年暑期档前三甲的年龄构成,也能看出年轻观众正在抛弃电影。

《南京照相馆》,青少年,20-24岁、25-29岁的占比分别是3.1%、10.4%、17.4%,总占比是31.9%,而40岁➕观众占比是34.1%。

《浪浪山小妖怪》,青少年,20-24岁、25-29岁的占比分别是3.2%、23.5%、28%,总占比是54.7%,40岁➕观众占比是8.5%。

《捕风追影》,青少年,20-24岁、25-29岁的占比分别是5.0%、25.6%、26.7%,总占比是57.3%,40岁➕观众占比是12.6%。

《南京照相馆》简直是贡献前所未有的一幕,暑期档冠军的核心观众,竟然不是年轻人。

或许,你看到《浪浪山》和《捕风追影》,相信年轻观众依旧是主流,但我们再看看2019年暑期档前三甲的观众组成。

《哪吒之魔童降世》,青少年,20-24岁、25-29岁的占比分别是15.7%、24.6%、17.5%,总占比是57.8%,40岁➕观众占比是13.9%。

《烈火英雄》,青少年,20-24岁、25-29岁的占比分别是8.5%、32.3%、26.2%,总占比是67%,40岁➕观众占比是7.6%。

《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青少年,20-24岁、25-29岁的占比分别是7.1%、28.7%、26.5%,总占比是62.3%。

可见,在2019年,暑期档依然是年轻人绝对的主场,20岁以下观众占比(《哪吒》15.7%)活力十足。

再来看看2015年的暑期档。

《捉妖记》,青少年,20-24岁、25-29岁的占比分别是0.2%、15.5%、33.5%,总占比是49.2%,40岁➕观众占比是12.4%。

《侏罗纪世界》,青少年,20-24岁、25-29岁的占比分别是0.2%、13.7%、32.9%,总占比是46.8%,40岁➕观众占比是11.4%。

《煎饼侠》,青少年,20-24岁、25-29岁的占比分别是0.2%,18.5%、37.1%,总占比是55.8%,40岁➕观众占比9.4%。

发现了吧。

这十年来,29岁以下年轻观众占比显著萎缩,20岁内的观影群体尤为严重。

2015年和2019年的暑期档是典型的年轻观众带动市场大盘,29岁以下观众占比大致在50%~70%。

在2025年暑期档,《浪浪山》和《捕风追影》有50%的观众是20-29岁观众,但低于20岁的观众已经不高于5%了。

事实上,25年暑期档依旧能靠20-29岁观众撑场子,也是吃到了十年前的红利。

我来算一笔账。

2015年,20岁以下的青少年和20-24岁的观众,到了2025年,年龄已经来到25-29岁和30-34岁这个区间。

2019年,20岁以下的青少年和20-24岁的观众,在2025年,年龄已经到了6-26岁和26-30岁这个区间。

这也就意味着,当年2025年(20-29岁)的消费主力,正是十年前和六年前被《捉妖记》、《哪吒》、《烈火英雄》等爆款电影培养起观影习惯的年轻观众。

这些年轻观众和中国电影一同成长,他们至今保留着观影习惯。

而灯塔数据提到的,40岁➕观众首次突破20%,离不开2015年30岁➕的观影群体。

如果电影市场足够健康,年轻观众占比应该是稳步增长,而30岁➕的观影群体占比应该是变小的。

原因在于,观众一旦进入30岁,家庭和事业都会影响其观影频率。

青少年观影群体的严重萎缩,拉新失败,电影市场的盘子只会越来越小。

那么,为什么年轻人不来了?他们的时间被谁偷走了?

早在2018年,企鹅智酷就做过一个针对00后、05后的统计,其中就问到学习外的自由时间会做什么。

前六名选项分别是社交聊天、浏览网页、看视频、玩网游/手游,逛街/逛电商、运动,这里面唯一和电影有点关系的是看视频。

然而,在这个短视频和流媒体非常发达的时代,去电影院看电影,也不过是一个选择。

与近乎零成本、提供高密度即时反馈的短视频相比,看电影的成本较高:两小时左右沉浸时间、不确定的交通耗时、以及几十元的消费,很可能还需要在外吃饭。更关键的是,看电影是一场冒险未必能让观众开心;而短视频通过推荐算法,给你推动的内容,极可能是快乐的。

在吸引力方面,短视频对电影是降维打击的。

另一方面,当代年轻人可以线上虚拟社交,一台手机,一款游戏,各人各家组队开黑,不用像十年前的年轻人,把电影院作为线下社交场所。

事实上,为了给电影院拉新,国内电影院的普通影厅2D影片,一直有个1.3米(含)以下儿童可以免费的政策。原则上没有座位,但影厅只要有空座,是可以坐的。吸引年轻观众更直接的做法是影院提供学生票优惠。

比起30岁➕的观影群体,20岁以下的观众群体是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观影。

即便如此,电影院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依旧很低。

25年暑期档比去年同期要好,未必是观影热情的恢复,更像是低票价策略换来的结果。

然而,低价票策略对有观影习惯的存量用户更有吸引力,它的拉新作用是有限的。

说到底,中国电影当前的玩法已经无法吸引年轻观众了。

如果再没点新花样,那么今天《南京照相馆》的观众年龄结构就不是特例,而是整个行业未来的预演。

电影行业的苦日子,还在后头呢!

来源:尘飞扬说经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