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冬是真的急了!3000万重置打水漂,一部电影亏2次创尴尬纪录!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1 17:51 3

摘要:“一部片子亏两次,3000万重置费直接蒸发,这大概是今年院线最惨的笑话。”

“一部片子亏两次,3000万重置费直接蒸发,这大概是今年院线最惨的笑话。”

重映第一天,570万票房;第二天,只剩330万。

影院经理在朋友圈吐槽:“排了早场,六个观众,两个在刷手机。”这数字连电费都不够。

问题出在哪?

先看题材。

《蛟龙行动》架空设定,没有真实事件背书。

观众早被《红海行动》的海外撤侨、《中国机长》的川航奇迹养刁了胃口,突然端上一盘“未来潜艇大战”,情感落点空荡,自然代入不了。

再看剪辑。

重映版砍了16分钟,主线没补,反而把女主演得最好的情绪戏剪没了。

张涵予吹口琴那段,原本想升华,结果观众只记住“尴尬”二字。

一位影城经理私下说:“观众出来就一句话,‘不如把剪掉的放回去’。”

宣发也踩坑。

物料提前泄露,剧情被扒得底朝天,抖音上全是吐槽向二创。

官方急了,发律师函,越压越反弹,路人缘直接清零。

最要命的是档期。

8月30日,学生返校,家长忙着买书包,谁有空看潜艇?

同周还有《封神第二部》点映,巨幕厅全给它,留给《蛟龙》的只有边角料。

成本更是天文数字。

1:1造120米潜艇模型,每天租金六位数,水下特效烧掉几个亿。

业内人士算过账:按最终3.9亿+3500万票房,片方分账不到2亿,血亏至少7亿。

博纳的现金流已经报警。

财报显示,2024年预亏上限8.8亿,短期借款飙到40亿。

股东减持、高管离职,连于冬本人都被传“考虑移民”,虽然公司火速辟谣,但股价还是连着两个跌停。

更尴尬的是,《蛟龙行动》是博纳2025年唯一主控大片。

春节档折一次,暑期档再折一次,等于把全年收成赔光。

有券商研报直接下调评级:“缺乏爆款储备,风险显著。”

接下来怎么办?

博纳手里还剩《克什米尔公主号》和《四渡》两张牌。

前者是谍战,后者是战争史诗,都是高成本。

业内建议:先把剧本拿到小范围试映,别再闭门造车;宣发别再玩“神秘感”,提前泄露就顺势做话题;档期避开开学、避开进口片,给院线一点信心。

观众其实不排斥主旋律,也不讨厌大制作,他们只讨厌被糊弄。

当1:1潜艇变成昂贵的背景板,当删减成了二次伤害,再响的号角也吹不回信任。

电影不是军备竞赛,砸钱造奇观不如先讲好故事。

否则,下一次重映,连那330万都可能保不住。

来源:山中畅观雾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