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擎:这个时代,我们还需要爱情吗?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1 18:25 3

摘要:电影《7天》上海首映的下午场,我在观众席里猜想,多数人对这部电影会完全无感吧?在人们忙着和AI比拼智能的时代,谁在乎一部“纯粹而笨拙的爱情电影”呢?

即使在七夕,你也很少听到有人谈论爱情。

奋不顾身的奔赴是“恋爱脑发作”

全心全意的付出会被怀疑“PUA”

更多人拒绝真实情感的交锋,

爱情,不知何时已成为一种都市传说。

我们试图成为经济学家,

算清每一笔感情的收入与支出,

然而,“精算脑”真的比“恋爱脑”更好吗?

当我们拒绝相信爱情的浪漫,

是否也就放弃了迎接生活的无数可能?

这个七夕节上映的电影《7天》

试图给出一份笨拙而真诚的答案。

电影基于一个有关时间的设定,

却探讨着千百年来

人们面对命运、时间与爱情的共有难题。

以下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擎对于电影的思考:

撰 文:刘擎

电影《7天》上海首映的下午场,我在观众席里猜想,多数人对这部电影会完全无感吧?在人们忙着和AI比拼智能的时代,谁在乎一部“纯粹而笨拙的爱情电影”呢?

显然,这是一部逆潮流的作品。而我自己开设的《爱情哲学》音频课程恰巧也在当天上线,看来不合时宜的人们也会不期而遇。但意外地,发现周围许多年轻的观众深深地被电影打动。

更意外地,第二天看到了一组短片,奇思异想地让四部经典爱情电影中的男女主角穿越时空,坐在放映《7天》的影院中,与银幕上的故事共鸣了,却带着怀旧的落寞——“这可能是人类最后一部爱情电影”。

这些经典老电影(最新的一部距今也已有十七年了)中人物出场,他们共鸣与感叹会引起关注吗?或者,这不是恰好说明《7天》沿袭着已被淘汰的往昔审美观和经典的爱情观吗?

时代在迅疾发展,带来可观的进步。但所有新的都是好的吗?在今天这个晚期现代社会,越来越多人更注重“占有”而不是“存在”,这也是进步吗?

半个世纪前,弗洛姆在《存在与占有》中提出,人类的生命方式可以分为两种:存在与占有。存在,意味着通过体验、关切、创造与爱来展开生命,与世界保持一种开放而生成的关系;占有,则是把一切都视作财产与对象,把生命化约为计算与控制。存在让人以善意回应善意,以信任回应信任;而占有则驱使人紧紧抓取,把世界囚禁为“属于我”的东西。

进入晚期现代社会,我们习惯以“占有”的方式生活。消费主义教导我们通过购买来确认价值,竞争逻辑驱动我们不断比较得失。自然成了一份可以无限开采的资源清单,社会被理解为功利性的舞台。甚至爱情,也常常沦为一笔投资:人们衡量条件,计算回报,把亲密的情感异化为一场交易。婚恋市场上的择偶条件表,更是一套的占有逻辑:学历、收入、房子、车子,身高、外貌,仿佛爱情只是资源匹配的结果。

这里驱逐的是“恋爱脑”,欢迎的是“精算脑”。

在爱情里,人们先计算条件与前景;在友情里,交往取决于“有没有价值”;在亲情里,连陪伴也可能被计入机会成本。久而久之,我们习惯在心底安放一张无形的账簿,把一切关系转化为得失记录。人们或许因此变得理性,却也逐渐丧失了激情与善意。

精算型人格的危险之处在于,它让我们与世界的深层关系不断疏离。自然不再是可以亲近的天地,而是一份等待开发的资源清单;社会不再是共同体,而是功利的舞台;他人不再是可以相爱的生命,而是可被使用、交换甚至舍弃的对象。

问题是,这样过得幸福吗?我们活出了真正丰沛健硕的人生吗?

当代技术造就了无与伦比的感官刺激产品,包括视频、游戏以及各种人造景观。我们的感官体验被过度加载,但与此同时,这种感官体验是一种代偿性的满足。通过影像技术、人工智能等手段,我们获得了此前难以想象的感官体验。然而,这些技术也让我们与最直接、最真实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之间的联系被隔绝开来。

一方面,我们被不断刺激的感官需求得到了过度满足;另一方面,我们对真实世界的直接体验却变得迟钝,甚至麻木。许多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指出,他们在年轻人身上看到了过早来临的沉沉暮气,以及过早消逝的青春光芒。

《7天》的男女主角有一种过时的天真。

他们偶然邂逅就相爱了。没有霸道总裁也没有大女主,而且完全缺乏动机:金钱吸引、美色诱惑、阶层迁跃、一样都没有,他们甚至从未谈过比如工作前景、房子、收入、车子这些条件,就这样展开一场恋情,竟然还有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坚韧。他们有一种仿佛未被时代污染过的纯粹感情。这“无缘无故的爱”可信吗?

“这可能是人类最后一部爱情电影”,这是伪装成挑衅的一份邀请,曲折而谦卑地邀请我们思考:他们两人相爱的理由会是什么?当人们嘲讽“恋爱脑”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都成为“精算脑”值得庆贺吗?那种笨拙的无理由的质朴之爱,是否还值得被讲述和铭记?

恢复与世界的深层联系需要爱,爱情并不是爱的唯一形式。爱邻人,爱朋友、爱家人、爱大自然,爱动物都是与世界交往的方式。那么,如果没有爱情会怎样呢?又会错过什么呢?你只不过会错过一场骗局、一段苦役或者一次赌博!你会错过一次盛宴,一种梦想成真的体验,或者一段精彩无比的旅程!你会错过一段悲喜交加的历程,但这值得的!或者,根本不值得!

但无论如何,没有爱情也没关系,你可以爱山水草木,爱艺术科学历史语文,爱你同行的旅人,如果你释放善意;爱邻人,如果认得他们而不是无视,爱工作中的伙伴,如果能在合作与竞争中还能互相支持和体谅,爱朋友知己如果还要有赤诚相见的时刻,爱兄弟姐妹、爱父母,如果原生家庭恩怨都得到和解……你可以找到许多方式来和世界深交。

但如果回避或放弃一切深交的可能,最后你剩下什么?对,那就是“悦己”。可是爱是一个关系性的实践,任何人都无法仅仅依靠自己来爱自己。以“去社会化的”(de-socialized)方式追求自爱,只可能是聊以自慰的幻境。

在某种意义上,爱情是一种鲜活的存在。去爱一个人,就是把自己交托给一段无法计算的旅程。它需要信任、勇气和耐心,而这些都无法用数字衡量。一个人可以靠占有来累积安全感,却唯有在爱中才能感受到存在的丰盈。

弗洛姆的提醒仍然刺目:如果我们放弃了“存在”,而只依赖“占有”,生命必然会走向空洞。要抵抗这种空洞化,我们需要重新找回“存在”的方式——与自然重新建立共生的关系,与社会重建关怀的纽带,与他人重新体验真挚的爱情。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我拥有什么”,而在于“我如何存在”。

《7天》不可能是人类最后一部爱情电影。这种宣称是在期待爱情电影的终结吗?并不是,他们期待的是这个期待的落空。

来源:左右图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