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莱坞,那个曾经在全球电影圈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名字,如今正上演着一出"巨头连环卖身记"。您猜怎么着?曾经风光无限的八大制片厂,如今混得连隔壁老王都不如——华纳兄弟改姓AT&T,福克斯认了迪士尼当爹,米高梅嫁入亚马逊豪门,环球影业成了康卡斯特的小弟,哥伦比亚改
好莱坞,那个曾经在全球电影圈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名字,如今正上演着一出"巨头连环卖身记"。您猜怎么着?曾经风光无限的八大制片厂,如今混得连隔壁老王都不如——华纳兄弟改姓AT&T,福克斯认了迪士尼当爹,米高梅嫁入亚马逊豪门,环球影业成了康卡斯特的小弟,哥伦比亚改叫索尼影业,派拉蒙干脆退市躺平。放眼望去,偌大的好莱坞,居然只剩下迪士尼这一根独苗还在那儿硬撑着!这哪是产业迭代,分明是老炮儿们集体缴械投降啊!
想当年,好莱坞八大制片厂那可是电影圈的"黄埔军校",《派拉蒙法案》把他们管得严严实实,生怕他们一家独大。结果风水轮流转,现在倒好,不是被电信巨头收编,就是被电商大佬包养,最惨的连个正经名分都混不上,直接从主板退市。这剧情反转得比《速度与激情》还刺激,看得人直呼"爷青结"!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些曾经的电影巨头到底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又是谁在背后偷偷敲响了他们的丧钟。
要说这好莱坞巨头的衰落,迪士尼绝对是个绕不开的参照物。为啥偏偏只有迪士尼能在这场"大鱼吃小鱼"的游戏中独善其身?答案简单得让人想拍桌子——人家早就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了!别的制片厂还在死磕电影票房的时候,迪士尼已经悄悄把产业链铺到了主题公园、消费品、流媒体甚至邮轮旅游。打个比方,其他制片厂是在靠单一技能混饭吃的"专科生",迪士尼早就修成了精通十八般武艺的"超级博士"。当《花木兰》电影票房扑街的时候,迪士尼乐园里的游客照样排着队买周边,Disney+的订阅数还在噌噌往上涨,这种抗风险能力,其他制片厂拿什么比?
反观那些"卖身求荣"的主儿,简直就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典范。拿华纳兄弟来说,手握DC宇宙这么好的IP,结果愣是被漫威按在地上摩擦了十几年。好不容易出了部《小丑》口碑票房双丰收,结果转头就被AT&T这个搞电信的给收编了。您说一个拍电影的跟搞宽带的能有什么共同语言?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就传出AT&T要把华纳兄弟打包出售的消息,这哪是收购啊,分明是把人家当成了理财产品!
更惨的是米高梅,这个拍出过《007》系列的老牌制片厂,混到最后居然要靠亚马逊来拯救。要知道亚马逊是什么来头?卖书的、开云服务的、送快递的,现在连拍电影的都要管了。估计詹姆斯·邦德自己都没想到,有一天他的老板会是个搞电商的。这就好比一个贵族小姐家道中落,最后不得不嫁给一个暴发户,虽然日子可能过得不错,但总觉得哪儿不对劲。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曾经的巨头为啥混得这么惨?说到底还是跟不上时代。当短视频、流媒体横空出世的时候,好莱坞的老炮儿们还在抱着"电影艺术高于一切"的架子不放。人家奈飞都开始用大数据拍剧了,他们还在纠结胶片和数字哪个更有质感;TikTok上的年轻人都在用15秒讲完一个故事了,他们还在拍两个小时的闷片。这就好比诺基亚还在研究怎么把键盘做得更舒服的时候,乔布斯已经拿着iPhone砸开了智能手机的大门。
最让人看不懂的是他们对新事物的傲慢。明明传统业务已经日薄西山,却偏偏对微短剧这种新业态嗤之以鼻,觉得那是"快餐文化",上不了台面。结果呢?人家字节跳动靠着微短剧在海外市场杀得风生水起,赚得盆满钵满,而好莱坞还在为院线票房那点事儿愁白了头。这种傲慢,说好听点是坚守艺术底线,说难听点就是固步自封,等死!
当然了,也不是说这些巨头没有尝试过转型。华纳兄弟搞了HBO Max,迪士尼有Disney+,环球影业背靠康卡斯特也想在流媒体分一杯羹。但问题是,在互联网这个讲究赢家通吃的领域,哪容得下这么多玩家?现在流媒体市场早就成了红海,奈飞、亚马逊Prime Video、Disney+、HBO Max、Paramount+...光是记住这些名字都费劲,普通观众哪有精力一个个去订阅?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小玩家要么被吞并,要么直接出局。
既然转型这么难,卖身似乎就成了唯一的出路。对于那些已经日薄西山的制片厂来说,趁着还有点IP价值赶紧找个靠山,既能及时止损,又能落袋为安,何乐而不为?而对于那些跨界来的新买家来说,收购好莱坞制片厂就像是买了个现成的IP宝库。索尼买哥伦比亚,看中的是它的影视制作能力;亚马逊收米高梅,觊觎的是007这些经典IP。这就好比拆迁户买老宅子,看中的不是房子本身,而是那块地皮和上面的老物件。
派拉蒙的退市,更是给这场好莱坞的"权力游戏"敲响了警钟。想当年,派拉蒙可是八大制片厂的领头羊,《教父》《阿甘正传》这些经典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现在倒好,直接从资本市场退市,成了没人疼的孩子。这不禁让人想问:好莱坞的传统势力真的不行了吗?答案似乎是肯定的。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放缓和地缘政治的变化,好莱坞那种"文化霸权"的日子早就一去不复返了。以前咱们看个好莱坞大片还觉得新鲜,现在国产电影、韩剧、日剧百花齐放,谁还非得盯着好莱坞那几张老面孔?
更要命的是,AIGC时代的到来,可能会给好莱坞带来致命一击。以后写剧本不用编剧,拍电影不用演员,连特效都能AI搞定,那还要这些传统制片厂干什么?到时候可能一个程序员加一台电脑,就能拍出比《阿凡达》还震撼的电影。想想都觉得可怕,那些靠IP吃饭的制片厂,可能真的要被时代抛弃了。
不过话说回来,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总有人要被淘汰,也总有人会崛起。现在的好莱坞,早就不是八大制片厂说了算的时代了。奈飞、亚马逊、迪士尼这些新老势力正在重新瓜分市场蛋糕,流媒体和AIGC技术正在重塑整个行业的规则。或许再过十年,我们讨论美国影视产业的时候,提到的可能不再是华纳、派拉蒙这些名字,而是某个AI导演拍的爆款电影,或者某个短视频平台自制的超级IP。
最后,还是想替那些曾经的好莱坞巨头说句公道话:它们的衰落,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时代的无奈。就像当年的默片时代被有声电影取代,黑白电影被彩色电影淘汰一样,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宠儿。或许有一天,当我们回首往事,会怀念那个由八大制片厂主宰的黄金时代,但历史的车轮永远不会停下。对于那些已经"卖身"的巨头来说,能在新老板手下继续发光发热,也算是一种不错的归宿。而对于还在苦苦支撑的迪士尼来说,能不能在流媒体和AIGC时代继续领跑,恐怕还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总之,好莱坞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只是主角可能要换人了。至于未来会怎样,谁也说不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些跟不上时代的玩家,迟早会被扔进历史的垃圾桶。毕竟,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不进则退,这是铁律。
来源:倪卫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