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新片惨遭抵制,全网等着看笑话,这次就连恩师冯巩都救不了她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1 16:35 3

摘要:说起贾玲,评价她是中国喜剧界的一块金字招牌一点也不过分吧,她作为冯巩的爱徒,凭借胖乎乎的可爱形象和无人能及的综艺临场反应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大家亲切地称她为“喜剧女神”,期待她能成为继马丽之后,扛起女喜剧人大旗的人物。

[浮云]贾玲的新片还没开始大规模宣传就被扼杀在了摇篮当中,现在是全网都等着看贾玲的笑话,看看她如何遭遇票房爆冷的。

贾玲用两部电影“欺骗”、“伤害”了观众,彻底败坏了自己的人缘,这一次哪怕是能把恩师冯巩请动也很难拯救口碑了。

贾玲的新片真的有这么不堪吗?贾玲真的会请师傅出山吗?

说起贾玲,评价她是中国喜剧界的一块金字招牌一点也不过分吧,她作为冯巩的爱徒,凭借胖乎乎的可爱形象和无人能及的综艺临场反应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大家亲切地称她为“喜剧女神”,期待她能成为继马丽之后,扛起女喜剧人大旗的人物。

但是当她第三部导演作品《转念花开》在青岛杀青的消息传出时,等来的却不再是鲜花与掌声,而是一片又一片的质疑声,贾玲凭借自己导演的前两部电影,成功把自己推上了中国导演票房榜,但同样也遭到了无数的指责与谩骂。

她的作品通过极致地燃烧自我、掏心掏肺的情感、脱胎换骨的身体做宣传,但也正是这种将“自我”作为最大卖点的模式,让她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观众们对她的作品没有任何期待,而是对她的营销手段很期待。

回看贾玲的导演之路,会发现她的成功模式就是一种“透支”,电影上映前花大价钱做营销,核心就是将个人与电影进行深度捆绑,她的电影卖的不仅仅是剧情、制作、演技,更是“贾玲本人”。

在拍摄导演处女作《你好,李焕英》之前,她花了数年时间在各大综艺节目上反复讲述自己与已故母亲的故事,这段催人泪下的个人经历,成了一场漫长的“情感预热”,当电影上映时,观众走进影院,看的也根本不是新故事,而是一场贾玲“感动自己”的情感告别。

这部改编自她个人小品的作品最终狂揽54亿票房,这一次她用“母爱”收割到了观众的票房,如果说《李焕英》卖的是情感,那么第二部作品《热辣滚烫》则将这种模式推向了极致,电影的好坏全都闭口不谈,所有人都在谈论贾玲的“努力”。

为了制造最大的悬念,贾玲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整整一年,外界唯一的线索就是那句“减重100斤”,大家去电影院为的根本就不是电影,而是她的“身材奇观”,“看瘦下来的贾玲”这件事本身成了比电影更吸引人东西。

这部电影再次斩获超34亿票房,贾玲的商业价值达到了顶峰,这种模式获得了巨大成功,也为日后的口碑崩盘埋下了伏笔,观众们渐渐意识到自己花的钱有些不值,原本我们是为了电影而来,但现在却被贾玲的营销模式给骗了。

《热辣滚烫》带来了巨大的争议,许多观众带着对“减肥100斤”的好奇走进影院,走出影院时却感到一种被营销噱头欺骗了,影片本身剧情平庸,更像一部“加长版小品”或“减肥纪录片”,打广告打的那么厉害,结果却是“一坨”,观众们太失落了。

观众不再将自己视为与贾玲共情的伙伴,而是感觉自己是被营销手段算计的消费者,这种被操纵感让她败坏了多年积累下来的观众缘,曾经那个在综艺里活力四射、逗人发笑的女孩,似乎变成了一个成功但略显疲惫的“商人”。

甚至连她瘦身这件事,也开始被人调侃,一些网友认为减肥后的贾玲失去了往日的亲和力与活力显得筋疲力尽,更有人认为她这是“不想再讨好观众了”,也同样背叛了那些喜欢她过去胖乎乎形象的粉丝。

信任一旦崩塌,善意便荡然无存,导演的一切言行即便真诚,也容易被解读为新一轮的营销铺垫,所以她的新片《转念花开》被抵制,影片刚刚杀青,网络上“割韭菜”的指责便铺天盖地而来。

就连影片的演员阵容也引发争议,杨紫的参演一度遭到其粉丝的强烈抵制,当信任被过度透支后,导演后续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的,可能贾玲确实像重新靠着“质量”挽回自己仅剩不多的信任,但这条路真的那么好走吗?

面对排山倒海的质疑,贾玲没有选择一条更安全的商业路线,反而用《转念花开》进行了一场高风险的转型,她选择了一个极度冒险的题材——反传销,这个主题沉重、压抑,与传统的春节档合家欢氛围格格不入,完全背离了她过去那种个人化、情绪化的创作路线。

为了这部电影,贾玲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她筹备了近两年,为此暂停了所有综艺邀约,甚至解散了个人公司,缺席了春晚,她的团队走访全国搜集资料,这一次她似乎想向外界证明,她所付出的不再是“明星”的个人牺牲,而是“职业导演”的专业投入。

她试图用这种方式告诉大家她是在认真拍电影,而不是在搞噱头,然而即便付出了如此巨大的努力,网络上的质疑声和抄袭韩国电影的指控也并未停息,甚至有人问到“贾玲骗了我们一次两次,还准备骗第三次吗”。

信任想要重建,绝不是这么简单的,现在贾玲哪怕是把自己的恩师冯巩请过来我觉得都很难让口碑变的良好了,不过有业内人士对《转念花开》的票房还是很乐观的,预测给出了50亿,但网络上观众的反应却截然相反,抵触情绪异常强烈。

目前来看,贾玲能否打赢这场翻身仗,不仅仅取决于《转念花开》的艺术质量,更取决于她能否说服那些已经感到疲惫和警惕的观众,让他们重新相信,这一次她卖的真的是一个好故事,而不是她自己。

来源:墨染史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