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六期珠影电影沙龙近日在广东4K电影创作中心300方放映厅圆满举行。电影《坪石先生》的专场放映,让在场观众沉浸式感受了一段尘封多年的岭南教育往事。当天的沙龙不但因为报名太踊跃导致临时加座,更有三刷四刷观众争相举手分享观影感悟,人们对这部市场罕见的匠心之作之热爱
第六期珠影电影沙龙近日在广东4K电影创作中心300方放映厅圆满举行。电影《坪石先生》的专场放映,让在场观众沉浸式感受了一段尘封多年的岭南教育往事。当天的沙龙不但因为报名太踊跃导致临时加座,更有三刷四刷观众争相举手分享观影感悟,人们对这部市场罕见的匠心之作之热爱溢于言表。导演甘小二、制片人李竞、艺术指导李宁等主创在映后分享环节更是知无不言,将创作的满足与遗憾向观众一一道来。
观众谈感悟:每刷收获均不同,细节之处见真章
这晚,一位已三刷《坪石先生》的博士生观众,率先起身分享自己的观影感受。他列举了“火车站众人撤离坪石”“约瑟坐船来往各学院”等片中他最爱的桥段,并感谢导演和制片人“呈现了这么好的作品”。
一位中山大学本硕毕业的观众特意用粤语发言:“我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但在第一次看这部电影之前完全不了解那段历史。看完我特别震撼——原来80多年前,我们书生能以这样的韧性和勇敢面对困境。”她透露,在首刷《坪石先生》后,她就特意搜索了片中“坪石先生”们的资料,发现每位的人生都很精彩。她感慨:“这段岭南教育界繁星闪烁的历史,真的值得被更多人知道。”
一位四刷该片的观众则细致地分享了自己每一遍观影的不同感受:“一刷的时候,只觉得画面特别美,但有些人物记不住,好多细节也没品出味道;二刷的时候,不但认全了人物,也看懂了图书馆运输、东江纵队这些支线;三刷时,我发现了好多冷幽默以及台词间的呼应;到了第四遍,我不带着任何目的地看,反而是最感动的一次,黄际遇在女儿婚礼上说的那番话让我当场哭了。”她感慨:“这部片子真的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这位观众还特别盛赞了影片的美术设计:“美术指导的审美品位太高了!”她提到,自己尤其喜欢“月下画梅”的桥段:“片中冼玉清先生说:‘今夜平安,无诗无酒,岂不辜负了良辰美景。’冼玉清教授于是在纸上画了梅枝,请黄际遇先生续画。黄际遇却没画梅花,而是把纸放在月光下,让瓶中梅花的倒影和纸上的梅枝组成完整的一枝梅,还说了句‘何期自信,本自具足’的禅语——后来我查了,这句话出自慧能的开悟之言。这一段真的太有中国文人的审美了!”
谈及道具,这位观众更是赞不绝口:“道具还原度太高了!黄际遇教授撑的伞是破的,卫子松教授连伞都没有,只能用大斗笠,这特别符合当时物资匮乏的情况。最妙的是那两只狮头鹅——刚开始我还好奇,为什么黄教授给女儿准备的嫁妆是鹅?后来才知道,黄际遇先生是广东汕头澄海人,狮头鹅是当地特产,在当时也是很贵重的。后来黄教授把鹅送给养护院的伤兵,又体现了乱世中的温情……整个设计真是神来之笔。”
此外,她还高度评价了演员的表现:“谢君豪老师一出场就很有气场,一颦一笑都像极了那个年代的先生,连喝水、走路的姿态都特别贴合角色;邱扬的扮演者把年轻人的轻狂热血和后来的失落都演活了;安县长出场时间虽然短,但台词功夫特别好,表情和肢体语言都很到位,一下子就能把人带入情境之中。”
主创揭幕后:过程虽难,一片诚心还原珍贵历史
面对观众的热情与肯定,主创团队也坦诚分享了影片创作背后的故事。当被观众问及“为何中大各院系撤离的片段篇幅较短”时,导演甘小二直言:“确实是预算受限。这部电影的资金大部分来自我们自己的积蓄以及银行的贷款。甚至有两个朋友帮我们交了三年公司房租,说‘你们起码先别欠房租’。珠影制作也给了我们很大帮助,主创老师们都是以低于市场片酬的价格来帮忙。我们当时心里就一个想法:先把片子完成,别让项目烂尾。”
制片人李竞坦言,拍《坪石先生》全凭一腔书生赤诚:“从经济效益来讲,历史陌生、人物陌生,很多人都觉得这个项目没有市场,所以也找不到商业投资。但我们的主创都有点‘文人气’,都觉得这么重要的本土历史不能没人知道。所以,拍这部电影,我们首先不是从市场角度考虑,而是想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
拍年代戏,成本极高。李竞解释:“拍现代戏,很多景可以借景拍摄。但年代戏的景,必须靠美术组查史料去还原,连群众演员都要一个个做妆造,特别‘烧钱’。我也曾尝试融资,发现很难,最后主创们只能自己凑钱,用银行贷款的资金来拍摄。”她惋惜道,假如资金充足,《坪石先生》或许还能展现更多,比如农学院、法学院的故事,但如今“只能在有限资源里做到极致”。
导演甘小二也补充说,影片的场景搭建难度远超预期:“当年的办学遗址,或许外墙还在,还有点青砖瓦片,但内景却是空调、瓷砖,甚至空荡荡什么都没有。电影中,校园里的图书馆、黄际遇的家、校本部开会的祠堂,其中的内景都是李宁老师和他的团队一点一点搭出来的。加上服装、化妆、道具部门,用极少的预算,硬是把这些场景还原了出来,真的特别不容易。”
拍了太多素材,没能完全展现,这也让甘小二备感惋惜:“其实我们还拍了很多教授的戏份,还有很多历史细节,但受影片时长限制,有一些只能忍痛割爱。路演的时候,很多观众问能不能拍续集,把更多学院的故事拍出来——我们其实也很想拍,因为这段历史我们挖了6年,有太多史料没来得及呈现。但续集最终能不能拍,还得看有没有资金,看这次票房的情况。”
多刷“不亏”:粤语台词见功力,片中处处藏彩蛋
影片用粤语拍摄,老中青演员们的台词功力也为观众津津乐道。谈及演员选拔,甘小二导演分享了一段“小插曲”:“我们当时最头疼的,就是找会说粤语的年轻演员——现在广州年轻人会讲地道粤语的,已经越来越少,又会演戏又会讲地道粤语的就更少。扮演学生邱扬的颜秋越当时在香港浸会大学读表演,试镜的时候,他念台词的感觉特别好,比如‘原谅学生年轻鲁莽,不可以再做个乖巧书生,成天对你唯唯诺诺又吟诗作对’这种有点文绉绉的台词,他说得很好,语感和情绪都很到位,在我们试镜的一众表演专业的同学里,他念得最好。”
还有观众好奇导演对外界称《坪石先生》为“文人电影”的感受。甘小二坦言,他并不在意“文人电影”“知识分子电影”之类的标签:“有人把我们的片子跟许鞍华的《黄金时代》相比,也有人说看完《坪石先生》会想起《小城之春》。但我始终觉得,标签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作品能不能让观众看完后经常想起,甚至想起的时候还有些感动。有些影片大家看完就忘,但有的作品能让人记一辈子,我们希望《坪石先生》能成为这样的作品。”
制片人李竞则补充,电影里的“彩蛋”数不胜数:例如片中跟天文台相关的戏份,就是在坪石相关遗址的小山坡上拍摄的;又例如图书馆里铺松针,那是杜定友馆长当时的发明,因为松针就像地毯一样,可以在人走过时消声。
“很多细节我们没在电影里明说,但懂的观众能看出来;还有台词里的潜台词,多刷几遍才能慢慢理解。我们的宣传团队还在陆续揭秘这些彩蛋,希望大家能慢慢发现其中的用心。”李竞最后表示:“每个人看完电影,都会产生不同的兴趣点,这让我们特别开心。一部电影能让大家对这段历史产生好奇,并主动挖掘更多细节,就已经实现了它最大的价值。”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