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过以笔者印象来说,邓超那部《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在正式上映之后,又宣布撤档,大概是最早引起关注此类事件。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电影撤档这件事,什么时候开始的?
这恐怕很难追溯。
不过以笔者印象来说,邓超那部《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在正式上映之后,又宣布撤档,大概是最早引起关注此类事件。
这种事情,一旦有了开始,就效仿者众。
也还都挺会写,或悲壮、或戏谑,也或义正词严,而本质其实就一条,“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打不过,我跑。”
但到郭富城这里,变了。
先说印象。
以笔者记忆,从来未曾见过,有哪一部郭富城新片上映的时候,因为排片不佳,有郭富城或者其团队的人,眼带泪光、言辞凄切,出来恳请院线高抬贵手。
若有记错,请指正。
也无论是之前的《麦路人》、《来自汪星的你》,还是当下的《无名指》,哪怕面对再惨烈的排片境况,他仍选择死战不退。
有多惨烈?
不关注这些电影的人,恐怕很难想象。
以上映初期来讲。
如果说《麦路人》7%~7.5%的排片率、《来自汪星的你》5%左右的排片率,虽然必然不好,但也大致能说得过去。
但《无名指》是什么情况?
笔者早前陈列过数据,该片上映首日0.5%、次日1.7%、第三天和第四天0.2%,然后就跌到0.1%,再到几乎为零。
这绝对不是一个正常的排片情况。
所以截止此刻。
上映十天的这部《无名指》,即便加上二十余万的预售票房,内地累积总票房,都仍然没有突破五十万。
他未发一言。
来看几个“撤档”的案例。
邓超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韩延的《我们一起摇太阳》、宁浩和刘德华电影《红毯先生》、《八戒之天蓬下界》、《黄貔:天降财神猫》,到《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蛟龙行动》及《再见,坏蛋》等。
为何摘出这几部电影来做例子?
因为它们,都是在正式上映、拿到一部分票房,甚至是在评分也已经尘埃落定的情况下,宣布撤档。
这实在说,其实是一种破坏规则的行为。
所以批评声一直不绝于耳。
而撤档重映又如何?
仅有《我们一起摇太阳》尚可,它最终夺得2.74亿票房。
余者,《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最终票房堪堪一亿,《红毯先生》携八千余万“点映”数据,最终票房也才仅9364万,《八戒之天蓬下界》只有463万票房,《黄貔:天降财神猫》直接无声无息,而《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最终票房只得5441万。
可称尽墨。
此外,《蛟龙行动》特别版首日仅555.9万票房,预计总票房不到4500万。
余下一部《再见,坏蛋》,以喜剧类型片身份,与郭富城这部《无名指》同天上映,排片更低,仅0.2%,上映六天才收25万左右票房,无奈撤档。
结局尚不可知。
说回《无名指》。
在同日上映的香港,一隅之地,总票房已是其内地票房的约五倍。
也即便以小成本边缘题材电影身份,遭遇内地新片《南京照相馆》和《东极岛》的冲击,仍以第三位排片,居于香港票房人气榜的第二位。
同时,在本届香港电影巡礼上,《无名指》被选为吉隆坡站的开幕电影,郭富城也将亲临出席,与影迷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这当然是一部有价值的电影。
但笔者并不赞成此片策略。
小成本、香港边缘题材,本身也并不具备娱乐性,或者是能引起社会广泛共鸣的话题度,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做营销,也难以打破僵局,更遑论与强势商业片竞争。
所以它选择这个档期,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八月末,看起来是暑期档的末尾。
但本年度,先有《南京照相馆》和《浪浪山小妖怪》的大热,后有《捕风追影》的异军突起,排片容纳度已经极低。
而此前讲过,这种港式小众电影,其实早有案例。
它就该效仿《毒舌律师》、《白日之下》、《年少日记》及《破·地狱》等片,先在香港取得一定的票房、口碑声势,再选择不太拥挤的内地档期,借势宣发,方有铺开排片的机会。
若没有口碑,那干脆就不考虑内地市场了。
这是逻辑之演。
然郭富城的“死战不退”。
在当下的电影市场环境中,也是一种罕见的风骨。
颇堪欣赏。
来源:唐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