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观察|2025年暑期档票房超去年,内容驱动、多元共鸣成就市场新突破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30 10:54 3

摘要: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25年暑期档累计票房(含预售)达116.90亿元,超过2024年暑期档总票房成绩(116.43亿元)。暑期档目前票房前5名的影片分别为《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长安的荔枝》和《侏罗纪世界:重生》,分别获得28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周双双

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25年暑期档累计票房(含预售)达116.90亿元,超过2024年暑期档总票房成绩(116.43亿元)。暑期档目前票房前5名的影片分别为《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长安的荔枝》和《侏罗纪世界:重生》,分别获得28.59亿元、13.98亿元、7.72亿元、6.77亿元、5.67亿元的票房。

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25年暑期档累计票房(含预售)达116.90亿元。

2025年暑期档已基本落下帷幕,从档期初期的票房低迷、市场观望,到中期《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接连引爆观影热潮,再到后期七夕档《捕风追影》逆势领跑,2025年暑期档的票房表现,反映出电影市场在哪些方面的变革?连日来,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多元题材引发广泛共鸣,国产片成绝对主力

数据显示,今年暑期档有超过160部影片上映,涵盖历史、动画、喜剧、动作等多种类型。丰富的影片类型满足了不同观众的细分需求。从儿童到成人,从喜欢历史文化的观众到追求视觉刺激的观众,都能在暑期档找到适合自己的影片。这种多元化的内容供给扩大了电影市场的受众范围,为票房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其实,今年暑期档开局阶段并不顺利,《酱园弄·悬案》等几部被寄予厚望的影片均未达预期,让市场一度陷入担忧。进入后半程之后,随着《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戏台》《罗小黑战记2》等影片的上映,局势才发生变化。无论是照相馆里各色人物的命运浮沉,还是心怀梦想要“取经”的打工人,都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引发观影狂潮。、

《南京照相馆》海报。

“几部热度较高的国产影片我都看了,很惊喜地发现,在市场经历一定时间沉寂之后,今年暑期档的国产片质量很高。”重庆市电影家协会副主席、重庆青年电影展联合发起人丁钟表示,暑期档目前票房前4名的影片中国产片占据4席,成为绝对主力。

丁钟欣喜于国产影片的崛起,据他观察,近几年,进口影片的影响力几乎呈现出不可逆转的衰退趋势,清一色的国产片“当家做主”,这表明类型化、套路化的叙事已显疲态,观众还是愿意看自己文化语境中的故事。因此,具有情感真实性和当代价值表达的作品更容易脱颖而出。比如,《南京照相馆》以抗日战争时期一家照相馆的微观叙事折射宏大历史,豆瓣评分高达8.7分;《浪浪山小妖怪》则以“打工人”视角解构神话角色,幽默中带泪,引发年轻群体强烈共鸣。

“今年的电影市场在春节档之后,经历了一定程度上的波动和起伏,但整体上看电影市场表现依然是稳中有进。”猫眼娱乐市场分析师赖力告诉记者,尤其是《浪浪山小妖怪》打破了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在年初爆火的《哪吒2》之后又给中国动画创作者和观众带来了更多的信心,能够引发大众共鸣的作品必然不会成为“遗珠”。

营销驱动到内容驱动,口碑与票房强相关

8月29日12:20,记者在位于渝北区金渝大道的UME影城看到,不少人顶着正午阳光走进影院观影。截至目前,今年暑期档观影人次已达3.12亿,超过了去年暑期档的总观影人次2.84亿。尽管当天正值七夕佳节,不乏《七天》《有朵云像你》等应景的爱情片,但不少人的选择依旧是《捕风追影》《浪浪山小妖怪》等热门影片。数据显示,七夕当天的总票房为2.19亿元,《捕风追影》以0.68亿元成为七夕档冠军。

《捕风捉影》海报。

“放在几年前,七夕档肯定是爱情片的天下,但现在观众更看重片子的质量,不管什么题材,只要内容好就愿意买单。”UME影城宣传负责人王兴表示,这种“内容优先”的消费逻辑,正是2025年暑期档的显著特征。

的确,如果说题材多元涵盖了多年龄层的受众群体,是今年暑期档票房成绩超过去年同期的重要原因,那么不容忽视的原因还在于影片质量的整体提升。记者梳理发现,2025年暑期档票房TOP10中,有6部影片的豆瓣评分超过8分,而2024年暑期档TOP10中仅有1部影片评分超过8分。这说明当下观众更加注重电影的内容品质,口碑对票房的影响愈发显著。

“今年暑期档的一大特点就是点映的常态化,好的影片前期基本都进行了大规模的点映,比如《捕风追影》《长安的荔枝》《戏台》等,都是点映之后口碑慢慢发酵,在正式上映之后迎来爆发。”王兴表示,从院线角度来看,今年暑期档的观影热潮让影院人气回升,为了满足观众需求,影院在排片上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增加热门影片的放映场次。比如《戏台》甚至开出了银发专场,拓展了影院的年龄层次。

8月29日正午,UME影城内观众排队检票。 记者 周双双 摄

这样的表现又会给创作者和投资者带来什么启示呢?

赖力认为,今年暑期档不同类型题材的影片在观影画像上体现了更加多元的发展趋势,而受众的观影差异给创作者们带来的重要启示是,未来的电影市场有望朝着更加精细化、差异化、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目前位居票房前几位的影片,实际勾勒出一幅“高质量电影”的要素图景,那就是情感共鸣、叙事创新、视听水准、当代价值。丁钟大胆预测,近几年的电影投资又将有所转向,因为电影观影和短视频、微短剧观影已形成了明显的区隔,电影的观影决策已从“营销驱动”彻底转向了“内容驱动”,市场会更关注内容本身。

电影市场距离全面回暖还有多远?

从年初《哪吒2》的爆火,到2025年暑期档优于去年的票房表现,不可否认的是,电影市场正逐渐恢复往日的喧嚷。不少影院也在积极探索多元化经营,提升观影体验。除了传统的IMAX、杜比影院等通过前沿视听科技打造沉浸式体验外,一些主题影院也在将电影中的场景挪到现实中,让年轻观影者频频打卡,而社交复合型影院则将高清戏剧、演唱会直播、体育赛事等文化内容与餐饮服务结合,打造新型文化社交空间。这些创新模式为影院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

热度之下,电影市场全面回暖了吗?

在日前举行的第八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上,近50名青年电影工作者畅谈电影创作及产业发展。透过这些电影人的思考和讨论,可以发现中国电影在创作理念、技术应用、市场拓展等方面正持续探索、向“新”前行。丁钟认为,就目前来讲,尽管今年观影人次超过去年不少,但影院经营压力依旧存在,佳片持续产出能力还有待加强。在他看来,目前电影市场仍面临供给端稳定性不足、年轻观众观影习惯迁移以及本土工业体系尚不成熟等问题,尤其在科幻、动画等领域存在创作断层。“市场真正复苏要依靠常态化优质供给而非单点爆款。”

对于未来中国电影的题材趋势,丁钟表示:“本土叙事+全球表达”将成为主流,新技术正在模糊类型边界,为中国电影的国际化传播提供新的可能。这就要求创作既要扎根中国文化,讲好本土故事,又要运用国际化的叙事手法和技术手段,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影院内搭建的电影主题打卡点。 受访者供图

2025年电影暑期档是电影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观众对电影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电影必须靠更强的叙事张力和视听体验赢得观众,也需要不断创新创作理念和发行营销模式,以适应市场变化。92天的档期已近结束,接下来还有9月18日上映的《731》,已经定档国庆的《刺杀小说家2》《熊猫计划2》等,期待这些影片都能取得好成绩,为全年的电影大盘添一把旺火。

来源:重庆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