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集结号》是冲着奥斯卡去的,就像莫言的小说冲着诺贝尔文学奖去的。但让导演郁闷的是没成功,因为评委没看懂其中的玄机。而莫言的小说因有日本人的反复努力,才说服评委……
转自 书写者
1
蔡伟引用一个女子的视频说:
《集结号》是冲着奥斯卡去的,就像莫言的小说冲着诺贝尔文学奖去的。但让导演郁闷的是没成功,因为评委没看懂其中的玄机。而莫言的小说因有日本人的反复努力,才说服评委……
这个女人的视频说,冯小刚的电影《集结号》所要表达的,就是战士“死得没有意义”,因为这道命令是听到集结号可以撤退,但是一直也没有吹响,解放后这些战士因为失踪也不算烈士,又没人证明,主角谷子地就四处叫屈。
蔡伟说,《集结号》是冲着奥斯卡去的,当然也就是刻意“迎合西方”的。
我觉得蔡伟下一步可以把托尔斯泰驳倒了,既然蔡伟说了,莫言根本不敢回应,那何必跟个毛毛虫一样往人身上贴,直接踩倒托尔斯泰,那多牛。
要不怎么说蔡伟根本就不知道托尔斯泰呢,来看看托尔斯泰在论述《战争与和平》时是如何看待战争的:
在战役的描述里,通常写的是某军被调去进攻某据点,后来又奉命撤退等等,仿佛认为,在练兵场上使千万人服从于一个人的意志的那种纪律,在进行生死搏斗的地方也会起同样的作用。任何一个人,只要参加过战争,就会知道这是多么的不正确。
史学家所涉及的是事件的结果,艺术家所涉及的是事件的事实本身。(托尔斯泰《就一书说几句话》)
请大家仔细读一下这段话,这是托翁区分历史和文学的最精辟的论述。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李云龙团长突围时,他不可能知道孙得胜的骑兵连是什么情况。《集结号》中的谷子地掩护大部队撤退,团长命令坚守4小时,蔡伟以为战斗会按照预定的4个小时阻击进行吗?这可连纸上谈兵的赵括还不如了,赵括至少能看懂地图。
集结号没有响,作为战士就该继续战斗,这是军人的职责。不只军人,工人在岗位上操作机器运转,该换岗了,接班的没有到,他就得继续钉在岗位上,这是任何一个工人老大哥的必备素质!《集结号》前半段表达的,就是战士这种钢铁的纪律、军人的使命。
蔡伟看不到这种英雄主义的表达吗?还好意思声称自己是军人后代,真给军人丢人!
谷子地完成了任务,他们的牺牲有意义,他们的战斗有价值,但这不是影片最终要表达的,影片的升华在于“人的价值”。谷子地多年寻找战友的尸骸,这种价值早已超越了那次战斗的价值——战争早已结束了,但是那一个个英灵有名字,王金存,焦大鹏,姜茂才,吕宽沟……他们需要被镌刻在人们心中。
就像作家姜宝才用大半生时间寻找赵尚志将军的头骨,寻找他的照片,他是在寻找“人的形象”,“人的价值”。
姜宝才发现赵尚志戎装照
蔡伟不是号称最是崇拜英雄吗?怎么烈士们应该得到的称号,他这回不在乎了?!
蔡伟心中的英雄是宽泛的,抽象的,他并不关心一个个鲜活的“人的形象”。
2
关于死的意义、价值,80年代初曾经有过一个很大的讨论。
1982年,第四军医大学学生张华,为救落入化粪池中的农民壮烈牺牲。报纸上有人发问,一个大学生,救一个农民,这种牺牲是否值得?
这是一个混球问题,人的生命是等价的,并无贵贱之分,农民生命并不比他人“便宜”。张华是革命烈士,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生命的价值、牺牲的意义,东西方对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区别,可以说是完全一样。
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一个小分队深入敌后,只为了带大兵瑞恩回家,因为他的兄弟都牺牲了,最高统帅部据此认为他应该活着见到自己的母亲。如果像视频那个女主播一样的观点,用一个小队9个人的生命,去换一个瑞恩,这种牺牲岂不是更加没有意义?
如果说谷子地连队的牺牲没有意义,那么张华拯救农民的生命就会“变得不值”,于是9个美国大兵的死,换取一个瑞恩的生,更加不值了!
这种对生命的高度敬重,这种对自身职责的高度敬畏,中西方有什么不同?
美国还有个2014年的电影《狂怒》,美军一辆坦克奉命在一个路口阻击德军,在已经完成任务后,他们继续战斗,最后只有一个新兵幸存:他躲到坦克底下,一个德军士兵发现了他,但是没有声张。尸横遍野中,电影最终表达了和平的愿望。
俄罗斯2019年的电影《T34》,几个苏军战俘开着T34坦克从德国战俘营逃了出来,最终把追击的德军坦克撞下桥去,苏军车长伸出手去救德国军官,德军和他握了握手,然后撒手与自己的坦克葬身水底。
美国和俄罗斯的两部坦克大战的电影,价值观有什么区别?
按照蔡伟的逻辑,凶残的纳粹德军怎么会放过美军?苏联红军怎么会救敌人,德国军官怎么会跟苏联红军握手?这岂不是“美化敌人”?这岂不是敌我不分,这岂不是瓦解战斗意志?
3
蔡伟现在哪里还有什么价值追问,他从来也没有什么“生命意义”的探讨。
莫言、陈佩斯、冯小刚,三个完全不同的人,蔡伟都能跟地瓜土豆一般归堆,他心中还有什么真理、良知可言?
蔡伟的逻辑是这样的,只要和莫言搭边,就都是他的同伙,他就统称为“莫粉”。
因为陈佩斯和莫言做过一次直播,然后陈佩斯先生就算把他蔡伟“得罪”了。
然后他就黑陈佩斯的新片《戏台》,说什么陈佩斯为了票房提前跟莫言互动,提前造势,这是艺术家的最大败笔,诸多人因此脱粉:
陈今日影响力锐减,不是艺术能力问题,而是为人问题!
作家、艺术家不需要什么粉丝,他们从来不走偶像路线,蔡伟一个64岁的身板,念念不忘14岁的追星,满脑子极端功利的迎合粉丝,你蔡伟才是膜拜资本,你蔡伟才是为人有问题!
陈佩斯在人民日报撰文,主张“长期主义”,“戏比天大”,拒绝浮躁,拒绝资本炒作,拒绝小鲜肉式的流量明星,蔡伟对陈佩斯进行人身攻击,不感到汗颜吗?
如今《戏台》票房很不错,对不起,让蔡伟失望了。你们那些下三滥的攻击,能影响观众才怪了。这可真让蔡伟沮丧!
至于那个女主播,她说西方的人性,都是吃饭恋爱生小孩之类的低层次,是“兽性”,意思是并不崇高。然后我发现,她是个带货主播。讲得如此高调,最终仍然是为了卖货,这是满足她的什么“特性”呢?是人性还是兽性?!
调门比谁都高,吃相比谁都难看。
来源:玉宇清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