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电影节上,座次暴露江湖地位,陈佩斯、闫妮坐两边,他占C位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30 00:15 1

摘要:8月底的长春电影节,被数不清的人盯着。没办法,就这段时间整个内地娱乐圈像静止了一样。自白玉兰奖之后,主流的颁奖典礼几乎断档。谁不关心后续风向,谁不想看看哪位演员能火到什么程度?场面确实挺大,只是大家都知道,奖项归属的背后,水有多深?

8月底的长春电影节,被数不清的人盯着。没办法,就这段时间整个内地娱乐圈像静止了一样。自白玉兰奖之后,主流的颁奖典礼几乎断档。谁不关心后续风向,谁不想看看哪位演员能火到什么程度?场面确实挺大,只是大家都知道,奖项归属的背后,水有多深?

入围名单出来,18部电影聚齐,乍一看没什么不同,实际观察,像《南京照相馆》《戏台》《好东西》,每一部都有自己的拥趸。《南京照相馆》颇有黑马之势,提名还不够,最后三座大奖全收。导演申奥、主演刘昊然,别说捧红了,直接跃升票房与主流双丰收。哎,也有点太顺了吧!

影帝影后的归属多少让人意外。林晓杰凭《小小的我》拿下金鹿奖影后,这名字你也许不熟,但一部作品就足够打动评委。刘昊然获得影帝,靠《解密》而非《南京照相馆》,掀起不少争议。他的对手排出来,葛优、刘烨、易烊千玺、王传君、肖央,谁都不简单。可奖最后偏偏是他的,广告、资本跟上的还不是这些数据?

座次一出,各种猜测满天飞。第一排位置,谁坐哪都被盯着。刘昊然今年咖位明显上升,主办方很识趣,给他安排在最吸睛的位置。以前他没什么主流奖项提名,现在不一样,凭一部新作就突然成为电影圈新宠。这话不假,但他最厉害也许还是选题。他出道靠陈思诚,演了《北京爱情故事》,人还没成年就提名新人奖,这种起点没几个能比。

后来一直混陈思诚体系。唐人街探案一连串,把观众、票房都带来了。累计票房好像到了150亿?想想都夸张。可是那些年,他主流奖项就是零。转型以后,《解密》与《南京照相馆》成了他逆袭的底牌,主办方也不拿以前的咖位说事儿。今年看他的位置,谁还质疑咖位的变化?

刘烨其实另说,他也坐在第一排。起点高、资历深,表演的路子全是专业班子养出来的。中戏96级的班,和章子怡一波,还没毕业就靠《蓝宇》拿下金马影帝,年纪那么小就有实力。后面的金鸡、华表全都有,差个百花奖就大满贯。年龄到位,演技靠谱,主办方不把他放第一排,也很难说服观众。一切看起来很顺畅,但他拿不到百花奖就只差一口气。也许,这就是娱乐圈的“半途而废”吧?

再说刘浩存,这次算是降温了,位置被安排到第二排,没了往日的显眼。之前她和刘昊然同框,出演韩寒导演的《四海》,风头一度盖过对方。她靠“谋女郎”标签起飞,张艺谋的挑选不是随便的,上来就是《悬崖之上》《送你一朵小红花》,票房口碑双收。这阵子提名不少,金鸡奖、金鹿奖,各种影后都试过。只是后劲不足,最近几部片子没什么水花。娱乐圈就是这样,有好作品,咖位就高。没作品,谁也不会买账。刘浩存眼下坐第二排,也没人觉得奇怪。

陈佩斯头排副C位,他的资历摆在那。自导自演的《戏台》,票房跟口碑一齐爆。有些人觉得他该坐导演区。但主办方显然另有考虑。他小品的成绩,连续登上春晚几十次,哪怕年纪大了还在拍电影。现在都奔70岁了,创作能力依旧。你看看《戏台》上市后的票房:4亿上下,豆瓣评分也高。只不过他这次在电影节没任何收获,但这个位置还是没人敢质疑。

闫妮也是第一排,但她身份不一样,她是评委。大家都熟。“大满贯视后”头衔稳稳拿住,影视圈功夫全在电视剧上。早年凭《北风那个吹》拿奖,后来的《一仆二主》《少年派》口碑直线上升,金鹰奖、白玉兰奖连续得。电影领域也有点成就,《搬迁》《最后的真相》都试过冲影后,运气一般,不是每次都能中。但评委的位置就说明所有人认可她的行业地位。副C给她安排,没谁不服。

说到评委会主席陈宝国,头排C位没人争。他今年真是“劳模”,大典频频露面,承担重要职务。白玉兰奖也是由他当主席,整个榜单都很服气。他为什么这么受认可?一是资历,二也是成绩。国内唯一“电视剧双圈大满贯”男演员,几十年没断档,经典作品层出不穷。《汉武大帝》《大宅门》《茶馆》依旧被观众念叨。重大社会职务、专业性过硬,举办方把他推上C位是合情合理。

内场座次这事,透过表象就能看出点门道。演员、导演地位不只是看流量。颁奖典礼给出的尊重,是你作品到底成色如何。今年申奥、刘昊然急速飞升,无非是有代表作撑腰。这一行谁都明白,没有好作品,就没有资本注意你。也许有些人觉得行业这套玩法不公平,可你没作品、没奖项,怎么站第一排?

话说回来,也不是每个人都必须靠作品。运气,好的人气也能占一席。但要想长久,起码要有两部能打的电影。很多时候,资本、流量和奖项是并列的。你靠一部《南京照相馆》封神也许很偶然,但每个人都在等自己能碰上那一部“命中注定”的作品。可惜,很多人等了一辈子。

座次的分配仿佛成了圈层的缩影。过去那些风光的演员突然降温,新秀就一夜爆红。谁都不敢保证下一个电影节,是自己坐在第一排。所以,别人说捧高踩低,也不是没有道理。行业竞争太激烈,主办方只能看最近成绩,老戏骨融不进流量,年轻演员没代表作就像炮灰。其实也不是每次都公平,偶尔有资本插手,座次也会出现“冷门”。

偶尔会觉得,这些奖项太重了。演员可能更在乎的是作品本身带来的资源,但最终流量才是资本的风向标。有些演员职业生涯里也没获得什么重量级奖项,却依旧被安置在高位。这背后,谁能说没有故事?说不定也是运气好罢了。再看那些落选的作品,难道全是质量不够?总感觉哪里有点问题,但也许这就是当下比赛的方式。

宁愿相信,电影节的主流奖项就该奖励那些努力的人。但有时候,主办方也未必真的清楚谁最该得奖。黑马出现的概率,每年都存在。今年《南京照相馆》一骑绝尘,有点戏剧性的意味。其他好作品就真的比不过吗?也不完全吧。有些东西难以量化,座次只是外在表现,大部分时候还是看谁能抢到机会。

圈子变动很快,座次给了谁,下次就未必一样。娱乐圈捧高踩低,靠作品、靠资源、靠人脉,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最后,主流奖项还是得看实力。没有好作品,说什么都虚。大多数演员,想要站在最耀眼的位置,别无选择。电影节短短几个小时,把整个圈子的流动荡漾了一遍。

顺着这些小细节,谁都能看出今年夏天的主角变了。至于之后会不会继续火下去,或者来年又是谁坐头排,也没什么定论。其实这些头排的人,背后故事才更精彩,你说呢?

来源:感悟人生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