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题材影片的视觉景观探索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18:05 2

摘要:《蛟龙行动》曾在今年春节档期间上映,硬核动作场面和真挚家国情怀收获了扎实的观众口碑。然而,在空前激烈的竞争中,影片未能获得理想的排片空间,尤其缺乏黄金场次,导致许多期待该片的观众错失了在大银幕上感受其魅力的机会,影片制片人于冬曾多次呼吁影城能给《蛟龙行动》更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宗智

历经半年打磨的《蛟龙行动(特别版)》于8月30日重装上映,将产生何种市场反馈?军事题材影片在视觉景观、奇观美学上的探索,进展到了何种程度?

全新亮相

《蛟龙行动》曾在今年春节档期间上映,硬核动作场面和真挚家国情怀收获了扎实的观众口碑。然而,在空前激烈的竞争中,影片未能获得理想的排片空间,尤其缺乏黄金场次,导致许多期待该片的观众错失了在大银幕上感受其魅力的机会,影片制片人于冬曾多次呼吁影城能给《蛟龙行动》更多排片,并表示“《蛟龙行动》,绝不撤档!”

最终,《蛟龙行动》在春节档票房不够理想,成为不少影迷的遗憾。2月14日,电影《蛟龙行动》在社交媒体发布消息,宣布将制作特别版,择日与观众见面:“电影《蛟龙行动》将在充分听取广大观众建议的基础上,制作一部特别版,择日再与观众见面,敬请期待。”

8月30日开始上映的《蛟龙行动(特别版)》并非简单重映,而是在原作的基础上重制优化,力求实现从“好”到“更好”的跨越。影片时长从145分钟精炼至130分钟,节奏更加明快凌厉,主线更加凝练突出,视效画面经过深度打磨,带来更有冲击力的深海压迫感与战场真实感;全新的音乐编排则对情感脉络进行了精心梳理与强化,力求用声音的磅礴力量更深层次地叩击观众心弦,升华故事内核;新增的队员正面特写与主观作战镜头,更大幅提升了任务的沉浸感和代入感。

历时半年打磨调整,这部曾经在春节档折戟的影片,正在迎来属于自己的第二次生命。8月20日首次特别放映后,不少观众给出积极反馈:“电影节奏直接提快了一个档位,全程高速运转,完全没有走神的机会。正邪双方的交锋,尤其是深海里的潜艇大战,经快节奏剪辑后,张力十足,带来了和初版截然不同的新鲜观感,整体效果提升得很明显。”

此前的8月23日,电影《蛟龙行动(特别版)》作为第20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开幕影片,于长影旗下影院举行特别放映活动。出品人、总制片人于冬介绍了影片在制作上的精益求精,他表示:“我们广泛收集观众的建议,历经半年多的重制,优化了叙事,对视听技术革新,更加聚焦高燃动作场面。”

技术革新

军事题材影片在视觉景观、奇观美学上的探索也从未止步,技术革新让影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运用,使观众仿佛置身于历史场景或重大事件之中。

自《湄公河行动》开始,林超贤尝试将其擅长的动作设计嵌入军事主题的宏大场景中,通过特效、摄影、剪辑等技术,将军事动作片独有的场景和动作结合起来,这种旨在感官体验上震撼观众的大片视效是具有强烈风格主义的设计。《红海行动》在市场上的成功正是基于这种依靠技术实现的风格主义美学,大角度航拍、“子弹时间”、运动镜头、快速剪辑等技术化的电影语言,真正形成了风格主义的技术美学,并成为一种可持续的创作范式。

《蛟龙行动》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范式,大篇幅地展现海军核潜艇的战备状态和战斗场景。场景和动作的视觉设计与上述精心制作的叙事空间、美术置景、军事装备匹配,既让“陌生的”海底题材趋近真实,也使影片形成了凸显风格的视效美学。为了让精心设计的水下故事空间具有“真实”效果,主创团队准备了七年时间,在专家指导下,搭建了1∶1的场景。“打造了4艘潜艇,其中的龙鲸号潜艇,长120米,高15米,近万平方米的摄影棚都放不下,只能搭建在室外。”林超贤表示,除了用于实拍的核潜艇外,艇外的弗森海域、海底山脉则借助数字特效来完成,宏大的场景服务于核潜艇题材的宏大叙事。

来源:齐鲁晚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