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众呼吁:上映这部大陆影片!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12:31 2

摘要:台湾中天新闻主持人何橞瑢赴大陆准备报道九三阅兵,其间她到电影院观看高度还原南京大屠杀历史场景的电影《南京照相馆》。观影结束后,何橞瑢哽咽地说,“我几度眼泪在眼眶里打转,随着剧情推进,我深深地掐着自己的掌心,掌心的痕迹消了又来、来了又消”。她表示,观看过程无法控

凭借历史真相的厚重分量以及强烈的情感共鸣,电影《南京照相馆》成为引发全民观影的现象级影片,在岛内也引发热议。

“很多看完的人都难过地哭了”

据台媒近日报道,台湾中天新闻主持人何橞瑢赴大陆准备报道九三阅兵,其间她到电影院观看高度还原南京大屠杀历史场景的电影《南京照相馆》。观影结束后,何橞瑢哽咽地说,“我几度眼泪在眼眶里打转,随着剧情推进,我深深地掐着自己的掌心,掌心的痕迹消了又来、来了又消”。她表示,观看过程无法控制自己,不断握紧拳头,用很大力气承受那份震撼。何橞瑢说,“‘寸土不让’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台词!”并称这部电影不仅是历史的呈现,更是证据的呈现,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了解这段历史。“我不确定孩子的课本里面是怎么讲述这一段的,是一笔带过吗,还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我想带他来看,我觉得他该看,他该知道。”

对于电影带来的震撼,何橞瑢感慨,“看完之后最大的感触,就是希望世界没有战争,再也没有”。她呼吁更多台湾人观看这部电影,“虽然我知道台湾现在没有上映,可能大概率也不会上映,但这是真实发生的一段历史,世人都该知道,不该忽视”。

此前,台湾网红“馆长”陈之汉也在直播中分享观看《南京照相馆》预告片后的感受,称这是一段血淋淋、查得到的历史,两岸民众不应该忘记,“我看到很多看完电影的人都难过地哭了”。“馆长”表示,也想让台湾人看看真正的历史,全中国都在抗日、手拉手心连心抵御外敌的历史,“也让大家重新知道,当年中国人是怎样被屠杀的”。台媒称,“馆长”6月展开上海行程时,曾前往上海市静安区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参观。

另据台媒报道,马英九基金会率领的“大九学堂”台湾学生访问团26日结束行程返台,其间他们也观看了《南京照相馆》,并参访四行仓库(如下图)。有学生表示,要回去和朋友讲述抗日的历史,中华民族绝对不能再有战争。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表示,今年是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80周年,特别安排学生们观看《南京照相馆》并参访四行仓库,了解当年日军侵华暴行,许多学生都流下眼泪。有学生表示,在台湾都不知抗日历史,通过参访与观看电影,他们深刻认识了这段血泪写就的历史。

一个民族的话语权

“全世界有多少人知道两颗原子弹逼迫日本投降,也应该有多少人知道南京大屠杀。”台湾前“立委”郭正亮近日在一档节目中说,这涉及到一个国家、民族话语权的问题,因此像《南京照相馆》这样的电影非常重要,它完全根据事实,“这个照相馆后来留的相片底片,成为南京审判的罪证”。他认为,电影重现南京普通市民心中的恐惧,还有人性的挣扎,“类似《南京照相馆》这种有凭有据的电影,未来应该尽量让它多出现”。

台湾雅虎奇摩新闻网28日报道称,台湾前陆军中将帅化民强调,中国若要避免历史悲剧再次重演,唯有选择自我崛起并保持民族团结,才能确保不再遭受屈辱。报道称,《南京照相馆》以震撼的历史影像重现南京大屠杀,不少人观影时潸然泪下,也有人愤怒难抑,直面这段残酷历史。加上《东极岛》与即将上映的《731》,构成大陆电影界抗战“三部曲”,“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更是对现实的警示”。

台湾电影学者焦雄屏注意到,《南京照相馆》的英文片名叫《铁证如山》,即表达了这些证据没法否认。她提到,台湾的孤立史观造成信息的封闭,下一代的年轻人要多出去走走,去外面看看。不少台湾年轻人虽然关心时事,却因为不明白来龙去脉,成为不折不扣的史盲,“抢救历史真的刻不容缓”。岛内媒体人唐湘龙在节目中遗憾地说,“我没办法看《南京照相馆》,全世界都在上映,台湾却看不到”。有台湾青年看完影片后称心情沉重,“你没有办法想象,那时候的人民到底面对什么样的情况”。这名青年称,不确定台湾会不会上映,但还是很希望台湾民众可以看到这部电影,因为每一个人都必须去铭记这段历史。不少岛内网民纷纷在相关消息下留言表示,“可惜台湾看不到,好想看”,“希望台湾能上映!”

“勿忘历史伤痛”

经常评论时事的台湾医师沈政男批评赖清德以“终战日”称呼“抗战胜利日”。他说,“终战”源自日本天皇发表的“终战诏书”,是美化日本对盟军投降的公告,属“台独史观”的表述。沈政男表示,日本向中国投降,怎么说是“终战”?他批评称,台湾现在不敢播映描写南京大屠杀的《南京照相馆》。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副教授刘性仁发表文章称,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大陆早已准备各项纪念活动,而台湾的赖清德当局却没有任何表示。“站在和平理性主义的角度来看,还原历史真相,勿忘历史伤痛,恐怕是更为重要的事情。”文章称,“我们绝不希望再看到有任何军国主义及侵略主义复辟,否则这将是中华民族的整体悲哀与灾难”。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日前表示,台湾光复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成果,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铸就的伟大胜利,值得两岸同胞共同纪念。针对近期众多台湾同胞在大陆各地观看电影《南京照相馆》后深受震撼,朱凤莲说,这部电影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以历史照片为依据,展现了普通中国人面对日军暴行以底片为“武器”的坚定抗争,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警示我们铭记历史、自强自立,“希望广大台湾同胞与我们一道,铭记抗战历史,捍卫台湾光复、回归祖国的胜利成果,坚守民族大义,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共促祖国统一,共同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

台湾看不到《南京照相馆》,谁之过?

在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南京照相馆》这部反映真实历史的佳作,至今仍无缘台湾银幕,甚至有台湾同胞想观影不得不从岛内辗转十多个小时赴香港。这种局面的出现令人遗憾,也不符合两岸民众的共同愿望,它暴露出赖清德当局对两岸文化交流的粗暴打压,更揭示其系统性篡改民族历史记忆、推动文化“台独”的政治图谋。

《南京照相馆》不只是一部普通的商业电影,也是一部以真实史料为基础,展现抗战期间中华民族悲壮斗争历史的影像文本。在两岸共同纪念抗战胜利、纪念台湾光复的当下,这样一部唤醒民族记忆、凝聚民族情感的作品,本应成为两岸文化交流与情感共鸣的桥梁,但“台独”势力却将其描绘成所谓“统战工具”“反日教育”。从封锁大陆影视平台,到限制台湾民众和抗战老兵参与两岸纪念活动;从打压赴陆发展的艺人,到取消与大陆的教育合作项目,赖清德当局试图全面切断台湾社会对中国历史文化和国家认同的接触与理解,将台湾封闭在一个“去中国化”的信息茧房中,进行意识形态的再塑造。这种封闭不是岛内民众的选择,而是赖清德当局的强制。这不是“民主”,而是思想钳制;不是“自由”,而是记忆禁锢。

赖清德公然背弃历史事实,不仅用日本侵略者使用的所谓“终战”字眼混淆视听,刻意回避“抗战胜利”“日本投降”等表述,替日本侵略者搽脂抹粉,还否认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苦难。这种“文化背叛”本质上就是心理汉奸,是“媚日”情结和“谋独”心态的深度交织。国台办已明确表示,将邀请台湾同胞参与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大会,彰显两岸同胞共同参与抗战、共同流血牺牲、共同赢得胜利的历史事实。然而,赖当局陆委会却发布禁令,禁止公职人员赴陆参加纪念活动,并对赴陆的退役军人、抗战老兵进行限制和骚扰。这种不顾民族情感、漠视历史正义的冷血行径,令人愤慨。就在大陆隆重举办各种文化纪念活动,鼓励两岸青年共同铭记民族历史之际,民进党当局却极力压制台湾民众获取真相的路径。台湾民众不得不辗转奔波才能看到一部抗战题材影片,如此荒诞一幕正是赖清德的“绿色恐怖”所致。

如果说“倚外谋独”是地缘层面的投靠,那“文化台独”就是精神层面的殖民。这些年,民进党当局不断通过课纲删减、教材篡改、影视封锁、言论恐吓等手段,系统推进“台湾人不是中国人”的认知毒化工程。其目的只有一个,为“台独”分裂洗脑岛内民众。民进党当局想让两岸年轻一代失去共同的历史叙事和文化归属,想让统一失去情感土壤,想让民族复兴失去关键的一翼。面对这样的图谋,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历史不容篡改,记忆不容封杀,两岸同胞共同铸就的抗战历史与民族荣耀,任何人都无权否定。

谎言可以封锁一时,真相终将穿透迷雾。民进党当局越是竭力阻断两岸血脉相连的文化交流,越是显露他们对民族正义的恐惧,对历史真实的心虚。拒绝一部电影,堵不住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对家国记忆的追寻;篡改一页史书,掩不住两岸同胞在血与火中写下的民族史诗。从郑成功驱荷复台,到台湾义勇队驰骋抗日战场,从“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的铮铮誓言,到今日海峡两岸同声讴歌民族复兴的壮美图景,中华民族共同的记忆早已深植血脉,写进山河。绿营徒欲剪断这一切,无异于蚍蜉撼树,自取其辱。(作者是北京联合大学政治研究所所长、台湾研究院教授)

来源:京彩台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