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昊然林晓杰折桂,易烊千玺咏梅错失奖杯,金鹿奖的风向变了吗?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8 22:38 2

摘要:刘昊然在《解密》中扮演的破译专家,是个脑子里装着密码、心里压着秘密的矛盾体。为了贴角色,他硬生生减了12斤,原本略带少年感的脸庞变窄,眼神里多了几分紧绷;还专门找密码学老师补课,在剧组里抱着厚厚的《密码学史》啃,连休息时都在琢磨“破译时该皱多大的眉头”。

2025年长春电影节金鹿奖颁奖典礼的落幕,像一场热闹的电影散场。有网友为刘昊然凭《解密》封帝欢呼,也有观众为林晓杰借《小小的我》爆冷夺后感到惊讶。

其实,这两个名字背后,藏着演技的较劲、市场的判断,还有华语电影悄悄变天的信号,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刘昊然:出演谍战剧磨出的转型底气

很多观众没人想到,刘昊然会用“容金珍”这个角色,把“青春偶像”的标签撕得这么彻底。

刘昊然在《解密》中扮演的破译专家,是个脑子里装着密码、心里压着秘密的矛盾体。为了贴角色,他硬生生减了12斤,原本略带少年感的脸庞变窄,眼神里多了几分紧绷;还专门找密码学老师补课,在剧组里抱着厚厚的《密码学史》啃,连休息时都在琢磨“破译时该皱多大的眉头”。

戏里最打动人的,是容金珍发现密码被篡改时的那场戏。他没大喊大叫,只是手指攥着纸张发白,瞳孔慢慢放大,最后喉结滚了两下,才挤出一句“晚了”。

这种“克制的崩溃”,把高智商者的骄傲和无助演活了。评委后来提过,就是这段表演,让他们敲定了影帝归属。对刘昊然来说,这不是偶然,从《唐探》的少年秦风到如今的容金珍,他终于从“吃青春饭”的队列里,跳进了“靠演技站脚”的圈子。

2、林晓杰:15分钟戏份里的演技暴击

林晓杰拿影后,台下好多人下意识掏手机查她的名字。不是不认识,是没人敢想,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演员会凭借15分钟戏份逆袭。

《小小的我》里她演外婆,戏份集中在战乱时的两个场景:一是把仅有的半块饼掰给外孙,自己咽着口水说“外婆不饿”;二是离别时摸外孙的头,手刚抬起来又缩回去,最后只说了句“记得回家的路”。

没有夸张的哭戏,甚至台词都没几句,但她眼里的舍不得、手里的颤抖,把“小人物的疼”揉进了细节里。导演杨荔钠后来透露,拍饼的那场戏,林晓杰主动加了个“擦外孙嘴角饼干渣”的动作,一条就过,现场工作人员都红了眼。之前她总说“中年演员没机会”,这次获奖后她笑称:“原来机会不分戏份多少,只看你有没有把角色装在心里。”

1、影帝角逐:刘昊然赢在“角色穿透力”

今年影帝的场子,说是“神仙打架”一点不夸张。易烊千玺在《小小的我》中扮演的脑瘫少年刘春和,王传君在《南京照相馆》里演的摄影师,都是个性鲜活的角色。

不过,刘昊然的优势,在于他的“不可替代性”。评委的评价是:“易烊千玺的演技不错,但人物的素质有点刻意;王传君的戏沉,但角色张力不如容金珍。刘昊然赢在,他让观众相信‘他就是容金珍’。”

影后这边,一开始大家都押高叶或者咏梅。高叶在《南京照相馆》里演的老板娘,泼辣又心软,一句“日子再难也得扛”成了名场面;咏梅在《出走的决心》里的抑郁症母亲,那种“笑着哭”的演技,早就圈了一波好感;还有张子枫的志愿军、刘浩存的追梦女孩,各有各的亮点。

林晓杰能突围,很哥觉得关键是作品比较“贴地气”。众所周知,金鹿奖近年一直提“社会价值”,《小小的我》讲的战乱里的亲情,刚好戳中这个点。她的表演没有“演”的痕迹,就像隔壁邻居家的外婆,这种“真实感”成了加分项。

因此有业内人说:“不是高叶、咏梅演得不好,是林晓杰的角色更能让普通人共情,毕竟不是每个人都经历过谍战或抑郁症,但几乎每个人都有个疼自己的外婆。”

1、刘昊然的“票数争议”:多作品入围是优势还是干扰?

刘昊然在长春电影节共有三部作品入围,让不少观众觉得“三个角色分流了评委注意力,反而显得不专注”,甚至有网友质疑“是不是靠作品数量堆出来的提名”。

但评委会主席陈宝国直接回应:“我们评的是‘最佳表演’,不是‘最佳工作量’。《解密》里容金珍的层次感,比另外两个角色更突出,这就够了。”

更没人否认的是陈浩然的“商业+艺术”的双能力。如今他主演的电影累计票房已经达到了250亿,《唐探1900》单部37亿,说明观众买账。

有影评人说:“现在能同时抓住票房和奖项的年轻演员没几个,刘昊然的争议,本质是大家对‘流量转型’还没完全放心,但他用角色把心放下来了。”

“咏梅比其他候选人更该拿奖”“高叶没入围就够可惜了,林晓杰怎么会爆冷”,颁奖后网上类似的声音不少。但也有人反驳:“咏梅的演技没问题,但《出走的决心》太文艺,受众面窄,很多观众可能都没看过部电影。

林晓杰自己倒看得开,采访时说:“有人喜欢就有人不喜欢,很正常。我只是庆幸,中年演员的‘小角色’,终于有人看见了。”其实她的胜出,也藏着行业的小心思。

近年中年女演员总说“没戏拍”,林晓杰的获奖,像给市场递了个信号:不是没机会,而是应该把小角色演成“大亮点”。

1、刘昊然:90后演员的“扛旗者”

之前提到90后演员,大家总先想到“流量”“粉丝”,刘昊然拿奖后,这个标签开始松动。他不是第一个尝试转型的,但却是少数能“转型成功还站稳”的演员,从《唐探》的喜剧到《解密》的谍战,跨度大却没翻车,还能兼顾票房和奖项。

业内已经有人预测,刘昊然接下来可能冲击金鸡奖、百花奖,要是能拿个“三金”提名,就能彻底坐稳“90后演技派”的头把交椅。更重要的是,他给同年龄段演员指了条路:别盯着偶像剧里的“霸总”“校草”,沉下心演个有分量的角色,比什么都强。

2、林晓杰:中年演员的“破局者”

其实,林晓杰的获奖,比刘昊然更有“破圈意义”。之前中年女演员要么演“妈妈”“婆婆”,要么只能在小成本剧里打转,林晓杰用15分钟戏份证明:中年演员也能当“主角”,也能拿影后。现在已经有三个现实主义题材剧组找她,都是挑大梁的角色,这在之前是不敢想的。

有制片人说:林晓杰拿奖后,我们选中年女演员时,不会再只看“”有没有流量’,更会看‘能不能演活角色’。”这或许就是她给行业带来的改变——让中年女演员的“价值”,不再只绑在“年龄”上,而是绑在“演技”上

连续两年把影后颁给年轻演员——2024年是00后的李庚希,2025年是90后的刘昊然配“中生代”林晓杰,金鹿奖的心思很明显:要推华语电影的“新势力”。

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也能佐证:新生代演员主演的电影,票房占比已经超过60%,观众不再只认“老戏骨”,只要演得好,年轻人一样能扛票房。

对此,有人说这是“行业新陈代谢”,也有人担心“会不会捧杀”。但不管怎么说,刘昊然和林晓杰的获奖,像给华语电影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原来年轻演员能演深度角色,中年演员能靠小角色逆袭,这个行业,还有很多可能性,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来源:很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