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万物》刚上线那两天,朋友圈刷屏的都是“画面美到窒息”,可没过几小时,风向就变了——“空有壳子,没戳到心”。
《生万物》刚上线那两天,朋友圈刷屏的都是“画面美到窒息”,可没过几小时,风向就变了——“空有壳子,没戳到心”。
一句话,美则美矣,看不懂,也哭不出来。
张艺谋这次把镜头对准山川草木,没故事线,没旁白煽情,连配乐都淡得像白开水。
很多人看完直接懵:这到底想说啥?
于是差评来得又快又狠,“浪费票钱”四个字高挂热搜。
转折点在《人民日报》那篇短评。
没喊口号,只提醒一句:别急着滑走,再看一眼人和土地的裂缝。
就这一句,像突然拧开了声音的旋钮——有人开始注意到镜头里干裂的河床、废弃的村庄、老人蹲在田埂上抽烟。
原来那些“空镜头”里,藏着一句没说的台词:人走了,地还在疼。
张艺谋随后回了一句“终于找到路”,听着像松了口气。
其实创作者都懂,作品被骂不可怕,可怕的是没人愿意再看第二眼。
官媒一点拨,观众回头重刷,才发现自己第一遍光顾着找“剧情”,错过了埋在土里的叹息。
这片子跟《红高粱》《英雄》其实一脉相承,都在讲“人怎么跟更大的东西较劲”。
只是这回,较劲的对手不是炮火,也不是宿命,而是慢慢被忽略的日常:水越来越少,树越来越少,人也越来越少。
没有哭天抢地,就让你眼睁睁看着,心里咯噔一下。
有人二刷完说,像被轻轻打了一巴掌,不疼,但脸上发热。
这就够了。
电影不是说明书,能让人觉得“我得再想想”,就算成了。
接下来国产片大概会跟风拍一堆“环保”题材,但《生万物》提前打了个样:别急着喊口号,先把人摁在土地上,让他自己听见心跳。
来源:酒意微醺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