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抗战电影《书房沟》在西安公映
5月24日上午,根据著名作家李巨怀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电影《书房沟》在西安进行院线公映。影片以民国抗战时期宝鸡地区风云变幻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家族兴衰,秦人抗战的感人故事:名震关中道的帖、王人两大家族虽同处一条沟,同饮一溪水,却世代争名分,抢祠堂,
5月24日上午,根据著名作家李巨怀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电影《书房沟》在西安进行院线公映。影片以民国抗战时期宝鸡地区风云变幻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家族兴衰,秦人抗战的感人故事:名震关中道的帖、王人两大家族虽同处一条沟,同饮一溪水,却世代争名分,抢祠堂,
5月24日,根据著名作家李巨怀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电影《书房沟》在西安进行院线公映。这部影片以民国抗战时期宝鸡地区的历史风云为背景,讲述了帖、王两大家族从世代纷争到携手抗日的感人故事,展现了秦人在民族危亡之际的坚韧与血性,是一部兼具历史厚重感和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1938 年春,日军继南京大屠杀后妄图南北夹击徐州,打通津浦线。台儿庄作为徐州门户,成为中日必争之地。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临危受命,集结川军、西北军等 “杂牌军” 与日军精锐第五、第十师团展开殊死较量。此役中国军队以 29 万人对阵 5 万日军,虽伤亡
因为现在自媒体戏说中国共产党如何抗战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很多。国民党军队抗战的影视资料也很多。在真实记录我军战史的纪录片没有出来之前,大量的戏说军战史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流向娱乐场所,对社会文明进步非常不利。
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北京日报客户端精选出多部抗战题材影视剧,在光影中回顾英勇军民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展现中华儿女齐心抗战的英姿。本期推荐经典影片——《地道战》。
15日下午,长沙市黄埔军校同学会、长沙市黄埔后裔联谊会联合长沙市黄埔书画院、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组织200余位黄埔后裔及志愿者,相聚长沙中影米禾影城(南郊公园店),参加中国台湾老兵纪录电影《日暮归乡》湖南首映活动。
对于香港电影而言,娱乐性普遍大于叙事性,而更为深层次的叙事,比如说历史叙事,这是香港电影所或缺的,因为本身的历史就是模糊的,因此,在进入到近现代以后,香港的历史并没有对于香港的民众有过深远的影响,而清王朝末期,香港被英国占据之后,他与大陆的历史很长一段时间也是
电影《风云儿女》诞生于1935年5月。影片讲述了抗战时期青年诗人辛白华与好友梁质夫流亡上海,走上革命道路的人生转变。它如同一炬烽火,燃于民族危亡的暗夜,其光影与旋律穿越九十载,激荡回响至今。尤其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首次在《风云儿女》中唱响
这部影像经过近20年的锤炼,最终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推荐一部超燃的战争电影,本片全程紧张刺激,它详细描述了中日两军在缅甸的腾冲战役,绝对是不容错过的佳片。
每当银幕上亮起那颗光芒四射的八一红星,冲锋号的旋律仿佛在耳边响起。从黑白胶片到彩色巨幕,八一电影制片厂用镜头记录了中国军民的铁血丹心,也承包了几代人的童年与青春。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重温五部八一厂打造的抗战经典——它们不仅是电影,更是一曲曲镌刻在民族脊梁上的
开起炮,这才是真实的战场。没有燕双鹰那样一打十的英雄,有的只是何处飞来的手雷和那不长眼睛的子弹。敌我双方兵力悬殊,我军战士在武器装备与后勤保障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与数倍于己的日军展开殊死搏斗。
电影剧情:八路军武工队长张铁鹰接到上级密令,率队员假扮戏班混入日军据点。花旦红菱以唱堂会为名接近日军联队长,侦察到军火库方位。队员老赵伪装成伙夫在食堂制造混乱,张铁鹰趁机潜入军火库安装定时炸弹。撤离时翻译官王有财识破身份,红菱为掩护战友壮烈牺牲。最终军火库爆炸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现抗战题材影视作品中,电影《血战台儿庄》其客观性与艺术高度,是今天多少抗战剧的标杆,现仍是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
辽宁,这片曾经饱受战火的土地,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众多历史事件。自甲午战争到九·一八事变,从满洲的风云变幻到抗日的英勇奋战,辽宁的抗战记忆深深镌刻在这片土地上。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之际,南京艺术学院秦翼教授和张丹副教授联袂打造的学术力作《光影山河:电影与抗战》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与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这部著作以电影为棱镜,映照出1931至1945年间中华民族
4月19日,承载着西府大地历史记忆的抗战史诗电影《书房沟》在宝鸡震撼首映。这部由中共宝鸡市委宣传部等七家单位联合打造的文化力作,以锐利的艺术视角剖开民族危亡时刻的人性光辉。
2025年4月18日,北京,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BJIFF)在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近期备受关注的小演员张慧子随高群书导演的《生还》剧组,集体亮相,为电影节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神头岭战役是八路军“山地游击战”的经典范例,而荫城古镇本身就是一部活着的抗战史,其完整保存的明清古建筑群与革命历史遗存,恰与影片所追求的历史真实感完美契合。
在新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1965 年上映的《地道战》宛如一座不朽的丰碑,以其独特魅力与深刻内涵,成为几代中国人心中永恒的经典,生动展现了抗战时期人民战争的磅礴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