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张艺谋的电影,我并没有看过那么多,只看过他后期的为数不多的几部而已。但通过在课堂上观看的电影《秋菊打官司》,才知道到他对西北尤其是陕北是如此的了解。这也源于他在这插队,在这当工人,在这生活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对于张艺谋的电影,我并没有看过那么多,只看过他后期的为数不多的几部而已。但通过在课堂上观看的电影《秋菊打官司》,才知道到他对西北尤其是陕北是如此的了解。这也源于他在这插队,在这当工人,在这生活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他也果然是适合当导演的,他敏锐,善于观察,并会运用到电影中,使这成为一种创新,一种艺术。因此在电影《秋菊打官司》中可以看到许多极具陕北特色的景象。如,面条,这种代表西北的特色饮食,在秋菊请李公安,办孩子满月酒时,人们端着大碗伴着呼噜声便一碗下肚了。黄土,西北的特色景观,电影极具颜色冲击性,黄色便是这部电影的主背景色,平缓的黄土高坡,漫天扬起的黄色的尘土,以及灰蒙蒙的天空,都将人们融入到了西北的地域里。方言,这是西北最直接的代表特色,陕西由于远离内陆,其方言具有封闭性与极度的地方性。
刚刚听会觉得有点土,但听着听着你就能感受到他的魅力甚至愿意学上那么一两句来,相信这也是电影独特和吸引观众的一个原因吧,真实且接地气。衣服,陕西的衣服在印象中给人的感觉就是花棉袄和绿头巾,而电影中的秋菊也是这种淳朴的打扮,一个略显小的花棉袄,一个肥大的黑棉裤,一个头巾,和凌乱的头发以及有点黑红的脸,典型的真实的陕北扮相。总之,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是一部以西北地区自然、文化为背景的电影,影片也成功地在渲染了浓浓的西北味。
当然,一部电影的成功还要看它的内容情节。《秋菊打官司》讲的是村子里的一位普通的妇女为她的丈夫向村长讨公道,向县里,向市里,一层层的上告,最终官司取得了胜利,村长被抓,但这结果并不是秋菊想要的结果。我觉得电影的结局很让我吃惊,秋菊应该高兴,但却是淡淡的伤感。电影的前一大部分描绘了一个敢爱敢恨的坚强不屈的倔强的陕北妇女形象。她倔强且执着,无奈但坚强,淳朴但敢于坚持,要强却并不狠毒,我并不是陕西及西北地区的人,但她却让我感受到了西北人的执着,坚强与无谓。西北很淳朴的民风养育了西北一群淳朴执拗的人,西北相对恶劣的环境造就了西北人的勇敢与无畏。这或许就是电影所 想展示的一方面的人文精神。
但结局又显示了这里人的相对闭塞与无知,秋菊最后说我并不想让他被抓走,我只是想讨回公道。在秋菊的心中何为讨回公道,仅仅是让村长向她道歉。当然这也体现了她的朴实与憨厚,但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尤其是法律逐渐完善的当代,这种意识显然是无知与愚昧的表现。
我认为在当代人做错事不仅要受到道德的谴责,按其严重程度还要受到相应的法律惩罚,这才是一种合理的有序的体现。而在电影的最后,当村子里的老老少少都在秋菊家热热闹闹的办孩子的满月酒时,而一声声警笛声却打破了这气氛,接着村长被抓走,人们流露出惊讶与震惊。人们或许不明白村长就因为打人而被抓,但却深层次的反映出人们对秩序,对法律,对维护自身权利的无知,包括一直在不屈的讨公平的秋菊也不知道,这或许是一种对比或讽刺,更留给观众已深思。
来源:光影故事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