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越南买电影 | 山水洲城记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5 18:03 4

摘要:近年来,除这些大家熟悉的外国电影外,印度片《摔跤吧!爸爸》、泰国片《姥姥的外孙》等也都在国内创造了“票房神话”。商业片之外,电影交流活动也精彩纷呈,比如在今年6月举办的2025中非电影周上,长沙观众就领略了南非《永不遗忘的美丽》等多部佳作。

说起外国电影,你会想到什么?是好莱坞大片,还是哆啦A梦?

近年来,除这些大家熟悉的外国电影外,印度片《摔跤吧!爸爸》、泰国片《姥姥的外孙》等也都在国内创造了“票房神话”。商业片之外,电影交流活动也精彩纷呈,比如在今年6月举办的2025中非电影周上,长沙观众就领略了南非《永不遗忘的美丽》等多部佳作。

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电影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长沙,就“藏”有全国唯一专门从事越南电影引进的企业。今天就请跟随橘洲君走进星沙,聆听企业负责人万星“我去越南买电影、我在非洲卖电影、我为中国足球拍电影”的传奇故事。

提到越南电影,你有什么印象?大部分人的反应估计和橘洲君一样,大脑一片空白,或抛出疑问:“越南还有电影呀?”

没错,拥有百年电影史的越南当然是能生产本土电影的。2024年越南元旦节(即农历正月初一,相当于中国的春节)期间上映的《梅》,票房就超过了5000亿越南盾,约合1.2亿元人民币,刷新了越南票房新纪录。如今,越南被业界视为亚洲发展较快的电影市场。

不过中国观众对越南电影往往感到十分陌生。比如在芒果TV上,只能找到《我的老婆先生》《亲爱的恶魔哥哥》等不多的几部。这两部提到名字的都是湖南万一文化有限公司引进的,这是全国唯一专门深耕越南电影的企业。

“中国电影市场的体量太大了,大家很难有动力去开拓越南这样的小市场。”万一文化负责人万星告诉橘洲君,“不过我很看好越南电影的前景。”

万星的判断不是没有依据的。一是2007年越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和以法国、韩国为代表的海外电影业交流频繁,本土影片水平提升很快;二是中越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电影的文化门槛相对较低,观众易于接受。

“你看看,这是我们接下来计划引进的《从前有一段爱情》。我一看,电影里的山水风光,和我们湖南一模一样!”万星介绍,“主演都是帅哥美女,说的是两兄弟爱上同一个女孩,最后纷纷退出的凄美故事。”

“这清新的画面、真挚的情感,这很像沈从文的《边城》呀!”

对于橘洲君的提问,万星笑着说:“你可以把它通俗地理解为‘越南版《边城》’。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明年中国观众就能看到这部佳作了!”

在万星的规划中,越南电影“拓荒”有两个关键因素。

一是不能赚快钱,当前要耐心地培育市场。万星相信,假以时日,一定能涌现爆款。

二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当前以引进越南电影为主,未来会把中国电影出口到越南。

虽然理想很丰满,但要实现这两个目标还有很多挑战。

比如橘洲君注意到,很多网友反映难以接受越南语,觉得刺耳别扭。万星坦言,业界一些专业人士也谈论过这话题,不过他并不担忧。

“一是引进的外国电影,除了原声配字幕这种形式外,还会有译制版。前者在一、二线城市比较多见,后者是三、四线城市的主流,这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越南电影也一样,两个版本,影院和观众可以自取所需。”万星解释,“二是对好电影来说,观众的注意力都放在故事上,不太会觉得语言出戏。”

至于中国电影走出去,其实在20世纪,越南和其他东南亚国家一样,港片也曾风靡一时,成龙、周润发、周星驰等影星影响了一代观众。不过随着后来好莱坞大片席卷全球,以及本土电影的崛起,如今越南电影票房榜前列已经很难看到中国电影的身影了。

对此,万星笑而不语。在他看来,越南市场已经算有不错的基础了。早年在非洲卖片的经历,才是真的“拓荒”。“2019年的时候,我们首次在南非、毛里求斯等6个非洲国家发行东亚电影,包括韩国的《寄生虫》、中国的《大人物》等。那个时候,东亚电影在非洲真的是稀罕物,中国电影尤其少见。”

万星回忆道:“我们开展市场调研,有一回去了约翰内斯堡的一家大商场。那里外表看上去和中国商场一样,里头却有一个很大的、占地上千平方米的音像店,专门出租DVD,把我们都惊到了。可是我们一群人在那里翻呀翻,就找到一部中国电影,成龙的《蛇形高手》。”

万星的事业版图,除了涉及东亚、东南亚、非洲外,下一步还计划开拓南亚。

“巴基斯坦电影风格和印度的比较接近,也有很多歌舞元素。”万星分析,“目前印度电影在国内已经颇有名气了,我看了巴基斯坦电影质量不差,中国观众应当也能接受,已经对接过很多次。孟加拉国人口也很多,我也比较感兴趣,不过还没看过他们的片子。”

但无论是外国电影引进来,还是中国电影走出去,都会涉及文化门槛。“像中国很多喜剧电影,比如沈腾的《夏洛特烦恼》,里头有大量的梗。外国观众没有中国文化背景,是很难理解的。”

怎么办?万星认为,一些特定的类型片是破解之道,比如爱情、体育。

万一文化自己主导拍摄的电影并不多,第一部就献给了体育,这就是以石门县第五完全小学足球队为原型的《踢出个未来》。

“那是2020年,我偶然间得知,这支来自山区的球队拿了全国季军。我的老领导、省电影家协会主席周丕学告诉我,这是个好题材。”万星比划了两三尺的高度,“为了拍这部电影,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光是往返的车票累起来就有这么高。”

拍摄途中,万星数次想过放弃,每每这时,石门五小队就会创造新的奇迹,2021年甚至拿下了全国冠军。“我们的小演员就是真实队员。看着他们在球场上拼搏,我也被孩子们打动了,一定要把它拍成电影,让更多人看到。”

电影2024年上映后广受好评,在第五届北京国际儿童电影展等多个重要影展斩获荣誉。下一步计划翻译成多个语言在10余个国家发行。

经此一役,万星对电影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部好电影,能改变一个人。”万星笑言,“原来我是一点都不看球的。现在嘛,就说马上要开打的湘超吧!我很期待。”

万星打算把足球题材拍摄成三部曲,第二部讲初中足球,第三部聚焦社会足球,湘超就属于社会足球。三部曲虽主角有别,但对足球的热爱贯穿始终,在万星看来,热爱本身就是中国足球发展的希望。

每部影片开头都会有电影公司的厂标短片。万一文化用的是传统的水墨风格,画面是拨开云雾见霞光,万星解释道:“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是呀,梦想总是要有的。无论是越南、巴基斯坦电影引进中国成为爆款,还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抑或是从石门五小队的拼搏进取、湘超比赛的火热展望中国足球的美好未来,这些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记者/尹玮

编辑/刘丹 校读/肖应林

初审/胡兆红 终审/李辞

来源:长沙晚报掌上长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