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止到今天8月25日,由天王郭富城领衔主演的电影《无名指》在内地公映第四天,累计票房数字停留在了一个令人心惊肉跳的位置——45万人民币。
当一个名字自带流量,一部电影的开画票房却惨淡到让人不敢相信,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截止到今天8月25日,由天王郭富城领衔主演的电影《无名指》在内地公映第四天,累计票房数字停留在了一个令人心惊肉跳的位置——45万人民币。
对于一位曾凭《踏血寻梅》拿下金像影帝的顶级演员来说,这个成绩无异于一次颜面尽失的“滑铁卢”。
它不仅意味着巨大的投资亏损,更让郭富城多年积累的口碑蒙上了一层阴影。
那么,这部究竟“栽”在哪里了?
剧情老套:强行苦情,尴尬到郭天王都接不住
《无名指》讲述了一个三代人因疾病而疏远、又因亲情而重新连接的苦情故事。
然而,这份“温情”在许多观众看来,却成了最大的败笔。不少影评直言不讳地指出,电影“剧情老套”、“尴尬煽情”、“转折生硬”。
有观众犀利评论:“好像看了个制作精良的PPT。”父女关系从“离家十年不敢面对”到“冰释前嫌”的转变,被吐槽“过渡是搭了火箭吗?”
这种为了煽情而煽情的处理方式,让本该动人的情感变得廉价和刻意,甚至连郭富城在片中半蹲边哭边吹口哨的桥段,都被认为“真是难为了”。电影想要打动人,却最终让人只剩下满满的“难评”。
演技争议:老戏骨力挽狂澜,新人难扛大旗
在口碑两极分化的评论中,老戏骨鲍起静几乎是唯一的“定海神针”。她凭借自然真实的表演撑起了全片为数不多的亮点,赢得了观众的尊敬。
然而,与老戏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生代演员许恩怡的表现则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尽管有观众认为她对渐冻症患者的演绎“演得不错”,但更多的批评集中在她的“台词功底差”和“嘶吼式表演”上。
有观众直言,这部电影“全然是为了让许恩怡拿金像奖影后”,结果却是“老演员集体挽尊,可惜新人扶不起”。这无疑给电影的口碑再次致命一击。
郭富城的“滑铁卢”,是香港电影的警示?
《无名指》的惨败并非偶然,它折射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当一个感人至深的题材,遇到一个单薄且充满硬伤的剧本,即使有再强大的明星阵容也无法力挽狂澜。
这不禁让人思考,这种传统的港式“苦情小品”,在如今的内地电影市场,是否已经失去了魔力?
《无名指》的失利,或许正是对香港电影人的一次警示:观众需要的不再是刻意卖惨、强行煽情的故事,而是更贴近生活、情感更真实的表达。
希望郭天王能够尽快走出这次票房“滑铁卢”,在未来能为我们带来更多值得期待的优秀作品
来源:电影钟点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