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部电影根据南京大屠杀这一真实历史事件改编,上映后票房成绩十分亮眼,迅速突破了 26 亿。
前段时间,电影《南京照相馆》热映,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部电影根据南京大屠杀这一真实历史事件改编,上映后票房成绩十分亮眼,迅速突破了 26 亿。
影片凭借着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深深打动了无数观众,电影院里哭声一片。
然而,令人愤慨的是,随着电影的爆火,各种负面声音也甚嚣尘上。
网络上出现了大量诋毁电影的言论,甚至有聊天记录显示有人专门雇水军抹黑这部电影。
还有一些人在评论区大量发布诸如 “能不能带孩子去看” 之类莫名奇妙的评论。
很明显,这是有人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剔除家庭观影群体,从而影响电影的口碑和票房。
不仅如此,上海某节目电台主播也跳出来发文称 “战争片是为了让大家珍惜和平,而非煽动仇恨”,质疑这部电影存在的意义。
而在众多负面言论中,日本前驻华大使垂秀夫的相关言论更是令人发指。
在一次采访中,当提及中国正在上映的三部电影时,垂秀夫唯独对《南京照相馆》“恨之入骨”。
主持人想要翻页进入下一个话题,他却坚持要聊这部电影。
他表面上声称日本人应正确学习历史,无论好坏,可话锋一转,却开始否认日军在南京的暴行,称电影内容是 “虚构”“非真实历史”。
他尤其抨击影片中 “日本军官摔死孩子” 的场景,坚称这不可能存在。
垂秀夫还大放厥词,认为这部电影是中国 “故意抹黑日本”,说它不是 “抗日” 而是 “憎日”,目的是煽动情绪,甚至将电影认定为中国 “愚民政策” 下的 “愚民电影”。
更过分的是,他还对中国观众进行恶意诋毁,扬言 “看《南京照相馆》的都是中国穷人”,说什么中国有钱人 “眼界开阔不相信电影内容,且常去日本旅游”,只有穷人会被电影 “愚弄”。
对于垂秀夫之流的这些言论,我们必须予以坚决有力的反驳。
先看他对电影场景的质疑,实际上,日军当年在南京的所作所为,远比电影中所展现的场景更加残忍、更加过分。
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奸淫妇女,屠戮儿童,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他们将无辜百姓当作练习刺杀的活靶子,进行杀人比赛,整个南京城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垂秀夫将电影当作纪录片来剖析,这种逻辑本身就是不合理的,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加工来展现那段历史,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真相,铭记历史教训。
再看他对中国观众的诋毁,从票房数据来看,超一线城市为电影贡献了一半的票房,这足以说明并非如他所说只有穷人在看这部电影。
那些所谓的 “有钱人” 也同样关注这段历史,也同样被电影所触动。
对于其他一些负面言论,我们也不能听之任之。
有人说电影是在 “煽动情绪”,这完全是颠倒黑白。
电影只是在还原历史真相,真正挑起愤怒的,是当年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
抗日题材影视作品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铭记历史,向世界传递日军侵华的真相。
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对日本侵略者当年的行径了解并不充分,甚至在部分国家的课本中,根本没有出现过这段历史。
因此,像《南京照相馆》这样的电影,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传播价值,它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情况,让历史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我们必须对那些在网络上抹黑电影的人和水军进行严厉批判。
他们的言论毫无逻辑可言,背后的真实目的令人怀疑。
随着电影的持续热映,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电影的价值,他们的诋毁言论也自然而然地不攻自破。
同时,我们也要批判那些以 “为了孩子” 为借口拒绝观看电影的行为。
这些人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对无数为了国家和民族而牺牲的先烈的背叛。
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孩子看到残酷的历史画面而选择逃避历史,相反,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历史,让他们明白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
历史是不容篡改和歪曲的,南京大屠杀是铁一般的事实,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历史真相。
日本一些人试图否认这段历史,不仅是对中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也是对人类良知和正义的挑战。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铭记历史,传承历史,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希望大家能够在评论区分享自己对这段历史的看法,让我们一起守护历史的真相,捍卫民族的尊严。
信息来源:
来源:鲁滨逊的日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