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种诟病抵制到官宣定档“9.18”,电影《731》为何一波三折?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6 23:22 3

摘要:这是一部还未上映就话题度拉满的电影,有人说它直刺民族记忆伤疤,也有人说它是贩卖民族伤痛。本来这部影片定档于2025年7月31日,然未及上映,影片就被仓促撤档。有人为此“奔走相告”,为自己“举报”成功而欢呼。也有人痛心疾首,质问电影官方为何要妥协?

这是一部还未上映就话题度拉满的电影,有人说它直刺民族记忆伤疤,也有人说它是贩卖民族伤痛。本来这部影片定档于2025年7月31日,然未及上映,影片就被仓促撤档。有人为此“奔走相告”,为自己“举报”成功而欢呼。也有人痛心疾首,质问电影官方为何要妥协?

在电影的各题材中,爱国主义题材总是自带话题度。当年战狼的爆火,一方面让无数中国人为之自豪,另一方面也有人质疑它过度渲染暴力、逻辑漏洞频出,甚至它的诞生究竟是源于爱国还是圈钱也成了争论焦点。

而这些争议一直延续至今,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一段时间里,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影片一宣布定档就会遭受未播先嘲的“待遇”,甚至直接被贴上“消费民族情绪”的标签。

但实际上,这些争论除了影片本身的表达外,更多是境外势力干预下的一场舆论操控。

《731》预告片刚刚上线,日本方面就坐不住了。网传有数百万条针对《731》的举报,原因五花八门——“太暴力血腥对孩子不好”“煽动民族仇恨,破坏中日友好”“过去的干嘛还提?自戳伤疤吗?”……但有技术人员对IP进行了追踪,发现举报信息大部分的IP地址都在日本。话术统一、IP一致,毫无疑问,这一场针对《731》的举报潮是有组织、有预谋的、来自于境外势力的舆情操控。

实际上,《731》的磨难不只是预告后的举报,早在拍摄前就开始了。2017年《731》拍摄时,资方因为收到境外警告函而撤资8000万,拍摄项目濒临破产。直到2023年,中影注资1.2亿,项目才宣告重启。

《731》原定于今年7月31日上映,可对比起同期的同题材电影《南京照相馆》,《731》的排片率少得可怜(相关消息称《南京照相馆》排片率38%,《731》排片率不足0.1%),它的票房从一开始就受到了限制。

然而哪怕是这样,《731》的磨难也远没有结束——公映前48小时,各平台售票等信息清零,《731》宣布撤档。

这部未上映就引起国内外关注的影片从筹拍起就是一波三折,最后也未能如期上映,许多影迷朋友对此表示不满与遗憾。但转机发生了,2025年8月3日,央视等媒体官宣《731》定档9月18日。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731》不仅仅是导演等电影人的表达,更是国家意志与民间记忆的合流。有些人只一味地说仇恨不该留给下一代,却忘记了历史应该铭记。如今,《731》的官宣定档背后就是国家的声音,它在告诉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历史应该被铭记,民族的苦难不该被忘记!

我们为什么不能忘记,因为忘记即背叛,忘记即默许施暴者篡改罪恶为勋章。“被打的人都忘记了,打人的难道还要记得吗?”这是《731》导演走访日本收集素材时,731部队头目队长石井四郎后人的话。这句话已然道明了遗忘历史的后果——篡改者的刀锋将对准记忆断层,肆意挥舞。

央媒官宣《731》定档9.18是以国家名义宣告一个文明底线——施暴者后代无权遗忘。将镜头聚焦731部队也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让科学永不背叛人性。

[1]王彦. 还原历史真相,也是对未来负责[N]. 文汇报,2025-08-04(005).

来源:烛下青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