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8.7,无数观众泪洒影院,这部电影凭什么那么火?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5 09:30 1

摘要:“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该忘记”。取材于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侵华日军真实罪证影像的电影《南京照相馆》正在热映,豆瓣评分已达8.7分,为今年国产片最高。

今年暑期档最热电影

无疑是《南京照相馆》

无数人看完后泪洒影院

那些被镜头记录的黑白瞬间

时至今日,依然刺痛人心

“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该忘记”。取材于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侵华日军真实罪证影像的电影《南京照相馆》正在热映,豆瓣评分已达8.7分,为今年国产片最高。

照片无言 历史有声

影片讲述了一群生活于南京的普通百姓在吉祥照相馆避难,被迫帮助侵华日军摄影师冲洗底片,意外冲印出了记录日军屠城罪证的照片,并谋划将罪证运送出去、公之于众的故事。

“在那个年代,照片记录的都是人生最值得留念的时刻,一张照片往往承载着一个家族的记忆。”《南京照相馆》导演申奥认为,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发动的舆论战、宣传战无处不在,一些照片一度成为军国主义操纵舆论的宣传工具。

“作为故事的主要发生地,照相馆里充满了侵略者需要去掩饰的罪行,实际上这都是需要被曝光的真相。”申奥说,鲜少有人知道这些影像图片是如何被保存下来的,希望能通过这部电影让观众了解这段历史。

本片通篇以照片为叙事核心。子弹上膛、胶片上卷;扣下扳机、按下快门……影片一开场,一段蒙太奇手法将枪击和摄影的过程交替展示出来。“开枪和拍照的英文单词相同,暴行的实施和记录形成了呼应。”申奥说,照片此时成为日本人的战利品。

在影片中,观众可以看到,侵华日军逼迫中国百姓拍摄所谓“亲善照”,枪口下的平民被迫在镜头前微笑,一些照片在无形间也变成篡改历史的帮凶

电影结尾处,日军战犯被执行枪决,演员高叶扮演的林毓秀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刻。高叶认为:“影像在那一瞬间成为了捍卫国民尊严的子弹,成为毓秀对已牺牲同胞们的交代。”

面具无影 罪恶有痕

《南京照相馆》好评如潮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它真正拍出了日本作为侵略者的恶——那种深入骨髓的伪善之恶。

而这等伪善之“恶”,

是整个侵华期间日军的典型缩影

除了枪炮和屠杀,日军更是以毒品为武器,系统性地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这与伊藤的伪善如出一辙,表面透着“善意”,内里却是彻骨的冷酷与贪婪。

“鸦片战略”是日本学术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在华强制种植并专卖鸦片行为的简称。之所以称其为“战略”,是因为日本制订这个政策时一箭双雕,有极强的目的性和完整的“以毒制华”构想。

图片来源:央视频《新中国禁毒之路》第一集《烟毒误国》

按照日本军方当时的构想:“中国只要有40%的人吸食鸦片,那它必将永远是日本的附属国。”

在此战略推动下,日本在占领区极力推广鸦片种植,打着“致富”的旗号,引诱当地农民种烟。

日伪当局规定:

凡按指定面积种植罂粟者,免除土地税;

凡种植罂粟面积超过5亩者,除免交土地税外,还免除服兵役;

凡种植罂粟面积超过20亩者,可获得县政府奖励;

凡种植罂粟面积超过50亩者,可当村或县的头面人物,并成为社会职务的候选人。

当时的伪满东三省,街上遍布烟馆或麻醉剂商店。贫穷潦倒的瘾君子不必走进商店,只需敲敲门,商店门上的一个圆洞就会打开,他把捏着两角钱的赤膊从圆洞伸进去,店主接了钱,就会在他的手臂上注射一针。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以天津日租界作为制毒、贩毒的基地,向华东、华南的上海、香港等地大肆走私贩卖鸦片、吗啡、海洛因等毒品。随着日军侵华步伐的进展,鸦片、吗啡等毒品就象水银泄地一般流向中国的每个角落。

仅1941年一年,日本就向沦陷区的中国人卖出了222吨鸦片,获利3亿元(伪储备券),而当时南京汪精卫傀儡政权一年的预算,也不过这个数字。

彼时的南京街头,大大小小的烟馆竟有数千家之多!

我们通过电影呈现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往,并不是宣扬仇恨,而是为了铭记这段历史。当电影中的老金举着相机冲向日军,当林毓秀将底片缝入旗袍……这些细节让观众明白:守护真相不需要英雄,只需要每一个敢于直面黑暗的灵魂。

电影结束,一对观影的情侣久久没有离去,

女孩依偎在男孩怀里问道

“这部电影有没有彩蛋?”

男孩沉默片刻,回复道

“我们坐在这里,便是彩蛋。”

是了,当你走出影院

看到今日盛世中国的真实图景

山河无恙、万家灯火

这就是电影的最大彩蛋

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综合自:新华社、中国禁毒

来源:上海禁毒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