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伴我远行》:我用 110 厘米的高度丈量世界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1 18:35 1

摘要:大家好,我是林冰清,或者你们可以叫我玉洁 —— 那个在宜都清江畔,坐着轮椅追了大半辈子梦的姑娘。今天想和你们讲讲我的故事,那些被电影《伴我远行》搬上银幕的日子,那些藏在晨雾和稻花香里的坚持与温暖。

大家好,我是林冰清,或者你们可以叫我玉洁 —— 那个在宜都清江畔,坐着轮椅追了大半辈子梦的姑娘。今天想和你们讲讲我的故事,那些被电影《伴我远行》搬上银幕的日子,那些藏在晨雾和稻花香里的坚持与温暖。

记得七岁那年,类风湿关节炎像突然闯进生活的暴风雨,让我的关节开始变形、疼痛。医生说我可能再也站不起来时,我躲在被子里哭了整整一夜。但妈妈摸着我的头说:“清江的水遇到礁石会转弯,但从来不会停下脚步。” 这句话,成了我后来所有勇气的源头。

十四岁辍学在家的日子,我把自己关在小屋里,看着窗外的油菜花谢了又开。直到有天在旧书堆里翻到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的故事像一束光照进黑暗。我开始用变形的手指练习写字,最初连笔都握不住,作业本上全是歪歪扭扭的墨团。妈妈怕我累着,偷偷藏起我的笔,我就用筷子在桌子上划,直到她含泪把笔还给我。

后来我发现,文字能让我 “站起来”。趴在床上,用两个手指敲键盘,从短篇散文到长篇自传,那些难熬的夜晚,都被文字酿成了星光。电影里有个镜头特别真实:我在灯下写作时,妈妈悄悄给我披上外套,窗外的月光洒在键盘上,像撒了一层碎银。那是无数个夜晚的缩影,也是我坚持下去的底气。

2015 年,我在村里办起 “知心姐姐工作室”,没想到会收到那么多孩子的来信。有个叫小宇的男孩说他爸妈在外打工,自己总被欺负。我坐着轮椅去学校看他,给他讲我的故事,教他把烦恼写在日记里。电影里我们在油菜花田里读日记的场景,就是照着真实的画面拍的。现在小宇已经考上大学,每次放假都会来看我,说要像我一样做个能温暖别人的人。

最没想到的是,我还能成为 “带货主播”。去年春天,村里的椪柑滞销,看着乡亲们着急的样子,我试着在手机上开了直播。第一次面对镜头时,我紧张得说话都打结,轮椅还差点撞到货架。但当看到订单一个个跳出来,看到张大叔激动地说 “玉洁,咱家的果子卖出去了”,我突然明白:轮椅能走的路有限,但帮助别人的路,能走得很远。电影里我和盛子安一起打包快递的画面,就是我们真实的日常,他总笑我算账时比谁都认真,却不知道我心里藏着多少农户的期盼。

有人问我,被病痛折磨了这么多年,会不会觉得委屈?其实我常常感恩。感恩妈妈从未放弃我,感恩乡亲们在我直播时送来的热乎饭菜,感恩那个在我演讲时递来纸巾的男孩,更感恩命运让我在轮椅上,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就像电影里说的:“疾病让我坐着生活,但从未让我跪着认输。”

在洛杉矶领奖时,看着银幕上熟悉的清江,听着外国友人用不太标准的中文说 “你的故事很有力量”,我突然热泪盈眶。原来宜都的故事,真的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原来一个普通残疾人的坚持,也能成为别人的光。现在中影集团要把我的故事推向世界,我特别想告诉全球的朋友:在中国的乡村,有无数像我一样的人,我们或许带着伤痕,但从未停止追逐阳光。

电影里有个场景我特别喜欢:我和盛子安坐在清江岸边,看着夕阳把水面染成金色。他说:“你看,江水绕了那么多弯,最终还是奔向大海。” 这就是我的人生啊,虽然坐着轮椅,虽然走过弯路,但只要心里有光,有信念,110 厘米的高度,也能丈量出无限宽广的世界。

如果你也看《伴我远行》,请留意那些细节:我书桌上永远盛开的绿萝,直播间墙上乡亲们送的锦旗,还有清江水面上永远向前的船帆。那不是虚构的风景,是我真实的生活,是无数中国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缩影,更是一个民族骨子里的坚韧与温暖。

谢谢你们愿意听我的故事,愿我们都能在人生的风雨里,做一朵向阳而生的花,就算身处低谷,也能把芬芳带给世界。

真实故事铸就银幕传奇

电影主人公林冰清的原型 —— 李玉洁,是宜都家喻户晓的 “轮椅天使”。7 岁罹患类风湿关节炎,14 岁瘫痪辍学,命运的枷锁曾让她一度陷入黑暗。但正如她在自传《梦想在 110 厘米之上》中所写:“坐着的世界或许有遗憾,但飞翔的灵魂从不向高度低头。” 她用两个手指敲出 25 万字作品,创办 “知心姐姐工作室” 义务辅导青少年,更在乡村振兴浪潮中成为直播带货达人,带动家乡农产品远销全国。

《伴我远行》

时长:1集x97分钟

画质:高清

类型:电影

发行机构:京商传媒

作为一部青春 / 励志 / 情感类型的院线电影,《伴我远行》突破了传统主旋律影片的叙事框架。导演巧妙运用 “三次旅行” 的隐喻结构:第一次是林冰清从绝望走向自学之路的心灵之旅,第二次是她通过直播带货助力扶贫的事业之旅,第三次则是与爱人盛子安共同守护家乡的生命之旅。

正如李玉洁在电影杀青时所说:“我的人生高度是 110 厘米,但梦想的高度永远没有极限。”

来源:纪录片人陈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