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京照相馆》以一家名为“吉祥照相馆”的小店铺为叙事核心,将镜头对准了南京大屠杀期间最普通却最坚韧的平民群体。这里原本只是街角一处不起眼的照相馆,却在战火降临后,意外成为庇护数十名百姓的避难所。导演没有刻意渲染宏大战争场面,而是以极富张力的细节,展现人在极端环
刘空军
今年暑假,电影《南京照相馆》如一股深沉的浪潮,席卷了无数人的朋友圈与心灵。截至8月10日0时0分,该片总票房已突破21亿元。
《南京照相馆》以一家名为“吉祥照相馆”的小店铺为叙事核心,将镜头对准了南京大屠杀期间最普通却最坚韧的平民群体。这里原本只是街角一处不起眼的照相馆,却在战火降临后,意外成为庇护数十名百姓的避难所。导演没有刻意渲染宏大战争场面,而是以极富张力的细节,展现人在极端环境下的挣扎、恐惧与觉醒。当馆主陈有福被迫为日军摄影师冲洗底片时,他未曾想到,那些看似普通的胶片,竟记录着整座城市被屠戮的真相——断壁残垣、尸横遍野、妇女儿童哀嚎于街头……每一帧都是无法辩驳的罪证。
影片最震撼之处,不在于揭露暴行本身,而在于展现普通人如何从“求生”走向“抗争”。起初,照相馆内的人们只想苟活,彼此戒备,甚至因一口粮食争执不休。但当他们亲眼看到照片中的惨状,意识到这些影像一旦被销毁,历史将被篡改,良知便开始苏醒。一位老教师颤抖着说:“如果我们不留下证据,后人会以为这一切都没发生过。”这句话如利刃刺破黑暗,点燃了众人内心的火种。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将底片藏入墙缝、埋进地基,甚至有人以命相护,只为让真相不被湮灭。
导演以极克制的镜头语言,还原了那段触目惊心的历史。黑白与彩色的交替运用,象征记忆与现实的交织;老式相机的“咔嚓”声,仿佛是时间的回响;而那一张张被冲洗出的照片,则是历史之眼,冷冷注视着每一个观众。没有煽情的配乐,没有英雄式的呐喊,只有沉默中的坚守,平凡中的伟大。正是这种克制,让情感更具穿透力,让震撼直抵人心。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风雨,洗不去民族的伤痕,却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我们不能只记住胜利的荣光,更要铭记苦难的深重。《南京照相馆》提醒我们:和平不是理所当然的馈赠,而是无数人用血肉与良知换来的结果。
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与传承者。今天的我们虽未亲历战火,但不能对过去视而不见。铭记,是对逝者最深的告慰;清醒,是对未来最好的守护。
别害怕这部电影,它不宣扬仇恨,只唤醒良知。也别错过这部年度佳作,《南京照相馆》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堂沉重而必要的历史课。它告诉我们:在黑暗中,哪怕只有一束光,也要努力照亮真相;在沉默中,哪怕只有一个声音,也要勇敢说出事实。
我们每个人都要记住:历史不会说话,但我们可以。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