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破85亿!事实证明:今年暑期档,改写了所有票房游戏规则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1 02:34 2

摘要:总票房破21亿后,平台对影片的票房总预测,也从最开始的将将破10亿,稳定在现在的32亿左右。

票房数字,往往既有表面含义,也有深层含义。

就比如今年的暑期档票房。

暑期档至今票房破85亿元,乍一看和去年同期相差无几。

但细看,暑期档票房故事已经千变万化。

今年暑期档前半程,可谓凄风苦雨,没一部新片票房破10亿。

直到后半程一部《南京照相馆》带热整个影市。

总票房破21亿后,平台对影片的票房总预测,也从最开始的将将破10亿,稳定在现在的32亿左右。

但已经单日连冠16天的《南京照相馆》,到今天也终于面临另一部新片挑战,这就是近几日气势如虹的《浪浪山小妖怪》。

从今天的单日票房看,两片几乎战平。

平台对《浪浪山》的总票房预测,也飙到了15亿。相比最开始的5亿左右,整整翻了两番。

这也意味着,上半程没一部真爆款的暑期档,将同时拥有一部30亿+爆款,和一部15亿+爆款。

加上点映来势汹汹的《捕风捉影》,可以说2015暑期档,已经完成逆袭。

再结合今年暑期档已有4部电影破8分的上佳口碑,能总结暑期档后半程的特点了:爆款终现,黑马发力,口碑崛起。

暑期档票房不佳的时候,总有专家试图从电影之外找到答案,比如“短视频冲击”,“单部电影吸干大盘”。

但从暑期档后半程几部影片出彩的表现看,这些都是避重就轻。

今天我们就给暑期档后半程五部“重量级电影”,来一次“望闻问切”,看看各自的成败,都在哪里。

而电影市场正在被彻底改变的票房游戏规则,就藏在其中。

《南京照相馆》是标准的口碑引爆票房的范例。

上映第一天,影片票房还是平平无奇的6000多万。

但在强大口碑支撑下,仅仅第二天,影片票房就破亿,其后一路起飞,到现在票房势头都没有弱下去。

已经可以断定,《南京照相馆》就是今年暑期档票房冠军,同时也是暑期档最大黑马。

影片票房大爆,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影片题材类型稀缺,而《南京照相馆》让一段历史,重新大规模进入公众视野。

影片做出了最好示范,就是如何用通俗化、类型片的方法,将沉重的史实变成能被观众感知的历史记忆,从而实现与观众的共鸣。

其次,是影片舍弃了许多过往同类影片的套路,为影片赢得了更上佳的口碑。

比如影片没有拍女演员衣服被撕烂的镜头,却能拍出侵华日军的兽行,这一点尤为难得。片中对毓秀的遭遇点到即止,又让观众秒懂,这份对女性的尊重赢得了更多女性观众的认可。

又比如,影片中不再有过去同类影片中反思忏悔的个别日本兵,而是直接撕开侵华日军的残忍虚伪,更借主角阿昌之口说出了那句:我们不是朋友。

当然最关键,还是影片最终获得了最大程度的观众共鸣,尤其是影片结尾,周璇的歌声响起,今昔对照中,观众自然明白铭记历史的意义。

而片中自称热爱中国文化的日军军官用毛笔写下五个大字——仁义礼智信,也在观众心中有了自己的理解——

何为仁,阿昌毓秀主动把通行证让给金家母女,是为仁。

何为义,宋班长为报恩,用生命化解照相馆的危机,是为义。

何为礼,小分队分别前夜,老金以“日行千里”剪影大戏款待众人,是为礼。

何为智,又是老金,用手艺送出底片,不忘给日本兵补刀,是为智。

何为信,唯一逃出生天的毓秀,信守承诺将老金儿子养大,是为信。

只有国家强大,才能避免当年悲剧。不永历史的血泪,是为逝者,也为今朝。

能看出来,年轻群体对这种“历史的咏叹”,不仅愿意买账,而且愿意买账的很。

谁说主旋律大片票房不行了?

影片评分刚好和《南京照相馆》打平,都是8.6分。

如果这个评分保持到最后,那么今年暑期档的票房冠亚军,很可能最终平分。

虽然影片势如破竹,但还是要说一句,《浪浪山小妖怪》也有不足。

最典型的就是动作场面。

假设影片大结局四只小妖怪使出野猪猩猩黄鼠狼蛤蟆拳大战黄眉大王的段落,动作水准能达到《哪吒2》的水平,票房再涨五亿都不奇怪。

不过现在票房能起来,也不是什么出乎意料的事。

第一,在看了许多名不副实的3D动画之后,影片以2D让标志的上美影归来,不仅把神话故事拍出了巨大的现实感,更呈现出标志的国风味道。

第二,观众巨大的情绪代入感,彻底引爆票房。

就像一则豆瓣热门短评说的:如果我还是个小孩,或许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泪流满面。

影片最动人的地方在于,观众从一开始就明白,小妖怪的冒充会被轻易识破。

就算帮百姓铲除一两个小妖怪,但在弥勒佛那些大人物看来,根本不算什么。

就算不敢多说话的猩猩精最后笨拙地为自己正名——“我不是妖怪,我是齐天大圣。”

就算四人齐心协力打败黄眉大王,也不算什么,他们甚至连名字还没说就被打回原形,依旧是nobody,没有逆天改命,更没有改写西游记故事的走向。

但并不是说,nobody成为不了somebody,他们的努力就是不重要的。

并不是说,小人物做不到我命由我不由天,日子就是不重要的。

因为大人物不在乎的奋力一搏,对我们小人物自己,是重要的。

所有能看懂电影的观众,都明白世界不过是走出一座浪浪山,后面还有万重山。

所以在大部分普通观众的认知里,“我们和小妖怪都是一伙的”。

可能这就是小人物的命吧。

这种巨大的共情感,推着影片一路逆袭,对于观众来说,《小妖怪》赢了这个夏天,就好像自己也赢了。

《东极岛》无疑是这个暑期档,最难拍的电影,也是最标准的国产工业化大片。

但遗憾也在这里。

影片拍得实在不差,但平台对影片的票房预测,却在缩水。

看过《里斯本丸沉没》的观众,应该很熟悉东极岛渔民们的故事。两部影片其实讲的是同一件事情,只是相比理性呈现的纪录片,《东极岛》的故事带着更饱满的情绪张力,也用更宏大的影像再现了那场了不起的海上营救史诗。

管虎驾驭大场面确实有一套。

尤其是最后几场海上救援的戏份,当日军一边封锁船舱杀害战俘,一边登上小岛,虐杀手无寸铁的大人孩子,最终激发了渔民的奋力反抗。

怒海中,震撼的视听与汹涌的情感交织,当朱一龙演的阿赑手刃日军,而救人的渔船千帆出海,压抑了许久的情绪也在观众心里炸开,炸得酣畅淋漓。

那那排山倒海的视觉冲击,也让观众真正触摸历史的肌理。

但问题是,主创专注于打造惊艳的动作镜头,却没能讲出一个更能调动观众情绪的故事。

从影片上半段的“忍”,到后半段的“不忍”,铺垫时间过长,那些大场面与紧张的救援场景再精彩,观众也有些等太久了。

加上影片上映太晚,观众已经经历了一轮同类型大片的洗礼,也影响了影片的票房爆发力。

但我始终认为,现在影片不到7亿的票房预测,始终太低了。

无论影片的创作诚意、制作品质还是带着野性美的几位主角的表现,都配得上更高的票房。

暑期档还没结束,希望影片票房还有反转。

《欢乐喜剧人》冠军贾冰+《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季军王皓。

两代喜剧人,跨龄搭档,拍出了一部品质确实不差的喜剧,也是暑期档少有的纯喜剧,却没能激起太大的票房浪花,目前的平台票房预测,也稳在1.4亿左右,问题出在哪?

影片拍得确实不差。

虽然两个版本的自己,灵魂互换的点子不算新,

但两个小时的电影没有低俗网络段子,认真讲失意的普通人如何与平庸的自己和解,已经是进步。

笑点也不差。

一个是热血体育生进入放弃型中年人身体,一个被社会毒打过的职场老牛马重返校园创业。

结果一个从公司年垫底逆袭成正数第一,还整顿职场得了「社交牛逼症」。

另一个演绎了“重生之我在90年代搞抽象”。

用新时代的本领把冷清的小店瞬间盘活。三年连锁,五年上市。

借用沈腾一句话,笑料比当年的《夏洛特烦恼》还要精进。

情怀用得也很精准,90年代段落里,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氛围扑面而来,带着经济上行期的蓬勃朝气。

而故事结局,当老黄和小黄互相道歉,说自己没做好但已经挺棒了。

成天努力但改写不了结局的普通人有被治愈到。

如果放在五年前上映,我认为影片票房破10亿都可能,无奈经过近几年多部低评分高票房的喜剧大片的“收割”之后,观众也对喜剧产生了审美疲劳。

另外,虽然电影拍得很不错,却缺乏能够足够出圈的梗和引人讨论的点,都导致影片气势不足。

影片中,当《爱拼才会赢》的流行乐在街头巷尾响起,你会不由自主地回到记忆中的那个夏天。

而影片质量不低,票房却远不如近年许多喜剧票房黑马,或许只是因为错过了喜剧最好的夏天。

《捕风捉影》无疑是近几年最好看的成龙电影。

但除此之外,影片也算得上近5年最佳警匪片。

虽然翻拍自银河映像经典游乃海导演的经典港片,但电影完全是新的味道。

成龙在片中率领的跟踪队,和“狼王”梁家辉一手栽培的“狼崽团”,不仅斗跟踪反跟踪,更斗智、斗心眼。

这几年对成龙动作片失望的观众看之前还存疑,但点映口碑出炉,观众的一致感叹是:终究还是小瞧了成龙。

71岁,实打实拍的真拳实脚不止,还拉上60多的梁家辉,演1对30的走廊里白刃战,梁家辉匕首一出,直接获封“成龙接班人”。

全片跑酷,枪战,近身格斗术,军斗术,挨个上。

但影片不止单纯地打打杀杀,更是一场暗潮汹涌的心理战。

不仅有正邪对决,有传统警匪对上高科技人工智能,更带着匪帮内部的互斗。

近十年来,一直试图重现传统动作片辉煌的成龙,这是打得最爽、最过瘾的一次,也是距离目标最近的一次。

当你看到成龙和梁家辉的结局solo打戏就知道,哪怕这些港片老脸不复巅峰,但那股拼到尽的港片精神,令他们依然是无可替代的存在。

《捕风追影》不仅证明了成龙尚能吃动作这碗饭,也证明了一拳一脚打出来的动作片还没死。

影片小规模点映到现在,票房已破2600万,口碑一边倒,我认为正式上映后破5亿没悬念,甚至有机会冲10亿,成为近年成龙票房口碑双最高影片。

如果对照暑期档上下半场的表现,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观众的电影消费力依然很强,但电影票房的游戏规则,彻底变了。

首先,是过去的大导演们,过去的票房法则,不再所向披靡。

相信大家也已经看到了,几个昔日大导演在这个暑期档的票房表现,都不算太好,但其实大导演们表现平淡背后,是他们熟悉的票房游戏法则,已经变了。

这个暑期档,让我再次想起陈思诚5年前的一番预言。

2020年的北影节论坛上,陈思诚谈到,什么样的电影才会在院线市场大放异彩?他认为有两种。

第一种,工业水平高的大片,能带给观众绝对震撼的视听体验;

第二种,社交属性强、话题度高的电影。

五年过去,今年暑期档,这个预判失效了吗?

没有,但合二为一了。

发现没,领跑的《南京照相馆》和《浪浪山小妖怪》,实际上既算是工业水平高的大片,也是话题度高的影片。

相反,如果只占一头,比如工业化水平一流,但共情效果一般的《东极岛》,票房爆发力就不足。

说到底,电影圈的“天”,变了。票房游戏规则,从根上就不同了。

有哪些新的票房游戏规则呢?我认为有三个。

第一,电影消费,正在从影视娱乐消费,变成现象式消费。

今年暑期档,电影票房高的更高,低的更低,票房加倍向爆款集中。

结果就是,要么吃肉,要么饿着,吃不着肉喝碗汤的时代一去不返。

因为这届观众太聪明了,口碑差一口气的影片,很快会被观众放弃,所有人都会涌入现象级影片的影厅。

第二,是高口碑和高票房影片,正在重合。

不拿看出,这个暑期档,口碑最好的电影,也是票房最好的。

豆瓣评分并列第二的《南京照相馆》和《浪浪山》票房也领先,

评分第一的《罗小黑战记2》票房也不差,总票房预计能到5亿。

豆瓣8分的《戏台》票房预计能到4亿多,也算没耽误陈佩斯一番心血。

但爆款的口碑门槛高了,留给创作者的创作路径也变窄了。

曾经的烂片烂得千姿百态,还能捞一笔就走的日子,再没有了。

那除了口碑,还有什么是票房制胜之道?

就是第三点,观众共情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这届爆款,已经不是由既有的爆款模板拼凑而成的故事。

也无法根据市场风向简单做出计算。

因为观众变得比什么时候都快,去年的爆款模板,放今年观众就跟你再见了。

对这届观众来说,看好电影当然重要。

但电影让自己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才是看电影真正的价值与意义。这是《南京照相馆》的爆款之道,也是《浪浪山小妖怪》的爆款之道。

道理很简单,很好懂。

做起来却很难。

说一千道一万,唯一能让观众买单的爆款之道,就一条:首先,观众不傻,你得是最好的电影。

其次,你的让观众相信,这说的就是他们的故事。

来源:劳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