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姜文,圈里圈外都爱叫他“鬼才导演”。张艺谋也曾夸他聪明,觉得姜文有望成为中国导演里的头把交椅。可这年头再有才,也抗不过观众的嘴。新片上映没多久,票房成绩不仅压力山大,网上讨论也千奇百怪。有网友直接吐槽:“三亿多成本,三周还没回一亿,这哪里行?”
看短视频时刷到了姜文新电影《你行!你上!》票房不理想的消息,顿时脑瓜里弹出来一句老话:姜文,这回真摔跟头了?
说起姜文,圈里圈外都爱叫他“鬼才导演”。张艺谋也曾夸他聪明,觉得姜文有望成为中国导演里的头把交椅。可这年头再有才,也抗不过观众的嘴。新片上映没多久,票房成绩不仅压力山大,网上讨论也千奇百怪。有网友直接吐槽:“三亿多成本,三周还没回一亿,这哪里行?”
但姜文本人对票房看得没那么重。他最早其实是靠演戏起家的,《红高粱》里余占鳌那味儿,没人能忘了。但这部片子,也没少让他跟张艺谋吵,简直从开拍嚷到剧组收工,还真就火花四溅,成了世界名片。谁都看得出来,姜文不是那种顺着来的人。
等到做导演的时候,姜文遇到的麻烦比演戏时候还多。导演这活儿,资源、资金缺一不可,何况他那会儿还属于“上班族工资水平”。可天不怕地不怕的姜文,有才气又有魄力。能做导演,背后也离不开刘晓庆当年冲着他豪掷千金的300万。这份助力让他跨过门槛,从此“鬼才”这大帽子就戴上了。
不过,姜文拍片不是流水线。好几次大伙儿等半天才能见到新作,这也自然而然吊高了大众的期待。结果呢,这次新片一出来,舆论场上几乎是一边倒,各种声音都有。有人说这电影不好看,甚至觉得姜文就跟冯小刚似的,风光不再。更有人连他以前那些作品都拿来鞭尸,真有点“墙倒众人推”的味道。
可真就这么一锤定音吗?不一定。姜文的电影历来不爱讲直白的大白话,往往是夹带着隐喻和象征。这次《你行!你上!》以朗朗的学习生涯做蓝本,讲的却远不止于钢琴,甚至也揶揄了中国家长那一套“鸡娃教育”,卷得人喘不过气。有观众看电影说,姜文他是故事馅,别的都是饺子皮——你自己悟去。
电影还特意影射了依靠关系和特权走捷径的“关系户”,就像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委培事件。就算朗朗本事再大,到头来碰上这些看不见的潜规则,该吃亏还是得吃亏。姜文在用电影挑明这些现实,按理说猛料不少,但偏偏很多人就是看不明白,或早就习惯了快餐式的爆米花爽片,对这样的深沉讽刺都麻木了。
有一派观点也很有意思,说姜文拍戏是看感觉的,兴致到了就拍。不像张艺谋,后来成了勤奋的“职业导演”,一年恨不得上好几部。王晶调侃说,职业导演哪怕前脚家里出大事,后脚也得写喜剧挣钱,活脱就是流水线工人。可姜文不乐意当这样的人,他就想认真做自己,哪怕片子卖得不好,也不迎合市场——这在今天的内娱圈蛮罕见。
姜文不肯混饭吃,也懒得跟风。这部新片票房情况不行,他自己八成也不在意。换别人早就跟投资方哭鼻子去了,姜文却还坚持把该说的话说了,该拍的戏拍了。有人调侃他亏惨了,可姜文一向是“站着把钱赚了的人”,要是只为了赚钱,他还能坚持做自己吗?所以说,人家追求面子里子,也不输在气势上。
回头看这些年电影市场,有多少人能像姜文一样坚持自我,不为赚钱随风倒?也许他的电影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但真要说撕破内娱遮羞布,姜文算作了表率。哪怕现在票房冷门,不等于他的表达没人看见。以后想看到不凑合的好片子,还是得有姜文这样的“搅局者”。
文章图片取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真诚轮船xeFz6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