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仅剩2000万!《戏台》求援70后:陈佩斯为它卖房自救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7 17:33 2

摘要:陈佩斯抵押了房子,掏出一亿多拍电影《戏台》,结果上映后票房冷得让人心凉。这片子讲的是民国戏班的故事,陈佩斯自己导自己演,还拉来黄渤、姜武这些实力派演员搭戏。可点映五天票房才1800万,预售更惨淡,只有39万,连一家包子铺的日营业额都比不上。影院一看数据差,直接

酒香也怕巷子深。

陈佩斯抵押了房子,掏出一亿多拍电影《戏台》,结果上映后票房冷得让人心凉。这片子讲的是民国戏班的故事,陈佩斯自己导自己演,还拉来黄渤、姜武这些实力派演员搭戏。可点映五天票房才1800万,预售更惨淡,只有39万,连一家包子铺的日营业额都比不上。影院一看数据差,直接把黄金场次砍了,排片塞到工作日上午的冷门时段,观众想看都找不到合适时间。

---

1 问题出在哪儿?

题材和年轻人隔了条河。年轻人爱看漫威特效、都市爱情或者搞笑段子,《戏台》里的京剧班子、军阀混战,他们觉得又远又闷。陈佩斯在台上演了十多年的老剧本,搬上银幕也没大改,台词密、节奏慢,年轻观众刷惯了短视频,根本坐不住。

宣传更是“躺平”。片方只掏了400万做宣发,同期别的电影都是千万起步。最离谱的是,宣传炒作“陈佩斯朱时茂重聚”,结果朱时茂就露脸几个镜头;请京剧名家站台,人家当场拆台:“戏班规矩全是瞎编!”

影院也现实得很。一部电影排多少场,全看它能不能赚钱。《戏台》点映时上座率从68%暴跌到19%,影院立马把场次砍一半,换给更卖座的动画片。有院线经理吐槽:“现在观众进门先刷半小时抖音,陈佩斯这种老艺术家,拼不过流量啊。”

---

2 但《戏台》真是烂片吗?

恰恰相反。豆瓣评分稳在8分以上,点映后口碑发酵,票房逆袭涨了300倍。不少中年观众看得眼眶发红:“这戏里全是手艺人的骨气!”可问题来了:好口碑传得太慢,排片早被砍光了。

这也不是《戏台》独一份的憋屈。去年获金鸡奖的文艺片《追月》,上映首日排片仅1.3%,第二天直接掉到0.1%。2023年全年的文艺片排片占比不到3%,而五年前还有8.7%。说白了,影院要付房租水电,没空和你讲情怀。

---

3 破局得换个思路

片方得学会“精准投喂”。年轻人不买账?那就找到真正想看的人。比如戏曲票友、话剧迷,这群人规模不小,只是散在各地没人聚。有观众提议:学学《大圣归来》,在抖音搞个“戏曲传承人挑战赛”,票友成了自来水,流量自然来。

影院排片不能光向钱看。韩国强制要求每家影院留15%场次给艺术片。咱们也能试试:给文艺片留点黄金时段的“小火苗”,比如周末早场或工作日晚间,爱看的人总有办法挤时间。

平台别当“帮凶”。现在一开购票App,首页全是流量大片,搜《戏台》还得手动输入全名。要是平台单独开个“文艺片专区”,算法推给常看戏曲、老电影的观众,这片子也不至于“查无此人”。

---

4 观众也在较劲

看到排片少,有人直接喊话影院:“当年《隐入尘烟》排片从1%冲到18%,不就是观众用脚投票?这次敢不敢再赌一把好片子?” 更有人戳破真相:“不是中年人不会手机买票,是购票App首页压根不给他们选择的机会!”

陈佩斯自己倒挺豁达。票房遇冷后,他在首映礼上抹了把脸:“大家喜欢,我就快乐。只要还有人看,我就接着拍。” 这话听着暖,可仔细品——市场不能总让认真拍戏的人寒了心。

老戏台子搭好了,角儿也卖力唱着,眼下最缺的,是愿意推开那扇门的人。

来源:city电影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