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好~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哦~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 小鲤
编辑 | 小鲤
还记得小时候历史课本里那些模糊的黑白照片吗?
那些关于731部队的只言片语总让人想问,到底发生了什么,能让教科书都不敢写得太详细?现在,这个问题的答案终于要被搬上大银幕了。
为什么一部讲述历史的电影,会让某些人急得跳脚,甚至让日本大使馆连夜发布提醒?
这段时间《731》电影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这片子原定今年上映,结果前前后后撤档三次,直到8月3日央视和人民日报同时发文,正式宣布定档9月18日。
这日子选得够狠918,东北沦陷的开端,每年这天全国拉防空警报,提醒中国人别忘国耻。
电影讲的是731部队,在东北的罪行,导演赵林山筹备了很多年,光史料就查了好久,就为把这段历史钉死在银幕上。
可偏偏有人坐不住了,网上冒出一堆举报的,理由五花八门,有人说“画面太血腥对孩子不好”,有人骂“破坏中日友谊”,最离谱的是个自称老师的,天天举报还放狠话。
举报的人可能没想到,越拦着老百姓越较真,网友扒出几个带头举报的账号,有个号称“教育工作者”的,被扒出各种信息。
更讽刺的是,这边中国人自己吵翻天,日本大使馆倒先慌了,定档消息一出,他们发通知,提醒,提醒731要上映了,合着他们自己也清楚,这片子戳中了痛处。
日本人对731这段历史有多心虚?
就像有一句话一样:“挨打的人都忘了,打人的怎么会记得?”这句话说的真的很好,瞬间就很震撼的那种。
更可悲的是,国内某些人帮着日本人掩盖罪行,举报理由和日本人改教科书的套路一模一样。
731部队当年用三千多中国人做实验,把霍乱菌投放到山东,害死几十万平民,现在有人却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试问这些人要是生在1931年,是不是连“九一八”都得劝中国人别抵抗?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那些举报《731》的人,表面打着“和平”旗号,实际在干帮侵略者擦屁股、掐灭民族的记忆火种、给后代灌迷魂汤。
日本大使馆的慌张恰恰证明,他们怕的不是电影,是中国人觉醒。
二战后德国总理跪着道歉,日本政客却年年拜鬼;德国立法否认大屠杀要坐牢,日本教科书把“侵略”改成“进入”。
现在连中国人自己拍历史片都要拦,到底在护着谁的利益?
记住历史从来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看清谁在阻止我们记住,当举报者嚷嚷“画面太血腥”时,可曾想过731受害者连麻药都不打?
当有人说“影响中日关系”时,可曾问过日本人篡改历史时在乎过中国人感受?
这部电影的价值,就是让年轻人知道,今天的和平,是前辈用血泪换来的,不是靠缩头当鸵鸟换来的。
如今导演带着新作《731》归来,定档九一八事变纪念日,日本大使馆却突然发文,背后的原因不言而喻。
这部电影被撤档三次,举报信堆成山,有人说它破坏中日感情,可当石井部队活体实验的铁证摆在眼前,我们到底在怕什么?又该记住什么?
可总有人坐不住,举报视频拍了一条又一条,理由无非是画面太血腥、影响中日关系。
日本那边早把教科书里这段删得干干净净,国内倒有人上赶着帮忙擦屁股。
要知道当年731部队不止做实验,还在浙江、湖南等地撒播鼠疫霍乱菌,造成数万平民死亡。
这些事不拍出来,难道要学日本装失忆?
有网友翻出38年前观影记忆,说当年看完《黑太阳》只有愤怒没有恐惧,现在带孩子看《731》,就怕他们问“为什么日本人不道歉”。
举报者总爱把“向前看”挂嘴边,可历史就摆在那儿,不是谁蒙住眼就能当没发生过。
导演镜头下的冻伤实验、毒气测试,每个画面都有档案照片佐证,日本使馆越紧张,越证明他们清楚这些罪行捂不住了。
今年《南京照相馆》《731》接连上映,家长带着孩子排队买票,有人说是爱国教育,要我说这是最基本的记忆传承,就像家里老人常念叨的吃水不忘挖井人。
这些年总有人嘀咕记住历史不等于延续仇恨,可问题是日本连记住这步都没做到,最魔幻的是某些理中客,电影没上映就急着扣帽子,说煽动民族情绪。
这场围绕《731》的较量早超出电影本身,举报者、媒体、使馆、观众,每个角色都在演绎着不同的历史认知。
当九一八的警报声与影院灯光同时亮起,我们终将明白,有些伤疤必须揭开,不是为延续疼痛,而是为证明愈合的力量。
那些急着让我们遗忘的人,可否回答这个问题,如果连受害者后代都选择沉默,未来的孩子们该去哪里寻找真相。
电影《731》从筹备开始,就注定不会只是一部普通的抗战片,它触碰的是中国人最敏感的那段历史,侵华日军的细菌战罪行。
最初定档7月31日,偏偏选在日军731部队番号的日子,片方显然想用日期玩一把历史隐喻。
结果临上映前突然撤档,有人说片子太血腥被举报了,有人猜测是怕和《南京照相馆》撞档期,更离谱的传言甚至扯到“外交压力”。
直到8月3日官宣新档期,所有猜测才尘埃落定,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
电影里有个片段戏特别戳心,王志文演的角色偷偷记录同伴的死因,纸片上写满“鼠疫实验”“活体解剖”这些词。
他明知自己可能下一秒就会死,还是坚持用笔尖对抗遗忘,这大概就是《731》的价值,它不是在煽动仇恨,而是在抢救记忆。
当日本右翼还在教科书里把“侵略”改成“进出”时,我们自己的银幕如果都不敢放这段历史,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现在电影定档了,官媒站台了,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票房会证明有多少人愿意为历史买单,评分能看出观众是否接受这种赤裸裸的呈现方式。
731部队撤退时销毁了大量证据,但他们漏算了一点,有些罪恶,光靠烧档案是抹不掉的。
话说回来,如果连自己国家的苦难史都要遮遮掩掩,那我们和那些篡改教科书的日本右翼又有什么区别?
信息来源
《在青岛完成主场景拍摄!重磅影片《731》官宣定档》——齐鲁壹点
来源:月尘染星河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