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17年11月9日,第一部动画长片《宗徒》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上映,这部长达70分钟的讽刺动画在1926年的一场大火中被销毁,彻底消亡在历史长河中。
时光编辑部
时光网特稿:对于影迷来说,最可惜的事情可能是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电影,如今已经看不到了。
1917年11月9日,第一部动画长片《宗徒》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上映,这部长达70分钟的讽刺动画在1926年的一场大火中被销毁,彻底消亡在历史长河中。
但现在,我们可以以各种方式回顾、留存和纪念那些记忆中重要的动画电影。比如,来参加时光网#时光大赏夏日动画赏推荐你喜欢的动画电影。
1937年,迪士尼推出彩色动画长片《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这标志着动画技术质的飞跃,也奠定了“叙事+人物+音乐”三位一体的动画电影范式,并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动画电影语言的独特性开始显现。
拟人化是动画最常用的手段。无生命物体、动物、甚至抽象概念被赋予人格,拓宽了真人电影不易抵达的角色设计边界。
而动作夸张与控制赋予动画更强的表现力,由于动画每一帧都可人为设定,其节奏控制更加精准,具备高度的节奏自由度,适合处理情绪浓度极高的情节或氛围营造。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动画电影的“电影本体性”。
在这样的特性下,动画电影的地域风格分化显著。在接下来的近百年里,尤其以美国、日本、欧洲三地的作品风格突出,形成了独立发展路径:
在美国,围绕迪士尼—皮克斯系统,建立起了一套商业动画电影工业体系。它们强调家庭叙事、成长教育与情感体验,技术层面由2D手绘转向3D CG动画成为商业动画的引领者。
而在日本,随着漫画产业在二战后成为全民的日常消遣,动画电影以漫改作品和导演中心制发展至今。宫崎骏、今敏、押井守等导演以独特风格被推崇,《龙珠》《哆啦A梦》《名侦探柯南》等IP推出的剧场版动画也成为日本电影工业的核心板块。
在欧洲,法国、捷克等国发展出一批偏向艺术、实验风格的动画电影,它们强调审美表现与思想表达,其市场虽小众,但文化价值极高。
国产动画起步很早,万籁鸣的《铁扇公主》早在1941年就已上映,江湖传言日本动画宗师手冢治虫正是受本片影响,决定从事动画行业。
随后的中国动画,以水墨、剪纸、木偶等不同形式形成独立的美学风格,尤以“中国学派”艺术成就最高。
近年来,随着技术升级与电影行业整体的崛起,《哪吒之魔童闹海》《白蛇:缘起》《长安三万里》等影片在传统叙事中注入现代视角,国产动画电影得以迎来强势复兴。
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所以都喜欢动画,或许因为它是唯一将抽象的情感与概念具象化,触动并赋予我们想象力,带领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的电影载体。
因此,时光网#时光大赏向全网影迷发起邀请,希望大家可以在评论中留下你最喜欢的五部动画电影,希望大家能从观赏性、艺术性、开创性、影响力等不同角度择优推选。
你的推荐,不只是选择作品,而是一份关乎中国影迷的情感与记忆的动画榜单,希望大家都来参与推荐。
来源:Mtime时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