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狂野时代》不是第一个拿到评审团特别奖的电影,这部电影不是这群人眼中最好的,电影节是由人组成的评审团来左右的游戏。譬如戛纳电影节55周年特别奖颁给了《科伦拜恩的保龄》,这部纪录片的导演是迈克尔·摩尔,两年之后的57届戛纳,评审团主席是昆汀·塔伦蒂诺,他显然是力
所有的转折隐藏在
密集的鸟群中
天空与海洋都无法察觉
——毕赣
《狂野时代》不是第一个拿到评审团特别奖的电影,这部电影不是这群人眼中最好的,电影节是由人组成的评审团来左右的游戏。譬如戛纳电影节55周年特别奖颁给了《科伦拜恩的保龄》,这部纪录片的导演是迈克尔·摩尔,两年之后的57届戛纳,评审团主席是昆汀·塔伦蒂诺,他显然是力排众议历史上首次把金棕榈奖颁给了一部纪录片:迈克尔·摩尔的《华氏911》。
重要的是评审团主席的审美,它是隐藏在密集的鸟群中的转折。也是在昆汀担任评审团主席的那一年,评委会奖给了东方暴力美学代表之一的朴赞郁《老男孩》;也是在那一年,张曼玉拿到了戛纳影后;同样是在那一年,戛纳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帝诞生:柳乐优弥。昆汀的选择没有问题,朱丽叶·比诺什的选择就大有问题?
其实最早的转折隐藏在选片环节,就是《狂野时代》疯狂后期,赶上了主竞赛单元的末班车,补录的说法本身就像发现了遗珠。《路边野餐》一部就已经确立了毕赣的风格,然后《地球最后的夜晚》入围戛纳“一种关注”单元、《破碎太阳之心》也入围了戛纳短片竞赛单元。《路边野餐》的转折发生在陈升从理发店出来,时间线好像彻底扭曲了,然而一切有迹可循,恰如在戛纳的两次铺垫。
转折同样发生在特别奖颁给毕赣以后,为什么评审团特别奖变成了评审团安慰奖?如果不算去年管虎的《狗阵》拿到“一种关注”单元奖,华语电影在戛纳主竞赛单元获奖要追溯到2015年侯孝贤凭借《刺客聂隐娘》拿到最佳导演奖。十年过去了,《狂野时代》的特别奖变成了很多人口中的安慰奖,你说几十部入围影片,怎么就凯里青年需要安慰,就因为今年是36岁的毕赣的本命年吗?
这时候,姜文把《英雄出少年》改名为《你行你上》,就仿佛变成了应援毕赣,连姜文的“评论逻辑”都仿佛在给毕赣站台。一群懂王,不知道在不开心什么,另一群毕赣的诗友,在毕赣的短片和三部长片里寻找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寻找乡愁和潜行的通感。毕赣的作品经常缀着导演、编剧、摄影,以及诗歌的工种,没办法,他们确实都是诗人。
朱丽叶·比诺什说明了为什么要给《狂野时代》创造出一个奖,一生都在文艺片中跋涉的比诺什,对《狂野时代》的喜爱溢于言表。《狂野时代》在戛纳闭幕式红毯,舒淇没参加,没能见证和呼应《刺客聂隐娘》十年一遇的得奖瞬间。其实不应该关注陈永忠又来了戛纳吗,他才是毕赣宇宙里未被触动的核心。
其实张震也在戛纳,不过是去给备受关注的《风林火山》站台,一拖再拖的《风林火山》已经变得语焉不详,看不懂不仅发生在毕赣身上,也发生在《刺客聂隐娘》身上,以及《风林火山》身上。难道要以“看不懂”来画一个框,去安慰毕赣吗?诗人毕赣难道不知道,那颗滚圆的露珠滚到脚边,已经不那么圆了吗?一个诗人会没有这个觉悟?
只有怼天怼地的姜文会站出来:你行你上!
来源:大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