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绍兴湿冷的青石板路上,顶着癞头疮的阿Q正对着馒头铺咽口水。这个连名字都被赵太爷剥夺的短工,靠着独创的"精神胜利法"在封建铁网中苟活:挨了打就幻想"儿子打老子",被嘲笑便去欺负小尼姑,连虱子不如别人多都能恼羞成怒。
当鲁迅笔下那个画不圆认罪书的男人撞上大银幕,这位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争议性的小人物,阿Q也在现在引起社会的深思。
【荒诞又真实的小人物悲歌】
在绍兴湿冷的青石板路上,顶着癞头疮的阿Q正对着馒头铺咽口水。这个连名字都被赵太爷剥夺的短工,靠着独创的"精神胜利法"在封建铁网中苟活:挨了打就幻想"儿子打老子",被嘲笑便去欺负小尼姑,连虱子不如别人多都能恼羞成怒。
直到辛亥革命的浪潮漫过未庄的牌坊,阿Q突然发现"革命"竟能光明正大抢赵家的楠木床。他歪戴着破毡帽,把辫子盘成发髻,想象着吴妈穿着白盔白甲跪在面前——这个被压迫者瞬间将自己代入压迫者的角色,荒诞得令人心酸。
【银幕重现的国民性解剖刀】
导演李建军用蒙太奇揭开黑色幽默下的残酷现实:当阿Q跪在县衙里画认罪书时,镜头切换成衙门匾额上"明镜高悬"四个金漆大字;刑场上围观者的哄笑与阿Q最后的"二十年后..."形成刺耳鸣响。这些精心设计的镜头语言,让观众在笑中品出满嘴血腥味。
影片最震撼的革新在于对"看客群像"的刻画——那些抢食人血馒头的街坊、对着游街囚车拍照的留学生、在茶馆里高谈阔论革命的乡绅,共同构筑起吞噬阿Q的深渊。当刑场上的枪声响起,银幕突然静音,只剩漫天纸钱与麻木面孔,这一刻的沉默震耳欲聋。
【永恒的精神困境之镜】
如果说祥子的悲剧是旧社会的产物,阿Q则是超越时代的寓言。当现代观众看见荧幕上那个用网贷假装富豪、在直播间用虚拟礼物寻找存在感的"新阿Q",才会惊觉精神胜利法的幽灵从未远离。
这部豆瓣8.5分的时代照妖镜(引用),用黑色幽默包裹着滚烫的社会关怀。建议搭配观看导演特辑中的"画圆NG集"——演员反复练习画不圆认罪书的镜头,恰似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困境中的挣扎写照。
这个在刑场上高唱戏文的小人物,正用他扭曲的笑容拷问着每个观众:你我又何尝不是某种意义上的阿Q?
来源:南南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