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碟中谍7》上映期间,好莱坞市场意外迎来《芭比》与《奥本海默》两部现象级影片的双重夹击;结果,《碟中谍8》又与《星际宝贝史迪奇》档期相撞。
阿汤哥的《碟中谍》第七部和第八部这回算是碰到硬骨头了。
2023年《碟中谍7》上映期间,好莱坞市场意外迎来《芭比》与《奥本海默》两部现象级影片的双重夹击;结果,《碟中谍8》又与《星际宝贝史迪奇》档期相撞。
虽说《碟8》在北美第一天卖了2480万美元(差不多1.78亿人民币),创了系列最高纪录,预计首周末四天能卖到8500万美元,但这片子成本高达4亿美元,阿汤哥这回估计得愁坏了。
先说《星际宝贝史迪奇》这匹黑马。谁能想到啊,迪士尼真人版《白雪公主》赔得底儿朝天的时候,这只蓝胖子直接杀疯了?
北美第一天就卖了5500万美元,四天预计能到1.7亿,全球首周末票房眼看要冲3亿。在内地市场,两天就收了4107万人民币,虽说总票房可能也就1亿,但现在好莱坞大片在内地普遍卖得不好,这成绩已经算不错了。
再看《碟8》,虽说在韩国、中国香港卖得还行,但4亿成本摆在这儿,就算北美票房勉强过关,能不能回本还得看全球市场,尤其是内地端午档的表现。
不过话说回来,《碟8》作为系列最后一部还是挺用心的。阿汤哥这次直接把故事搞成了“对抗AI世界末日危机”,又是扒飞机、又是潜深海、拆核弹,场面搞得挺大。
最让人感慨的是卢瑟的牺牲——这个从第一部就跟着伊森的老搭档,临死前说“人生是靠选择不是注定的”,让人听了直掉眼泪。
他留下的面具和录音彩蛋,也满满的都是回忆杀。当然,最扣人心弦的当属"扒飞机2.0"实拍场景——两架战机在南非峡谷间惊险追逐,特写镜头中汤姆·克鲁斯的面部在强风中扭曲变形,紧张刺激的画面让观众不自觉地攥紧拳头,这才是顶级动作大片的震撼魅力。
但片子也有不少槽点。在大结局中,伊尔莎未能复活,白寡妇未曾现身,卢瑟早早离场,仅余重伤的班吉苦苦支撑。满屏尽是新面孔,这难免让人觉得少了些“情怀”。
AI反派“智体”虽说设定挺酷,但存在感不强,跟第一部让·雷诺演的那个反派比起来,显得没啥特点。
剧情上也有点老套,扒飞机、拆核弹这些梗虽然玩得很溜,但看多了难免让人觉得“似曾相识”。最让人感叹的是,62岁的阿汤哥在银幕上拼尽全力,却不得不让人意识到他真的老了——
现在年轻演员都靠特效耍帅,可这位老大哥还在坚持实拍,这份敬业精神确实让人佩服。
说到内地市场,现在观众对好莱坞大片越来越挑剔了。以前靠特效就能糊弄人的日子过去了,《碟4》里爬迪拜塔的新鲜感早就没了,现在观众更想看点新鲜故事。
虽说《碟8》动作场面依旧颇具看点,但其内地票房预估至多不过5亿人民币。
说白了,好莱坞现在陷入了“靠着老牌子撑场面”的怪圈,一边靠《星际宝贝》《碟中谍》这些老IP续命,一边又被AI和流水线式的制作掏空了创造力。
阿汤哥这么拼命确实让人感动,但要是电影变成了“扒飞机宇宙”的重复套路,就算是经典系列也难免让人看腻。
说不定就像电影里伊森对抗智体一样,好莱坞正在经历一场“AI时代的考验”。
当真人实拍的诚意撞上数据驱动的工业化生产,当阿汤哥的汗水比不过算法的精准计算,这场关于电影本质的较量,可能比银幕上的谍战故事更激烈。
不管怎么说,能在大银幕上看到62岁的阿汤哥还在挑战极限,已经是这个快节奏时代里难得的热血浪漫了——且看且珍惜吧。#电影碟中谍8#
来源:阿宝侃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