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7日,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提名名单揭晓,根据云浮篮球少年张家城真实故事改编的青春励志电影《我,就是风!》赫然在列,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影片中,高村镇中学校长对阿城的鼓励与支持令人记忆犹新,也成为阿城逐梦路上的重要力量。今天,让我们通过镜头,走进这部影片背
4月27日,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提名名单揭晓,根据云浮篮球少年张家城真实故事改编的青春励志电影《我,就是风!》赫然在列,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影片中,高村镇中学校长对阿城的鼓励与支持令人记忆犹新,也成为阿城逐梦路上的重要力量。今天,让我们通过镜头,走进这部影片背后的真实故事,探寻其中蕴含的温暖与力量。
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之中,云安区高村镇中学显得宁静而充满生机。电影《我,就是风!》的热播,让这座原本静谧的校园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而影片中校长的原型——陈锡荣校长(现为富林中学校长,编者注),也成为大众关注的核心人物。说起篮球少年张家城,也就是影片中的阿城,陈校长的眼中满是骄傲与欣慰。
“作为家城成长的见证者,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感觉梦想照进了现实。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榜样就在身边,只要有梦想,并努力去追梦,就有可能圆梦。” 陈锡荣校长在接受采访时,难掩内心的喜悦与自豪。
原高村镇中学校长陈锡荣
陈校长至今对初见张家城打球的场景记忆犹新。那是一个闷热的下午,放学后的校园篮球场上,独臂少年张家城正全神贯注地追逐着篮球。他运球娴熟,每一次控球都仿佛与篮球融为一体;投篮精准,动作一气呵成、充满力量,专注的神情瞬间牢牢吸引住了陈校长的目光。
“这个小孩在篮球场上的那种专注和执着,是很多正常孩子都比不上的。独臂、专注、励志、追梦这些词一下子涌入脑海,那一刻我决定支持他的篮球梦想。” 陈校长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感慨万分。
在电影里,校长鼓励阿城勇敢追梦;在现实生活中,陈锡荣校长同样用实际行动给予阿城无限支持。他积极为张家城创造各类参赛机会,无论是校内举办的赛事,还是校外的各种篮球比赛,都鼓励张家城踊跃参与,帮助他积累宝贵的实战经验。此外,陈校长还经常与张家城谈心谈话,不断为他加油鼓劲。
陈锡荣与张家城在高村镇中学合影(摄于2020年6月)
“我一直跟家城说,身体的残疾并不能阻挡你追求梦想的脚步,只要你有信念、有毅力,就一定能在篮球场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正是在陈校长的持续鼓励下,张家城坚持不懈地努力,球技不断精进,最终在篮球场上绽放出耀眼光芒,他的励志故事也激励着高村镇中学的每一位学子。
值得一提的是,高村镇中学一直非常重视体育文化建设。学校不仅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体育课,还积极组建了篮球社、足球社、田径社等多个体育社团,为学生们提供广阔的运动平台,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和特长。同时,学校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将本地丰富的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之中,全方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学校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高村镇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如民间八音、山歌、剪纸、醒狮等。让青少年自觉接受传统文化洗礼,热爱传统文化并发扬光大也是学校的责任。为此,我们因地制宜成立了民间艺术兴趣小组,请当地一些民间艺人进校来现场教学,采取拜师学艺方式让传统文化在学校扎根、发展,让学生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陈锡荣校长介绍道。
自深入实施 “百千万工程” 以来,云安区积极探索文化赋能的特色发展路径。通过大力挖掘本土特色文化、积极推动文旅融合、着力培育文化人才等一系列有效举措,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其中,电影《我,就是风!》在云安区取景拍摄,借助电影强大的传播力和广泛的影响力,云安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被更多人知晓。云安区顺势而为,推出 “电影取景地打卡游”,对电影拍摄地进行保护性开发,并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吸引了大量影迷和游客纷至沓来。这一举措不仅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的蓬勃发展,更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以文化赋能 “百千万工程” 的生动实践范例。
“金山云径”乡村振兴示范带
高村镇美丽圩镇一河两岸夜景(深步河)
高村八音桥
记者丨周心仪
摄像丨杨泽洪
来源:云安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