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李连杰时隔14年再演武侠,还有人买账吗?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3 14:18 3

摘要:消息一出,影迷沸腾、媒体聚焦,仿佛武侠梦又回来了。然而,这个被定义为“李连杰回归之作”的电影,真的能让武侠复兴?真的还有观众愿意为情怀买单吗?答案,或许并没有那么乐观。

李连杰回来了,但市场,还愿意为他鼓掌吗?

在沉寂了整整14年之后,62岁的李连杰以一部武侠片《镖人:风起大漠》重新回到大众视野。

消息一出,影迷沸腾、媒体聚焦,仿佛武侠梦又回来了。然而,这个被定义为“李连杰回归之作”的电影,真的能让武侠复兴?真的还有观众愿意为情怀买单吗?答案,或许并没有那么乐观。

一、久别重逢,《镖人:风起大漠》能撑起多少期待?

作为一代武侠传奇的代表人物,李连杰曾用《黄飞鸿》《方世玉》《太极张三丰》《少林寺》等一系列作品,定义了无数人心中的“武侠梦”。

但自2008年的《投名状》之后,李连杰逐渐淡出主流视野。健康问题、宗教信仰、生活选择,使他在荧幕前的出现越来越少。

如今,他带着一部改编自高人气漫画的武侠片《镖人:风起大漠》强势归来。该片由袁和平导演、吴京监制、谢霆锋、梁家辉、王宝强等人联合出演,阵容不可谓不豪华。然而,豪华阵容≠市场成功。

“镖人”这一IP是否具备足够的吸引力,李连杰的号召力是否还存在,才是影片成败的真正关键。

二、武侠电影式微,情怀难敌现实

这不是李连杰的问题,而是整个武侠电影的困局。

曾几何时,武侠是中国电影最响亮的标签。但随着时代更迭、观众审美变化,武侠片的受众越来越窄,几乎沦为“中年人的怀旧狂欢”。数据显示,近十年来,真正票房破亿且口碑上佳的武侠片屈指可数。

近年来,武侠片票房持续低迷。2023年的《刀背藏身》仅收1.2亿,《目中无人2》也未破3亿;

2025年徐克执导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更因“打戏像PPT”等差评票房惨淡,仅6亿收官。武侠片在特效大片与现实主义题材的夹击下,逐渐失去主流观众青睐。

更重要的是,新一代年轻观众大多没见过李连杰的巅峰时代,他们熟悉的是漫威、是快手短视频、是AI虚拟人,对于“宗师归来”四个字,并不会天然心动。

就连曾经的“动作票房保障”吴京,如今也更多转向军事题材,《战狼》系列、《长津湖》系列均脱离了传统武侠的审美体系。

这些都从侧面说明,市场不再为“武功高强的孤胆英雄”而买单,而更倾向于现实题材、科幻或青春内容。

三、年过六旬,动作还能打?

李连杰此次回归,并非“躺拍”。据官方资料,他在《镖人:风起大漠》中依旧承担了大量动作戏。

但问题来了,62岁,李连杰还打得动吗?

李连杰的复出虽振奋影迷,但其健康问题始终是舆论焦点。剧组透露,他在拍摄中因腰椎旧伤复发需打封闭针止痛,每日拍摄前需2小时理疗,动作戏依赖威亚完成。

尽管袁和平盛赞其“武术意识仍是顶级”,但62岁的体能显然无法与巅峰时期相比。

观众对“老年版黄飞鸿”的接受度存疑,更有人质疑其角色是否沦为“情怀符号”,而非真正推动剧情的关键。

四、流量与实力的博弈:新生代演员的“双刃剑”效应

影片大胆启用年轻演员,如因《封神》走红的于适和时代少年团成员刘耀文,试图吸引Z世代观众。

然而,两人拍摄期间频传负面:于适被曝私生活混乱,刘耀文则因演技生涩被袁和平“特训”三个月。

尽管吴京强调“去流量化”,但市场对“顶流+武侠”的组合仍持观望态度。此前《射雕》因肖战饰演郭靖引发争议,已证明流量演员与武侠类型的适配风险

五、市场反应:期待多,信心少

目前,《镖人:风起大漠》的预告片已经上线,社交平台热议不断,但评论呈现两极分化。

一部分影迷兴奋高呼“爷青回”、“李连杰一出手,必是经典”;而更多冷静声音则指出,“预告套路化严重”、“打光做旧硬造武侠感”、“剧情似乎并无惊喜”。

资本市场的态度也不热情。没有主流平台大规模跟投、排片也未被重点扶持,很可能沦为“首日热、后继冷”的昙花一现之作。

六、观众还愿意为李连杰买单吗?

情怀这碗饭,不是不能吃,但吃久了就淡了。

李连杰的回归,的确值得尊敬——这不仅是一次艺术层面的挑战,更像是一场精神层面的谢幕。

但武侠片的落寞、观众口味的变迁、动作能力的下滑,再加上年轻群体对“宗师”的感知断层,都注定了这部《镖人:风起大漠》更像是一场纪念演出,而非一次市场征服。

如果你是那个曾为《黄飞鸿》激动落泪的观众,那么这部片子值得你去影院,哪怕只是为了说一句:“再见,英雄。”

但如果你是习惯爽文节奏的00后,或许你只会冷冷一问:

“他是谁?”

来源:电影钟点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