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片过气,520档的浪漫幻觉,年轻人不想要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2 17:26 1

摘要:事实上,《魔童闹海》救得了中国电影一时,却救不了它积重难返的结构性问题。电影想要进入良性循环,需要持续不断地有中小爆款吸引观众进影院。

票房4338万,520档再创新低。

要知道,23年同期是3.32亿创新高,24年是2.3亿元。

这才到哪儿,苦日子还在后面呢。

其实,2024年电影市场已经持续性低迷,不过春节档《魔童闹海》的百亿票房给了大家错觉,认为电影已经雄起了。

事实上,《魔童闹海》救得了中国电影一时,却救不了它积重难返的结构性问题。电影想要进入良性循环,需要持续不断地有中小爆款吸引观众进影院。

然而,现在中国电影过亿的小爆款数量增加,但中部爆款(5亿-20亿)越来越少。

中腰部电影断层,意味着影院缺乏稳定的客流来源,这就很糟糕。

这两天,大卖的《魔童闹海》和卖不动的《射雕》第四次密钥延期到6月30日,这说明电影行业的悲观,接下来的端午档,六月开始的暑期档(前一个月),大概率会继续创下票房新低。

现在的年轻人不爱看电影了,是24年暑期档成为十年最低的主要原因。灯塔数据在汇总17年到24年各年龄购票用户占比及变化趋势时,就提到25岁以下年轻观众的占比,在17-19年还是39%,在2024年,年轻观众占比已经降到21%了。

25岁➕的成年人是社畜,25岁以下的年轻人才是暑期档的主流人群。

现在的年轻人不爱看电影了,是24年暑期档成为十年最低的主要原因。

520档票房的低迷,本质上也是这个趋势的延续——年轻人不爱看电影。

对520档来说,还有一层难以突围的困境,爱情片已经是当下最过气的类型之一了。

这不是我张嘴就来的想象,这种观众偏好变化也有数据支撑。

同样是来自灯塔研究院的数据,在2024年观影类型偏好中,最受欢迎的三种类型是喜剧、悬疑、科幻,最不受欢迎的三种类型是战争、爱情、动画。

电影行业对票房数据的敏感度,远远高于普通观众。我们可以观察这三年的520档期,爱情片的供给量是越来越少的。

2023年:请别相信她,当天票房3551万;余生那些年:当天票房1340万;云在江口,当日票房:18万;

2024年:错过你的那些年,当天票房1182万;今夜,就算这份爱恋从世界上消失,当天票房305万;四月女友,当天票房39万;不能错过的你(重映),当天票房78.5万;

2025年:情书(重映),当天票房:782万;永不失联的爱,当天票房221万;

灯塔数据

文中提到的当天票房,均为5月20日的票房。像2024年520档期,因为靠近周末,因此很多爱情片在周末公映。

现在看来,2023年整体数据尚可,但已出现疲态。2024年票房进一步下滑,缺乏爆款。2025年虽有《情书》重映,但整体表现很一般。

中国电影人明白爱情片越来越不好卖,不再拍摄爱情片,才导致如今520档缺少有卖相的爱情电影,要么引进,要么重映,要么引进重映二合一——《情书》就是这个路子。

即便是《情书》这种豆瓣高分电影,在520当天,票房也只有782万。

近五年来的520档,最值得一提的是,21年在520档小爆一把的《我要我们在一起》,当日票房近一亿。导演沙漠也并没有继续拍第二部爱情长片,而是拍了一部《不说话的爱》,一部主打催泪的剧情片。

可以这样说,爱情电影的供给不足,加上看电影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两者共同注定520档的萧条。

值得一提的是,灯塔也发布了中国电影市场观影结伴情况,数据显示,单人观影比例从2017-2019年的29%上升至2024年的34%,呈持续增长趋势。而双人观影虽仍占主流,但已从61%降至55%。这一变化背后,折射出年轻人社交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观众选择一个人走进电影院,这不仅是对“独处经济”的回应,也反映出部分年轻人对亲密关系的淡漠,甚至是对爱情的不再信任。

个人消费快速崛起,约会型观影也在显著减少。

说到底,爱情片越来越难卖,是内容退潮,也是情绪退潮。年轻人不信爱情,是真的不信了。过去爱情电影是“约会刚需”,现在谈恋爱本身都成了奢侈品,更别说为了爱情花钱走进影院。不是没需求,而是没情绪,不是不能爱,而是不想爱。大家都在搞钱、搞副业、搞自我成长,谁还有时间在大银幕前看别人谈一场注定分手的恋爱?

“一个人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多,不只是独处的消费习惯,而是这个小时代集体情绪的真实反映。恋爱没保障、关系不稳定,电影院不再是见证爱情的场所,而是短暂逃避现实的出口。这几年,失恋文学火了,“恋爱脑”变贬义词了,爱情片自然也就凉了。电影市场其实很诚实——它永远只卖观众愿意买的幻觉。

用徐浩峰的话说,商业片就是要取悦观众,引起观众共鸣,于是商业片的底层逻辑就成为“道德战胜智商,乡土战胜都市,童年战胜成年,纯真战胜暴力”。

大众在商业片中得到的是一次又一次的精神按摩,只是现在给观众提供精神按摩的地方太多了,电影院未必是性价比最高的场所。

况且,在这个稳中向好的时代,钱是人最大的安全感,消费是要看性价比的。

说回520档的低迷,我们也不能怪导演不拍爱情片,因为他们也明白了一个现实:观众想看的是“爱自己”,不是“爱别人”。

来源:尘飞扬说经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