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独一无二》没有将听障人群特殊化,也没有过度渲染苦难,电影有不少泪点,但很克制,不过分煽情,里面的配乐不错,与剧情适配,走心治愈。
看完电影《独一无二》了,它改编自法国电影《贝利叶一家》,本土化改编不错,有关家庭、青春、梦想与成长。
《独一无二》没有将听障人群特殊化,也没有过度渲染苦难,电影有不少泪点,但很克制,不过分煽情,里面的配乐不错,与剧情适配,走心治愈。
17岁少女喻延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家庭里,他们家除了她是健听人,爸爸妈妈和哥哥都是听障人士,所以她从小就懂事听话,像一台翻译机器一样,帮助家人与外界沟通。
喻延和闺蜜一起报名学校的合唱团,认识了音乐老师顾老师,在他的鼓励之下,她打算备考音乐学校,借着去合唱团参加排练的名头,实则上顾老师的音乐课,并暗自创作自己写的歌曲。
爸爸妈妈和她说,高考报考本地大学就可以了,离家近方便照顾家人,喻延内心不悦,却没有表现出来。
与喻延遭遇相似的是她的叔叔喻志成,他也是一个正常人,从小被父亲区别对待,因为哥哥是聋人,所以他什么都要顾着哥哥,他的需求被忽略,声音也不被听见。
父亲去世两年,喻志成才想来和哥哥喻志坚争房产,他要的不只是钱,更是一份公平。
喻志成还好心劝说喻延,让她清醒一点,趁早离开这个只会拖累她的家,走远一点,不要让家人耽误自己。
一边是梦想,一边是家人,17岁的喻延无法做出选择,在家人看不到的角落里,她在与内心的自己暗自抗争,她想要逃离,却又被责任困住。
她向往远方,热爱音乐,期待梦想实现,可她又好像被家人束缚住了,哪儿也去不了。
在一系列事件发生后,家人终于发现了喻延隐瞒的事情,喻延委屈不已地和家人说,她已经够懂事了,她从小就要牺牲自己的时间替父母与外界沟通,她明明有梦想却不得不压抑自己的心。
“在这个家里,你们从来都没想过我走出去。我可以做任何事情,我可以做任何人,但是我就是做不了我自己。”
“因为我不重要,只有你们重要。”
那一刻,喻延理解了叔叔的委屈,在这个家里,她也是被忽视的存在,家人们的事情都重要,唯独她的事情不重要,哪怕是她的梦想,也要被舍弃……
其实我能理解喻延,很多孩子心里都有委屈,他们往往最听话最懂事,默默地承受不公,无数次被忽略,以至内心的声音变得微不足道,最后迷失了自我,走上了父母为你规划的道路。
好在电影里的喻父喻母是真心爱着喻延的,只是他们的爱有些笨拙,在无意间伤害了女儿。
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后,选择了尊重喻延的决定,并鼓励她追逐音乐梦想,去自己想去的地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很喜欢电影里的一个桥段,在想象中,喻延回到了小时候那条带给她童年阴影的隧道里,耐心温柔地安抚过去无助弱小的自己。
“穿过这条隧道,你就能看到更远的地方,也许这段路走起来很辛苦,中途也曾要放弃,也许最后走到了,却没能真正留在那里,但这都没关系。
因为你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大声说出来,你可以飞向辽阔的远方,也可以回到这里,无畏无惧,来去自由……”
导演王沐说:“父母的爱是一边不舍,一边催促告别;孩子的爱是留家不甘,离家不舍。”
其实,家人和梦想并不是对立面,只是很多时候,我们爱的方式错了,父母的为你好成了强迫,你的选择也成了牺牲。
爱不该那么沉重,不该变成枷锁,束缚住彼此,父母应该学会尊重孩子的决定,学会放手,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将选择的权利交还给他们。
每一个人都独一无二,你的声音值得被世界听见,你的存在很重要,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可以去你想去的地方,你也可以成为你自己。
夏与至,青年作者,热爱生活,坚持写作,已出版《人生就是小美好》《人生就是小欢喜》等书籍,期待相遇,一起成长。
来源:夏与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