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差评如潮的金棕榈得主,真的不差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0 21:14 2

摘要:戛纳第七日,戛纳主竞赛迎来了金棕榈得主朱利亚・迪库诺的新片《阿尔法》和塔里克·萨利赫导演的《共和之鹰》。斯派克·李导演的《天国与地狱》在非竞赛单元首映,详情可见深焦艺文志:戛纳黑人领袖翻拍黑泽明,说唱歌手助阵再创新高。

苹果播客订阅 深焦DeepFocus Radio

Spotify订阅深焦DeepFocus Radio

上期戛纳报道:戛纳Day 7 | 戛纳过半,这两部我们推金棕榈!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2025.5.13-24

戛纳第七日,戛纳主竞赛迎来了金棕榈得主朱利亚・迪库诺的新片《阿尔法》塔里克·萨利赫导演的《共和之鹰》斯派克·李导演的《天国与地狱》在非竞赛单元首映,详情可见深焦艺文志:戛纳黑人领袖翻拍黑泽明,说唱歌手助阵再创新高。

继2021年凭借《钛》摘得金棕榈奖后,朱利亚・迪库诺带着新作《阿尔法》重返戛纳主竞赛,这是一部更为私密的影片,但导演对身体与变革的执着依旧未减。

故事主角阿尔法年仅13岁,与母亲相依为命,正值青春期。一次派对后,她带着新纹身回家,这个看似寻常的举动却在家中引发了风波。电影背景设定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迪库诺虚构了一场映射艾滋病危机的疫情,令人联想到莱奥・卡拉克斯的《坏血》。

尽管《阿尔法》摆脱了《钛》和《生吃》中标志性的身体恐怖元素,迪库诺依旧深入探讨身体的变化,尤其是青春期的变化。梅丽莎·博罗斯饰演的阿尔法,接棒《生吃》中的加朗斯·马里利埃和《钛》中的阿加莎·罗塞勒,再次将身体转变置于混沌的中心。我们翻译了《名利场》对迪库诺的采访,可在下文中查看。

《阿尔法》剧组亮相戛纳

接下来亮相的是塔里克·萨利赫导演的《共和之鹰》。这位拥有埃及血统的瑞典导演2017年凭借《尼罗河的希尔顿事件》在圣丹斯电影节拿到评审团大奖,逐步开始在国际影坛崭露头角,随后又凭借2022年的作品《天堂来的男孩》获得戛纳最佳剧本奖。

作为“开罗三部曲”的终章,《共和之鹰》延续了对导演对埃及政治和宗教精英的批判,这一点在前两部片中已有所表现。萨利赫说道,“《共和之鹰》是一部纯粹的电影黑色,正如《尼罗河的希尔顿事件》一样。其核心是一个根本的存在主义问题:‘我是否该向这个体制屈服?’”

《共和之鹰》是一部元电影。埃及最受追捧的演员乔治·埃尔-纳比威一夜之间失宠于当局。在即将失去一切之际,他被迫接演歌颂总统塞西的传记电影。自此他被卷入权力核心的密圈,很快意识到自己不仅可能在此迷失灵魂,实则已踏入一场危险的致命游戏。在谈及男主法瑞斯·法瑞斯时,萨利赫坦言。“我为他量身打造了这个角色。”

《共和之鹰》剧组亮相戛纳

--

朱利亚・迪库诺的《阿尔法》获得了华语媒体的不少好评,多个四星五星评价,但在国外媒体场刊里却是清一色差评。《阿尔法》在《银幕》场刊以1.5分与《爱丁顿》并列倒数第一;法国媒体场刊收获大量0分差评;在ICS场刊也以1.43的平均分超越《爱丁顿》,成为本届戛纳目前为止评分最低的影片。

《银幕》场刊评分(四分制)

ICS场刊评分(五分制)

法国媒体场刊(四分制,最高分为金棕榈叶)

《电影手册》场刊(四分制)

深焦DeepFocus

口碑榜

LIST OF FILMS

评分系统:

本期口碑榜提及影片

主竞赛单元:

《阿尔法》朱利亚·迪库诺

《共和之鹰》塔里克·萨利赫

午夜展映单元:

《8号出口》川村元气

首映单元:

《分居》迈克尔·安盖洛·科维诺

一种关注单元:

《柔情挚我》安娜·卡泽纳弗·康贝

《街头顽童》哈里斯·迪金森

导演双周单元:

《幸运的路》洛伊德·李·蔡

上期提及电影:

《密探》小克莱伯·门多萨(主竞赛单元)

《腓尼基计划》韦斯·安德森(主竞赛单元)

《笑刃荒途》佩德罗·皮诺(一种关注单元)

《加沙往事》阿拉伯·纳赛尔 / 泰山·纳赛尔(一种关注单元)

《镜的第三乐章》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导演双周单元)

《危险动物》肖恩·伯恩(导演双周单元)

《国宝》李相日(导演双周单元)

主竞赛单元

《阿尔法》

Alpha

导演: 朱利亚·迪库诺

编剧: 朱利亚·迪库诺

主演: 梅丽莎·博罗斯 / 格什菲·法拉哈尼 / 塔哈·拉希姆 / 艾玛·麦基 / 费尼肯·欧菲尔德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比利时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2025-05-19(戛纳国际电影节) / 2025-10(美国)

片长: 128分钟

发条辰 ★★★★★ 年度十佳

韩影爱好者,喜欢跑电影节的东北孩子

NEW

如果说前半段是我们为什么要走向毁灭,那么后半段就是自我毁灭的本身。如果悲观是这个世界的注解,那本片就是最直接的阐述。迪库诺酷似MV制作式的段落在这一刻变成了走向毁灭前的临终幻想。影片中的关于家庭、生命的概念皆是悲观的,几处吸毒段落的对手戏寥寥几笔就展现了人的执念所造就的对一切的态度。病毒从来不是走向毁灭的缘由,只有人类自己才是。

十二辰子 ★★★★ 不容错过

躲在巴黎学电影,企图成为终生副业

NEW

太喜欢了,我要暴言这是最好的迪库诺。这部证明了去掉噱头和奇观,她还是拥有掌握故事的能力。躯体的石化视觉了疾病的蔓延,交错的时间如同濒死前的快速闪现。真真实实虚虚假假,逝去的就让它逝去,也是一种对于生命的温柔。

Peter Cat ★★★★ 不容错过

电影人、深焦创始人和前主编

NEW

我不知道是在八十年代还是未来,我不知道是在巴黎还是德黑兰,我不知道你是坏的还是温柔,我不知道是爱你还是恨你。但在这个晚上,请不要叫醒我,请让我在你怀里死去。如果美是怪的,那你是美的。

陆泫龙 ★★★ 可以看

一名注册学家

NEW

Alpha的A是Aids的A,是纹在身上的记忆烙痕。迪库诺一改此前先锋大胆的艺术风格,用石化的视觉想象描述病毒对人体的侵犯。有两个画面令人印象深刻:一是阿尔法躺下床上时天花板不断朝她身体逼近,二是她的叔叔在治疗时背突然破裂为流着红砂的花岗岩。

惨白的高光影射出死亡的轮廓,暗角和暧黄色调的运用突出对疾病的心理恐惧。丹毒的迷信、亲情的坚守、空窗期的畏惧,都在黄沙吹拂的大地上肆虐生长,并幻化成皮肤上一道深深的裂痕。

红酒与谋杀 ★★☆ 偶有亮点

“拍电影就是走向相遇。”豆瓣@红酒与谋杀

NEW

比《钛》要好,至少没那么恶劣了。迪库诺柔软了许多,所以不再像前作那般沉溺于感官剥削的创作图景。漫长的悼亡,一句话概括出来不就是too much love can drive people crazy吗。一大显见的问题是这个高概念设定首先就不成立,可替换性太高了,更无法将其与人物之间情感纽带的建立过程同构,那么此设定本身在类型之外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塔哈拉希姆的表演是惊人的,消瘦的体态、狰狞的面孔、枯寂的眼眸,他是绝佳的影帝人选。

Kinyuan ★★☆ 偶有亮点

Queer sensibilities.

NEW

有点出乎意料的温和转向。但是这个石化病的设定显得十分肤浅(似乎只是为了引出最后那场红色风暴),对这种身体纹理鲜有探索,也可以替换成别的病状。当然最大的毛病是不上不下中途半端,对边缘群体遭遇的关注后来转为家庭情节剧,重点飘忽。

外 媒 评 价

《好莱坞报道》

你不得不称赞迪库诺在摘得金棕榈后拒绝躺平或走好莱坞路线,但你也不得不怀疑:这部新作恐怕只能取悦她自己。

《综艺》

《阿尔法》是这些影片中最令人恼火的一部,它既直白,又令人抓狂地含糊不清。看到这些才华横溢的演员倾注如此多的心血,去演绎一些以美国独立电影标准来看平庸至极甚至略显老套的角色,实在令人心痛。

IndieWire

朱利亚·迪库诺首次明确失手令人抓狂——这部电影比单纯的糟糕更可悲,因为它本可以成为佳作——它看似情感充沛,实则空洞无物。

《阿尔法》

朱利亚·迪库诺 采访

来自《名利场》

作者:David Canfield

朱利亚·迪库诺以《生吃》和《钛》两部影片出道,前者讲述年轻女性面对食人欲望的怪诞故事,后者则围绕对复古凯迪拉克的狂热展开,二者风格怪异、血腥且带有黑色幽默,这样的开场为任何导演都树立了极高的创作标杆。

然而,在创作第三部长片剧本时,迪库诺经历了艰难的自我突破。她对原剧本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最终还是将剧本付之一炬。“我发现自己讲的内容其实是之前两部电影里已经表达过的,”杜库诺坦言,“我感到厌倦,也有些责怪自己,因为我意识到自己一直在舒适区里徘徊。”

凭借《钛》,迪库诺成为近30年来首位摘得戛纳金棕榈奖的女性导演(上一次是简·坎皮恩的《钢琴课》)。如今,所有目光都聚焦于她的下一部作品,该片于今日在戛纳电影节首映。

《阿尔法》剧照

但不要将这位导演在创作第三部电影时的挣扎视为压力的表现。这位巴黎出身的导演谈及金棕榈奖时表示:“我不会特别去想这件事。每拍一部电影,我总觉得自己可以在自我呈现的深度上更进一步,而这非常难做到。”

迪库诺在放弃了最初的剧本后,决定最终实现一个她酝酿多年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这部电影需要她重塑导演身份——剥离早期作品中鲜明的类型片套路,同时更深入地挖掘那些日益定义她风格的主题与意象。

《阿尔法》和她之前的电影一样,聚焦于一位年轻女性——与片名同名的13岁女主由梅丽莎·博罗斯饰演。影片同样对人的身体相关议题进行了直击心灵且噩梦般的刻画。但这一次,迪库诺的视角更具寓言性。她虚构了一场与艾滋病危机密切相关的流行病。在80年代至90年代间切换,我们跟随着阿尔法、她的单亲母亲(格什菲·法拉哈尼 饰,一名治疗临终患者的医生)以及她的叔叔阿明(塔哈·拉希姆 饰,他正与这神秘疾病作斗争)。当阿尔法在派对上冲动纹身后,因可能感染疾病而被同学排斥,母亲陷入恐慌,她的世界仿佛正在崩塌。

《阿尔法》海报

在很多方面,这部电影对迪库诺来说都似曾相识。“当万物凋零,你如何诞生于世?这是影片要探讨的问题,”导演说,“《阿尔法》源于我对这种过渡性、令人不安的空间的热爱。它关乎身体的转变、独特的气味、个人栖息地——处于动物与人类之间。这是我认为极具人性的一面。”但与她之前的电影不同,《阿尔法》并非纯粹的身体恐怖片。血腥场面更显内在化,剧情也更真挚。

“谈到身体,其实是在谈自身的脆弱。这确实开辟了一条通往更多情感的道路,因为我完全摒弃了类型片带来的距离感,”迪库诺表示,“这是一种更多地袒露自我的方式——也希望你能以相同方式更多地袒露自我。”

《阿尔法》剧照

迪库诺在艾滋病流行的年代成长,当时她的年纪与阿尔法相仿。“我所记得的是恐惧的蔓延、对整个群体的羞辱,以及社会拒绝承担责任、拒绝承认这与我们所有人息息相关,”她说。“我们都试图保护孩子,尽管这是徒劳的——恐惧的反应无处不在。这是对这种恐惧如何传递,以及它对我这一代人产生何种影响的反思。”

电影中虚构的病毒未被命名,它会使受害者身体僵硬,并呈现出类似远古卧姿雕像的形态。

迪库诺解释:“那些被暴力死亡击中的圣人和国王,凝固在大教堂大理石中,这种痛苦的循环不断重复,代代相传。卧姿雕像的意象对我来说极具电影感……虽然我们知道它们不是真实的,但它们看起来像人类,因此我们能够产生共鸣。这个画面中,生命与死亡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触动着我们最直接的同理心。”

《阿尔法》幕后照

如果听起来电影走向硬科幻风格——身体硬化、空洞,随着疾病进展奇异变形——实际效果却恰恰相反。迪库诺将这些身体视为对疫情中逝去生命的实体纪念碑,画面既令人难忘又扎根现实,甚至带有神圣感。演员们全身覆盖硅胶假体,再通过视觉特效打造出坚硬致密的质感,身体如同抛光大理石般反射光线。迪库诺坦言:“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这是我们所失去的每个人的记忆,是我们不得不学会放手的痛苦。影片很大程度上探讨了放下的艰难。”

阿尔法在可能感染病毒后遭到排斥,她的眼界随之拓宽。这是一个关于如何从母亲那里获得解放的故事,与迪库诺过去关注父女关系的作品有所不同。对此,迪库诺坦言这是故事中最让她感到恐惧的部分之一。“当谈论父亲时,主要是关于失去在某人眼中被认可的想法,”她说,“而谈到母亲,则更多是关于挣脱一种共生和融合的关系——这远比前者难得多。”

然而,阿尔法的被迫成长中也充满了一种奇妙的感受。她开始接纳自己的欲望与情感,看待人群的眼光也发生了变化。她更加接近边缘群体,包括仍然深受艾滋病疫情创伤影响的酷儿群体。

迪库诺表示:“如果不谈论LGBTQIA群体,我怎么能谈这个话题呢?这不可能。我很清楚必须讲述那些因社会对待方式而受伤害的人们。”

《阿尔法》剧照

尽管迪库诺完全接受了故事中那种复杂且时常痛苦的母女关系,但故事的核心与希望所在,其实是阿尔法与她叔叔阿明之间的关系。阿明刚搬来与她同住时,阿尔法感到十分恐惧。“他的样子让她觉得恶心,”迪库诺说。但随着时间推移,阿明成了她生命中唯一一个说实话的人。据说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塔哈尔·拉希姆减掉了数十磅体重,他演绎阿明的演绎动人心弦,有时甚至令人欣喜若狂。迪库诺将这个角色塑造得如同天使般光辉,尽管他身体佝偻却如雕像般坚毅,在黑暗中寻找着光明。

“他直截了当地讲真话,就像个孩子一样。他帮助阿尔法成长,也陪她哭泣,”迪库诺说。尽管阿明和阿尔法有血缘关系,但他们更成为了彼此选择的家人。“我喜欢这种观点:家庭关系并非天生注定。你必须相互驯服,共同成长,才能建立起纽带,”她说,“这才是成为家人的方式,不仅仅靠血缘关系。”

《阿尔法》剧照

迪库诺在《阿尔法》中的每一个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且饱含深情的。“我们至今还未真正哀悼那些失去,”她说。访谈是在她刚完成影片几天后进行的,她对于将影片公之于众仍感紧张。“我还处在一种漂浮的状态中,既没有完全放下,也不确定是否准备好展示它,”她坦言。虽然从技术上看,《阿尔法》比《生食》和《钛》血腥程度低,但你能感觉到迪库尔诺倾注了更多个人情感。这是一部充满脆弱感的作品,让观众更加贴近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迪库诺花了多年时间思考自己是否足够成熟和有经验拍摄这部电影,接着她又怀疑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她不介意让观众产生分歧,让观众感到不适,只要她知道自己已经竭尽全力。“每拍一部电影,我都在思考如何让自己更加脆弱,以便与观众产生更深的共鸣,”她说,“我还没停止挖掘。这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如何变得更真诚?如何更贴近自己的情感?如何以更精准、更慷慨的方式呈现它们?对我来说,这就是唯一的道路。这也是我拍电影的原因。”

主竞赛单元

《共和之鹰》

Les Aigles de la République

导演: 塔里克·萨利赫

编剧: 塔里克·萨利赫

主演: 法瑞斯·法瑞斯 / 雪梨·道比什 / 琳娜·库德里 / 季奈布·特里基 / 什万·哈吉

类型: 剧情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瑞典 / 丹麦

上映日期: 2025-05-19(戛纳国际电影节)

片长: 127分钟

发条辰 ★ 别看

韩影爱好者,喜欢跑电影节的东北孩子

NEW

整部影片的类型虽然是政治惊悚,但对阴谋以及布局的塑造含糊不清,对各方势力的批判和讽刺也并未完整的展现,元电影的解构性也没有任何用处。一切通过口述完成,虽然在最后几场戏中偶有亮点,但最重要的惊悚氛围并未撑起来。

外 媒 评 价

IndieWire

这部电影带有政治惊悚片的色彩,但其最引人深思的时刻,在于不断追问一个核心问题:在极权统治的高压下,伟大的艺术是否能够——甚至是否应该——被创造出来。

The Wrap

《共和之鹰》是一部关于烂片的佳作。但更重要的是,它讲述了一位电影明星的故事,对他而言,拍烂片反而是最无需担忧的事。

Deadline

这是一部对电影行业的精妙讽刺之作,同时也提醒着人们:若选择与恶犬同眠(lie down with dogs),终将难逃跳蚤缠身。

午夜展映单元

《8号出口》

Exit 8

导演: 川村元气

编剧: 平濑谦太朗 / 川村元气

主演: 二宫和也 / 河内大和 / 小松菜奈

类型: 恐怖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25-05-18(戛纳国际电影节) / 2025-08-29(日本)

片长: 95分钟

陆泫龙 ★★☆ 偶有亮点

一名注册学家

NEW

以伪一镜到底+第一人称视角作为影片的开端,永远找不到出路的地铁站增加了压抑的氛围,但影片对整体空间的利用程度太低,在多次重复的行为模式中降低了观感体验。感觉游戏应该比影片更有意思。

发条辰 ★★☆ 偶有亮点

韩影爱好者,喜欢跑电影节的东北孩子

NEW

其实对于原作那种10分钟就能通关的单机恐怖游戏来说,改编已然是合格之上的水平。无奈这个机制和概念本身就不适合影视化,开场的主观视角就直接强调了游戏的临场感,探秘过程中我也会跟随男主角一起去寻找不同,其实这算得上一种新型互动模式,触发的9个怪异事件也有较好的呈现形式,如果把整部设定变成会被怪异事件杀掉然后复活反复一定会更出彩。

首映单元

《分居》

Splitsville

导演: 迈克尔·安盖洛·科维诺

编剧: 迈克尔·安盖洛·科维诺 / 凯尔·马文

主演: 阿德里娅·阿霍纳 / 达科塔·约翰逊 / 查理·吉尔莱斯皮尔 / 迈克尔·安盖洛·科维诺 / 凯尔·马文

类型: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25-05-19(戛纳国际电影节) / 2025-08-22(美国)

片长: 100分钟

陆泫龙 ★★★☆ 值得一看

一名注册学家

NEW

既是对男子汉气概一次凝练的调侃,也是对开放性关系一场充满实验性的挑战。在这里面,亲密关系被重新审视,打破了单向度的情感界限,使影片爆发出尖锐而密集的笑料。

一种关注单元

《柔情挚我》

Love Me Tender

导演: 安娜·卡泽纳弗·康贝

编剧: 安娜·卡泽纳弗·康贝

主演: 薇姬·克里普斯 / 莫妮亚·肖克里 / Viggo Ferreira-Redier / 安托万·赖纳茨 / 费奥多尔·阿特金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2025-05-20(戛纳电影节)

片长: 134分钟

阿莫多瓦特了 ★★★★ 不容错过

Your generosity conceals sth dirtier and meaner!

NEW

影片聚焦一个向自己的丈夫宣布自己是女同性恋的母亲Clémence,她要争取儿子的监护权,也需要经营心中荒芜的感情园地,在法国的冗杂的监护制度和道德困境下,她只能通过不断约会来体认爱情的温存,以手中的笔用力书写打败糟心的日常。

导演将一个同性恋母亲争夺监护权的过程剥得赤裸,却始终不肯给她一个“合格母亲”的标签——但真正令人反思的,或许并不是她的性取向,不是她在Tinder上的疲惫猎艳,而是她不再以“母职”为人生重心的那一刻。社会的惩罚立刻降临——法律、儿童福利中心、前夫,甚至儿子本人,都在无声地提醒她:你不再是我们期待中的母亲。

薇姬·克里普斯演活了这个叛逆率真的母亲,她不羁的天真表情似乎时刻在质问观众:你更同情她作为逐爱的情人,还是作为母亲?而导演偏偏不给答案。尽管影片最后在监护权的斗争和约会中有些迷失了创作思路,也逐步放弃了对女主事业的刻画,但它的残酷仍旧值得被看到:一旦脱离“母职”这个神圣角色,女性的任何情感可能都将失去正当性——哪怕那份情感依然是爱、依然是深刻的牵挂。

一种关注单元

《街头顽童》

Urchin

导演: 哈里斯·迪金森

编剧: 哈里斯·迪金森

主演: 弗兰克·迪兰 / 阿马尔·维克德 / Murat Erkek / 梅根·诺瑟姆 / Shonagh Marie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25-05-17(戛纳国际电影节)

片长: 99分钟

红酒与谋杀 ★★★☆ 值得一看

“拍电影就是走向相遇。”豆瓣@红酒与谋杀

NEW

有一些萨弗迪式的段落,大部分时候在尝试用一种近迈克李的创作方法去透视人物。模糊主陪体的空间关系,关注可存续的人物状态和景别的形塑力。作为首作完全够格了。

发条辰 ★★☆ 偶有亮点

韩影爱好者,喜欢跑电影节的东北孩子

NEW

Dickinson展示了其对露宿者的独特视角—以追随的视角展现其在社会中的“禁锢”与“自由”。露宿者这个词在西方语境中的本身就不具备负面性,在Dickinson的视听营造下更像是融入了环境之中,而非与环境和周遭人对抗的情景。除了跟随式的展现,Dickinson多次使用意象镜头来表现人物心境,很多时刻都让我想起《梦之安魂曲》和《猜火车》。整部影片由浅入深,Dickinson融入了诸如露宿者难以被规训的生活、与心理医生的交谈等生活细节带领观众在摄像机的不断运动中进入露宿者的精神世界。

《电影手册》评分

导演双周单元

《幸运之路》

Lucky Lu

导演: 洛伊德·李·蔡

编剧: 洛伊德·李·蔡

主演: 张震 / 陈法拉 / 亚历克斯·维多夫 / 杨佩里 / 莱斯·纳克里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英语

上映日期: 2025-05-19(戛纳国际电影节)

片长: 103分钟

陆泫龙 ★★★ 可以看

一名注册学家

NEW

很FIRST青年电影展的一部片子。常规的故事架构,并不出彩的底层人物,以及一桩接着一桩的凄惨遭遇,构成了纽约华人生存现状的粗浅一笔。即便这部电影扩充自导演之前的短片,但仍存在人物背景信息交代不清、叙事不够充分、角色过于刻板且老套等问题。

阿莫多瓦特了 ★★☆ 偶有亮点

Your generosity conceals sth dirtier and meaner!

NEW

整部片的叙事结构完全依赖事件的线性堆叠,从借钱、车被偷,再到生活的种种困窘,情节推进流于表面,人物发展也始终停留在苦情层面。更关键的是,影片对“纽约华人”所处的特定社会语境几乎视而不见,其在地性被有意回避,使得角色的困境失去了具体社会结构的支撑。观众始终无法了解他们在没有合法收入、一直游走在灰色地带,是如何应对身份问题的,这种空缺让故事的逻辑基础显得薄弱,可信度也随之下降。

影片一味地将各种苦难叠加到外卖员身上,像祥林嫂般不断诉说他们作为外来者和社会底层所承受的不幸,这种处理方式实则是一种创作上的偷懒。主角经历的一系列遭遇——伪造身份打黑工、送外卖时自行车被盗、租房被骗、典当物品维生、无力承担家庭责任——几乎将所有关于“海外华人底层漂泊”的刻板印象一网打尽,如同一锅大杂烩,缺乏有机的情节发展与叙事聚焦,并未能真正深化主题,反倒显得空洞。

张震的表演虽然尽力展现出角色的疲惫与焦虑——浮肿的眼袋、瘦削的脸庞、时刻奔跑的身影都具备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但角色本身的塑造过于纠结、缺乏层次,难以支撑起整部影片的情感重量。

Peter Cat x 令人反感

电影人、深焦创始人和前主编

NEW

clichéd poverty porn about immigrants除了视听在线外,完全是个灾难。虚假的表演,一家人像是因为要拍电影,才认识三天。情节设定更是凸显导演贫乏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力,宝丽来相纸不要钱吗?拖油瓶女儿跟着上班这么没有信服力的设定,真的是给陈词滥调做了平方。

《电影手册》评分

主竞赛单元

《密探》

O Agente Secreto

导演: 小克莱伯·门多萨

编剧: 小克莱伯·门多萨

主演: 瓦格纳·马拉 / 乌多·基尔 / 加布里埃尔·利昂纳 / 马丽娅·费尔南达·康基多 / 艾米拉·盖德斯

类型: 剧情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巴西 / 法国 / 德国 / 荷兰

语言: 葡萄牙语

上映日期: 2025-05-18(戛纳国际电影节)

片长: 158分钟

Peter Cat ★★★★☆ 一定要看

电影人、深焦创始人和前主编

NEW

小门多萨并不想拍一个正统罪案谍战片,更不是没有能力和技巧拍,恰恰相反目前高潮戏是如此扣人心弦乃至于魔性。他真正焦点依然是围绕他家乡一以贯之的影像考古学挖掘,在真实与虚构之间,杜撰妙趣横生的人物和传奇。他关心的永远是记忆,是历史中鲜活的生命印记,是影像最本体的对于时间的捕捉和镌刻。这位巴西电影巨匠应该是当代影坛——叙事技巧,历史文献功力,电影语法,音乐品味,演员挑选和展现,海量阅片量消化吸收,最全面和均衡的超级作者。正如世界影迷因为阿彼察邦、贾樟柯,而熟识泰国、山西,小门多萨所有作品,像是一个迷幻的文本迷宫,让我深深迷恋于千里以外的累西腓,它幽深的过去,那里的人和那里的传奇。

當下 ★★★★ 不容错过

不会有人发现当下

NEW

从噩梦汇合的第三章终于进入累西腓。历史在残酷的风里,只剩留在印刷品上的宿命。

陆泫龙 ★★☆ 偶有亮点

一名注册学家

NEW

巴西第五共和国下的政治环境人人自危,在档案室工作的密探连接起家族的血缘纽带,聒噪的对白和铺天盖地的犯罪新闻,结合“残肢”的超现实主义片段,营造出喧哗与骚动的社会情绪。然而导演没有赋予人物过多的性格特色,专注于拍摄那些表面可见的事物,这种手段的危险性在于牺牲了故事的张力,人物的过场失去了情绪的高潮起伏,变成了时代背景下的一个记号。

外 媒 评 价

《好莱坞报道》

真正的悬念中夹杂着无政府主义的幽默,正是小克莱伯·门多萨的第四部叙事长片如此惊心动魄的原创之处。

Deadline

庞大的配角阵容(包括小门多萨的御用演员乌多·基尔)填补了这个长达158分钟的电影中的所有空白。尽管剧情有时略显冗长,但导演还是成功地为这部电影注入了独特的风格与宽银幕特有的震撼力。

IndieWire

在《密探》中,小门多萨以打捞历史为基底,构建了纯虚构故事,并借此阐明:虚构作为传递真实的载体,远比其作为掩盖真相的工具更具价值。

《电影手册》评分

主竞赛单元

《腓尼基计划》

The Phoenician Scheme

导演: 韦斯·安德森

编剧: 韦斯·安德森 / 罗曼·科波拉

主演: 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 米娅·塞普雷顿 / 迈克尔·塞拉 / 汤姆·汉克斯 / 布莱恩·克兰斯顿

类型: 剧情 / 喜剧 / 动作 / 惊悚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德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25-05-18(戛纳国际电影节) / 2025-05-30(美国)

片长: 105分钟

陆泫龙 ★★★☆ 值得一看

一名注册学家

NEW

韦斯·安德森在微缩模型的影像基础上沿用了经典的对称式构图和章节设计,不仅拓展了自己的暴力美学,作为工整视觉上的一处裂痕,还加入了难得一见的宗教元素:一个唯利是图的父亲因修女身份的女儿而收获了信仰。他把镜头对准了一个道德意义上并不完美的人物,并将一个大胆的乌托邦构想趣味化,背后暗含的是20世纪中期美国战后经济危机和兴起的共产主义思潮,只是比《犬之岛》里的政治表达更为隐晦。

外 媒 评 价

Deadline

这部影片完全由德尔·托罗主导。他饰演一位奥纳西斯式的亿万富翁,再次展现出他对安德森对话节奏的精准把控,并以无可挑剔的表演完美诠释了这一角色。

《综艺》

相比怪才导演安德森近期概念奇诡的《小行星城》,《腓尼基计划》在形式上或许更加规整,但其深刻性却丝毫未减。安德森再次将存在主义命题编织进一副看似讽刺的喜剧皮囊之中。

《好莱坞报道》

《腓尼基计划》将导演一贯的存在主义关切(如亿万富翁阶级不受约束的权力、贪婪无度的资本与环保主义)与深切的人文主义叙事相结合——这种叙事在他近期的作品中曾一度缺席。

《电影手册》评分

一种关注单元

《笑刃荒途》

O Riso e a Faca

导演: 佩德罗·皮诺

编剧: 佩德罗·皮诺 / Miguel SEABRA LOPES / 何塞·菲利普·科斯塔 / Luísa HOMEM / Marta LANÇA

主演: Cleo DIÁRA / Jonathan GUILHERME / Sérgio Coragem

制片国家/地区: 葡萄牙

上映日期: 2025-05-17(戛纳电影节)

片长: 211分钟

Kinyuan ★★★★ 不容错过

Queer sensibilities.

NEW

确实像今年的《岛屿上的煎熬》。在充满欢笑的音乐和舞蹈之外,还要直面当今新殖民主义的刀光。面对这片土地上与自身的特权有关的一切,只能敞开精神,和身体。

《电影手册》评分

一种关注单元

《加沙往事》

Once Upon a Time in Gaza

导演: 阿拉伯·纳赛尔 / 泰山·纳赛尔

编剧: Marie LEGRAND / 泰山·纳赛尔 / 阿拉伯·纳赛尔 / Amer NASSER

主演: Majd Eid / Ramzi Maqdisi / Nader Abd Alhay / Ramzi Maqdisi Ramzi Maqdisi / Issaq ELIAS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德国 / 葡萄牙 / 巴勒斯坦

语言: 阿拉伯语

上映日期: 2025-05-19(戛纳国际电影节) / 2025-06-25(法国)

片长: 90分钟

阿莫多瓦特了 ★★★☆ 值得一看

Your generosity conceals sth dirtier and meaner!

NEW

影片以加沙当地居民奥萨马惨遭虐杀为引,其好友亚希亚正谋划对他的复仇,但却意外成为加沙首部动作片的主演。当他渐渐发现好友被杀的真相时,危险也在悄悄靠近着他。与此同时,加沙的炮火日益不断,他们的生活环境也处于日益动荡的状态。

电影自始至终贯彻着高度紧张而又充满张力的二元性。无论是创作手法上的现实战场景象与虚构叙事之间的对撞,还是戏中戏结构带来的间离效果,抑或是影片所呈现的“孤岛”状态下的加沙,以及其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与断裂,都为这种张力不断加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两位男主角之间的对比与互补——一位热情、直率、粗中有细;另一位则谨慎内敛、足智多谋。他们之间的反差不仅增添了人物层次,也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动力。但在整体氛围营造上,除了持续不断的炮火、来自以色列的威胁仍缺乏对当时加沙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更具体、细腻的描绘。

导演双周单元

《镜的第三乐章》

Miroirs No. 3‎

导演: 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

编剧: 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

主演: 葆拉·贝尔 / 巴尔巴拉·奥尔 / 马蒂亚斯·勃兰特 / 恩诺·特雷布斯 / 维克图瓦·拉利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语言: 德语

上映日期: 2025-05-17(戛纳国际电影节) / 2025-10-02(德国)

片长: 86分钟

當下 ★★★★☆ 一定要看

不会有人发现当下

NEW

古典绘画却又欲望流动,法斯宾德真传,至此已成艺术。

yuwen ★★★★ 不容错过

语文老师:驻扎法国的闲散制片人

NEW

今年戛纳不少影片都在诠释一个主题:我不属于这里,不在你的故事里。佩措尔德恰恰讲述命运让两个女人进入彼此生活,如楔子般契合,圆满后温柔离开。《镜的第三乐章》自神话变调到格林童话,在大地母亲和森林的庇佑下,贝蒂如女巫,找到失去的女儿。凝练的小品,宁静又美丽。

发条辰 ★★★☆ 值得一看

韩影爱好者,喜欢跑电影节的东北孩子

NEW

佩措尔德以一种极其流程的方式讲述这个故事,对他来说算舒适圈了。

红酒与谋杀 ★★★ 可以看

“拍电影就是走向相遇。”豆瓣@红酒与谋杀

NEW

佩措尔德现创作阶段的庸作,他的平庸即失败。这次不过就是在翻炒先前的旧作,甚至连延迟剧作悬念的写法都一模一样。《温蒂妮》和《红色天空》对我来说已经是next level的作品了,而现在他反倒是退回了曾经的创作路线。看完终于理解福茂为什么从柏林抢过施林斯基的Sound of Falling且拒掉了这部。

《电影手册》评分

导演双周单元

《危险动物》

Dangerous Animals

导演: 肖恩·伯恩

编剧: Nick Lepard

主演: 杰·科特尼 / 哈西·哈里森 / 约什·赫斯顿 / Rob Carlton / 艾拉·纽顿

类型: 惊悚 / 恐怖

制片国家/地区: 澳大利亚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25-05-17(戛纳国际电影节) / 2025-06-06(美国)

片长: 98分钟

红酒与谋杀 ★★★★ 不容错过

“拍电影就是走向相遇。”豆瓣@红酒与谋杀

NEW

今年最不容错过的类型体验之一。两大类型概念的碰撞,紧凑的类型元素和高效的情节动作是它的首要保障,加之成熟的心理操控意识,且影片最终呈现出一种导演、演员及观众三方直接对话的元恐怖片格局。诚然本片没有什么超出类型期待的做法,但它起

来源:深焦DeepFocu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