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电影的宏大叙事中,总有一些作品以细腻入微的情感,触动观众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即将于5月23日上映的《家的方向》便是这样一部饱含深情的影片,它以一只信鸽为线索,串联起海峡两岸的亲情纽带,展现了人们对家的眷恋与渴望,更承载了演员李立群等一众主创对两岸文化交流的
在电影的宏大叙事中,总有一些作品以细腻入微的情感,触动观众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即将于5月23日上映的《家的方向》便是这样一部饱含深情的影片,它以一只信鸽为线索,串联起海峡两岸的亲情纽带,展现了人们对家的眷恋与渴望,更承载了演员李立群等一众主创对两岸文化交流的情怀与担当。
影片的故事从北京四合院中的邱家展开。老邱(李光复 饰)退休后,全心照料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母亲(孙桂田 饰),他对信鸽的热爱,不仅是个人爱好,更寄托着对老宅与亲情的坚守。儿子亮子(董晨 饰)创业失败后,企图变卖祖宅,在与父亲的冲突中,意外揭开了家族尘封的秘密。而一只名为“九天”的信鸽,意外飞越大海,被台湾少女阿珍(李元元 饰)与爷爷(李立群 饰)发现,它脚上的北京印记,成为唤醒两岸共同记忆的关键。
对于两岸亲情的呈现,《家的方向》没有刻意渲染,而是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让这份情感自然流淌。台湾爷爷抚摸着“九天”脚环上的北京编码,含泪讲述少时离乡的往事,那一刻,岁月的沧桑与对故乡的思念尽显;北京四合院的鸽群盘旋天际,与台湾鸽舍遥相呼应,这跨越海峡的呼应,是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写照。这种对亲情的刻画,跨越了地域与政治的界限,回归到人性最本真的情感,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无论相隔多远,家的亲情永远割舍不断 。
信鸽“九天”的归家之路,象征着游子对家的盼望,也隐喻着两岸同胞对团圆的向往。它搏击风雨,跨越海峡,历经重重困难,只为回到出发的地方,这与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渴望回家的心情如出一辙。在影片中,这种盼望回家的情感,不仅体现在台湾爷爷对故乡北京的思念上,也体现在邱家三代人对家庭完整、亲情和解的渴望中。它是一种本能的情感驱动,是对根的追寻,对家的归属感的执着。
李立群作为中国台湾演员,在影片中饰演的爷爷一角,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文化内涵。他在采访中曾动情表示,剧本最打动他的是“鸽子认的是家,不是地界”这句话,这份对“家”的纯粹信仰,也是他自己多年演艺生涯中,对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的深刻感悟。李立群多年来在两岸演艺界的活跃,本身就是两岸文化交流的生动体现。他参演《家的方向》,更是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两岸亲情故事的演绎热情,以及对促进两岸文化交流的积极态度。他的表演细腻入微,将爷爷的思念、乡愁与对家的眷恋,通过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台词传递给观众,让这个角色成为影片中情感的核心纽带。
《家的方向》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是一次对“家”的深度探寻,是对海峡两岸亲情的深情礼赞,更是对所有漂泊心灵的温柔抚慰。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家的方向永远是我们心中最坚定的指引,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也必将跨越一切阻碍,迎来真正的团圆。
来源:每日新快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