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演员装嫩,影片、导演、演员三毁的操作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9 14:45 2

摘要:1976年之后,我国电影事业发展走出了十年的停滞期,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许多老电影得到复映,一些老艺术家和大明星也重新焕发了艺术青春出来拍片,电影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一片繁荣的景象。

1976年之后,我国电影事业发展走出了十年的停滞期,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许多老电影得到复映,一些老艺术家和大明星也重新焕发了艺术青春出来拍片,电影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一片繁荣的景象。

但这一阶段,却也出现了一批老演员演年轻角色让观众吐槽的电影。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十年电影业停滞,青年演员青黄不接有关,也与一些导演过于迷信老明星的影响力有关。

手抄小说《第二次握手》在七十年非常著名,对读者的影响也非常大。1979年,北影决定将其搬上银幕。但在选择角色时,用44岁的谢芳扮演丁洁琼,用52岁的康泰扮演苏冠兰,让65岁的石羽扮演苏凤琪,让44岁袁玫扮演叶玉菡。主演阵容,整个是个中老年团队。

谢芳和康泰在《第二次握手》中

这几位中老年艺术家,年轻时都有非常优秀的作品问世,个人形象也都非常俊美。但人到中老年后,其形体和容颜都不可逆的发生了变化。出演中老年的丁洁琼、苏冠兰、苏凤琪、叶玉菡,都没有任何问题,但让他们去扮演年轻充满青春活力的丁洁琼、苏冠兰、苏凤琪、叶玉菡,他们本人演起来非常吃力,观众看的也很难受。电影并没有因为请来了几位大明星而获得巨大成功,反倒是在饱受争议中口碑直线下滑。

茅盾先生的长篇小说《子夜》,描写了上海这一中国经济中心中民族资本家及上海民众的都市生活。作品都市特点明显,洋味十足,剧中人物生活方式极为时尚奢华。上影导演桑弧选择择主演时,女主角选择的相当不错,以上海人程晓英饰演吴荪甫妻子林佩瑶。但男主角却出人意料的选了形象朴实憨厚的李仁堂,扮演世故黑洞圆滑的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不管李仁常穿上西服打上领带,留上背头抹上油亮的发油,一看就是乡下来的村干部,没有一点上海资本家的气派。

李仁堂和程晓英在《子夜》中

李仁堂演技有目共睹,1965年初登银幕,便因在《青松岭》中出演万山大叔而成为观众喜爱的电影明星。1979年,他更因在电影《泪痕》中出演县委书记朱克实,凭借朴实无华而又生动感人的表演,而荣获了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影帝称号。桑弧选李仁堂,最大的可能是因为他刚拍完《泪痕》获得百花奖影帝,风头正劲。但李仁堂适合的是基层乡镇干部、老农民等角色,让他一步登天从农民到资本家,别说他心态能否调整过来,就是其纯朴形像也和资本家大相径庭,观众看到这种巨大反差,诟病不断十分不舒服,自是意料之中。

1978年,54岁的王丹凤在《儿子、孙子和种子》饰演“水上飞”张秀英时,体态臃肿,老态毕显。1979年,她被邀请在电影《玉色蝴蝶》中扮演女主角竹内君代,而且是从小演到老。以王丹凤精湛的演技,扮演中老年版的竹内君代轻车熟路,毫无违和感。但让56岁的她去扮演少女版的竹内君代,虽然她迅速瘦身回归苗条身材,化妆鬼斧神工让她面像皱纹全无,但露筋的脖子和手背,让观众实在无法接受。也正是因这个角色的失败,王丹凤从此选择息影,《玉色蝴蝶》成为她演艺生涯中的最后一部影片。

项堃和王丹凤在《玉色蝴蝶》中

一生以演刚毅军人的项堃,两次栽跟头在装嫩上。第一次是1979年64岁时和56岁的王丹凤共同主演《玉色蝴蝶》。两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扮演20多岁的青年人,扮相不好不说,观众看着也很难受,实在让观众吐槽不断。1982年,67岁的项堃参演《佩剑将军》,扮演潜伏在敌阵的严军将军。其臃肿的身材扮中年的将军尚可,但还要扮年轻时的严军,就实在令人惨不忍睹了。

还有几位中年装嫩的男演员,扮演恋爱阶段的男青年,虽然总体还过的去,但细端详则也很令人别扭。如1943年出生的李连生,1979年36岁时扮演未婚青年田五宝,和25岁的李秀明演情人。仔细看剧照,你会发现李连生眼袋及额头已经松弛,出现了浅浅的绉纹。

李连生和李秀明在《甜蜜的事业》中

1981年,39岁杜熊文和27岁的姜黎黎共同主演电影《姑娘的心愿》。1981年,49岁王心刚和38岁林盈主演一对受过“五四”运动洗礼恋人的反封建电影《伤逝》。1980年,40岁的达式常分别与24岁高英搭档主演电影《燕归来》,与22岁肖雄搭档主演电影《他们在相爱》。

达式常和高英在《他们在相爱》中

以上这些影片影片中年龄差明显,看不到青春期男子的激情朝气,也看不到恋爱中男孩的青涩和紧张。到是有种成熟男人的影子,始终在影片中如影相随,总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觉。

人体的衰老是自然规律,无论你如何保养或医美,都不可能拉动自然法则的车轮。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现的老演员“装嫩”现象,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一是电影界青年演员的青黄不接,造成导演可供选择的年轻演员不多。二是导演习惯性思维,过于看重之前老演员的曾经辉煌。三是演员人到中年后不服老的心态驱使,让自己硬去挑战生理的不可能。四是过于相信观众的包容度和市场接受度,认为观众对老演员印象好,能理解他们,更能接受他们。

来源:西岗老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