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电影全球推广计划·展映|《24味》,家之味,人之味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9 10:28 2

摘要:法国时间5月17日18:15,入选2025戛纳国际电影节·中国青年电影全球推广计划的导演黄绮玲执导的影片《24味》在戛纳电影市场进行放映,得到了来自不同国家地区观众们的好评和掌声,也收获了宝贵的建议。

法国时间5月17日18:15,入选2025戛纳国际电影节·中国青年电影全球推广计划的导演黄绮玲执导的影片《24味》在戛纳电影市场进行放映,得到了来自不同国家地区观众们的好评和掌声,也收获了宝贵的建议。

电影放映结束后,黄绮玲和观众们进行了互动,并分享了自己拍摄《24味》的幕后故事,这是一个基于真实故事改编的影片,影片讲述了主人公四月离家数年后回国,她不得不重新面对记忆中为挽留出轨父亲而患厌食症的自己、眼前亲密却带着隔阂的母亲、以及如今孤注一掷赎罪的父亲。影片跟着少女四月的视角展现一部折射时代变化的家庭变迁史,为现场观众带来了情感的触动。

影片介绍

《24味》

时长:107分钟

类型:剧情片

导演:黄绮玲

编剧:黄绮玲

制片:丁宇

主演:张艾嘉、钟镇涛、袁灃林

制片公司:颐岱(广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Yidai Culture Co.,Ltd

导演介绍

黄绮玲,导演、编剧。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硕士,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艺术学硕士,美国纽约大学电影制作访学。2018制作的中荷合拍纪录片《千山围困的城市》入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导演舞台剧作品:《马兰娜公主》(国家大剧院)、《仲夏夜之梦》(国家大剧院)。编剧作品:《克里斯和他的盒子们》《二十四味》等。执导电影短片:《葵蓬》《小白鲸》《失明》等。

故事介绍

影片透过在凉茶铺长大的少女四月的成长视角讲述了九十年代至今一个南方家庭的悲欢离合,折叠出一个普通女孩成长过程中的挣扎、突破与和解。

出国多年后回到故土的四月,发现早已离异的父母重拾旧好,年少时她以极端自虐的方式挽留出轨父亲的记忆重现。凉茶铺正面临拆迁,四月要带巧珍出国生活,巧珍却希望继续经营凉茶铺。重回家庭的落魄永堂默默为巧珍筹措重开凉茶铺的资金,拼尽全力却误中骗局。四月更遇到顽强生长的同父异母妹妹小景。她将过去逃避的生活、时间以及自省一点点拾起。

本次展映特别邀请资深电影媒体人、独立自媒体“电影岛赏”主理人二十二岛主担任嘉宾主持,与导演黄绮玲一起进行映后分享。

黄绮玲导演映后互动分享:

这是根据我表妹的真实故事改编的,我记忆中关于她的两个画面对我触动很大:有一次我去她家,我们时隔两年没见,开门的人头发稀疏,双眼凹陷,瘦骨嶙峋,十六岁的她瘦得只剩下二十几公斤,她唤了我一声表姐,我才认出她来;另一个画面是她父亲去世,她在追悼会上跪着一直道歉,说“我错了”。这两个画面一直刻在我的脑海,他们的故事我很想拍下来。

可能因为我有戏剧学院学习的背景,加上我有在剧团工作的经验,确实对于演员合作、表演方面更加注重。当然我很幸运,遇到了这几位非常好的演员,让人物和故事得以很好的呈现。

Q&A

观众:这部电影里对音乐的使用很克制,为什么用了这样的处理方式?

黄绮玲:我们的音乐确实很少,因为我认为表演本身是最有力量的。不过音乐的确音乐会使影像变得更有力量,有一些场景和镜头可以考虑增加音乐的部分。

观众:想了解你的剪辑思路是什么?比如对于女孩幼时和她患厌食症两个时期的处理,我看整体会有现实和过去的穿插,是什么让你进行了这样的蒙太奇处理?

黄绮玲:首先这是在剧本中已经构建的叙事逻辑,我们也是基于这个基础拍摄故事的。四月回来的过程是不断消化现实周边的人和自己内心微妙的变化,回到熟悉的环境,使她不断闪现或长或短的记忆。剪辑要找到这一些节点,比如熟悉的街道,养老院的生日会,等等。

观众:片中提到了几次蜂窝煤,这里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黄绮玲:其实整个片子,包括蜂窝煤、广东凉茶、传统的家庭价值观,都是传统和现代的交织,其实后来因为环境保护原因,广东就不再使用蜂窝煤了,但是对于母亲这个角色来说她深信蜂窝煤可以做好凉茶煲好汤,她觉得一家人整整齐齐就是最好的,这些都是她对于传统的坚持。

观众:关于厌食症的描写在电影中并不多见,你在创作期间是如何去了解厌食症患者的?又如何把这些转化为影像?

黄绮玲:这是我表妹的真实故事,我花了很多年让她把她的经历一点一滴的告诉我,像拨开她的伤口一样,其实厌食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厌食症是进食障碍,我也做了很多相关的调研,四月在电影开始说的“人人都有病”,实际是每个人都有心病,心病最终以生理、身体的状态反映出来,这些其实都是有关联的。


来源:西影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