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院线公司的文创战事 | 文创潮IP图鉴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7 09:44 3

摘要:5月12日,上市公司万达电影发布公告,宣布将与关联方儒意星辰共同投资北京乐自天成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按品牌简称为52TOYS),收购老股和认购新股,合计投资人民币1.44亿元。

万达、上影、横店、金逸… 都在奔往“影院+”

5月12日,上市公司万达电影发布公告,宣布将与关联方儒意星辰共同投资北京乐自天成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按品牌简称为52TOYS),收购老股和认购新股,合计投资人民币1.44亿元。

万达电影表示,其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近千家开业影院,将与52TOYS在IP玩具产品的开发及售卖、市场营销和其他相关领域展开战略合作。

这只是一个缩影。

经过翻看数百家公司的最新动向,文创潮发现,如今玩具周边、院线、影视综艺、文旅、图书出版、游戏等各领域的头部“玩家”,几乎都在“言必称IP”。

比如主营业务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奥雅股份,就有些沮丧地表示:“我们空守美好的场景和很大的流量入口,但是没有货可以卖”。为此,它专门成立了悦起文化等IP品牌,提出要“成为全球领先的文创娱乐企业”。

围绕这一趋势,文创潮IP图鉴系列文章又可以更新了。前不久我们发布了玩具周边篇,今天来看看电影院线公司的打法,后续将推出影视、明星综艺、文旅、图书出版、游戏等五篇。

从万达电影、中国电影、上海电影、横店影视、文投控股、博纳影业、当代明诚、幸福蓝海、金逸影视这9家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2024年的电影市场相当不景气。

九家公司无一实现收入增长,仅上影一家达成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层面的盈利。

如果与潮玩领域龙头泡泡玛特相比,九家公司去年的合计营收超230亿,接近泡泡玛特的两倍;但截至今日(5月16日)收盘的合计市值约九百亿,不及泡泡玛特的一半。

开拓“非票”收入,成为每一家的重要战略方向,其中最为突出的关键词之一则是IP或文创。

万达电影:联名+自研,打造“内容+渠道”闭环

中国儒意团队接手后的万达电影,非常重视卖品。

万达电影一方面依托于电影院(截至2024年末在国内已开业892家),与《原神》、泡泡玛特“Baby Molly”、“黄油小熊”、“线条小狗”、“卡皮巴拉”等IP开展联名合作,推出上百款SKU的衍生品。

万达电影的做法,不是只在影院入口拜访货架,而是“整合营销”,比如与《原神》携手推出“银幕绮旅”系列主题套餐和周边产品,除了爆米花、徽章、痛包、浴巾等实体商品,还有联名会员卡等。

报道显示,万达电影《原神》周年庆活动的GMV超6000万,后续它还将陆续与《第五人格》等六款游戏合作生日会、音乐会等。

另一方面,万达电影也在用轻量方式尝试自研IP,比如“四喜财神”文创产品,21万只于2025年春节档期间全部售罄。

此前万达电影主要通过2016年以2.8亿美金收购的时光网来运营IP衍生品的授权和销售合作,2024年又成立了北京乐抓抓科技有限公司等主体,时光网也在原有运营之外开始着力于新品类的开发和全球艺术家的合作,比如通过“时光家族”形象征集活动打造原创IP形象。

2024年12月,万达电影开始孵化新品牌“时光里”,目标是打造新一代影院延展空间,引入策展、主题联名、艺术文创等内容生态和消费场景,截至2025年4月份在全国范围内已开业30家时光里艺术品商店,商品SKU数超500个。万达电影的董事长兼总裁陈祉希表示,“时光里潮流艺术商店”2025年预计覆盖到一百家万达影城。

上海电影:IP运营是三大核心业务之一

中影很多年前就在探索IP衍生品,集团下属多个公司从事相关业务,不过在它庞大的体量中,属于“IP”的份额并不多。

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则已经确立了“电影宣发、院线经营、IP 运营”三大核心业务齐头并进的战略。

一方面,上海电影依托于电影院线(2024年已开业直营影院“SFC上影影城”51家)开展转播、演唱会、Live等活动。

其中,上海影城SHO(焕新升级后的上海影城)全年举办了影片巡展、电影派对、音乐会、IP衍生、首映礼、XR沉浸体验、购物节等主题活动超过200场,组织超过60场“千人场”包场观影活动。

上海影城SHO的部分活动

另一方面,上影的IP运营业务主要通过“上影元”公司开展。

2023年,上海电影收购上影元的51%股权,去年增加至70%。

上影元由上影集团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2022年10月共同出资成立,拥有《大闹天宫》《葫芦兄弟》《黑猫警长》《九色鹿》《天书奇谭》《没头脑和不高兴》《小蝌蚪找妈妈》《中国奇谭》《庐山恋》《三毛从军记》等多个动画及影视版权的十年授权,到期后可优先续约十年。其中动画电影《小妖怪的夏天:从前有座浪浪山》,定档2025年暑期。

2024年,上影元携手星巴克、宝马、安利纽崔莱、光明、雀巢、中石化易捷、中国国家队、康师傅、周六福、瑞幸咖啡等国内外品牌展开IP授权联名合作,涉及食品饮料、游戏、汽车出行、贵金属饰品、网服平台、图书出版、宠物周边等9大行业。

除了用内容和AI赛事等让IP焕新、对外授权合作,上影元还推出了文创品牌“上影元品”,已有约500款产品,覆盖潮流玩具、礼品、家居百货等多个品类,其中21款获得 2024“上海礼物”品牌商品认证,还布局天猫、京东、抖音、得物等线上渠道及连锁书店、精品店、文旅景区、影院等线下渠道。

上影元品

其中,上影元携手超级元气工厂合作阿豆系列《哪吒闹海》45周年限定特别款迅速售罄,与国产新锐品牌“烙色”合作开发《葫芦兄弟》气垫粉底系列在抖音渠道当月类目排名第一。

2024年,上影元的营收约9386.52万元,净利润2750.2万元。

上海电影表示,上影元已成为公司重要的新业务增长引擎。

横店影视:打造“观影+社交+消费”复合生态

截至2024年末,横店影视旗下共有541家已开业影院。对于观影市场的低迷,它提出“围绕影院场景化属性,打造观影+社交+消费复合生态”。

横店影视的做法,一方面是联合粉丝团体开展多场线下活动,探索各项创新类场租业务,举办科普剧、音乐剧、诗词会、汉服展、电竞比赛、欧洲杯直播等活动;并且丰富顾客等候观影时的多元化休闲场景,构建多功能娱乐空间,比如加强按摩椅、娃娃机、桌游、唱歌机等项目,2024年统筹娱乐收入同比增长43.07%。

横店影视院线的部分活动

与此同时,横店影视也在影院的基础上推出“影院+”业态,售卖饮品和潮玩等。2024年,横店影视完成55家水吧门店升级改造,推出多款新品;开设玩具梦工厂店,以时尚潮玩为定位,产品涵盖卡牌、时尚潮品、品牌积木、二次元衍生品等,打造影院内潮品空间,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影院设立卡牌快闪店等。

横店影视的水吧、玩具店、卡牌快闪店

金逸影视:衍生品销售增长78%

截至2024年末,金逸影视旗下共有417家已开业影院,其中160家直营,257家加盟。去年其院线实现票房约16.39亿元,同比下降27.27%。

从收入和成本看,金逸影视的电影放映业务板块去年营收约8.57亿元,营业成本约8.33亿元,毛利率仅有2.78%。

面对市场压力,金逸影视一方面继续依托金逸电商,利用金逸自媒体矩阵,扩大异业合作,积极创收;其次是挖掘非票业务潜力以及激活影院空间、探寻“影院出圈”等。

金逸影视的打法和上海影城、横店影城等相似。2024年它的影城承接脱口秀/舞台剧/科学秀/诗词秀等演出近1000场,还有10家影城参与了巴黎奥运直播,有10家影城参与了由湖南卫视、芒果TV共同制作的《下一站歌手》直播,有9家影城参与了《反恐精英》电竞赛事直播。

2024年金逸影城的卖品收入约8052.11万元,同比下降29.68%;广告服务收入约5661.83万元,同比增长15.04%;商品销售收入约95.49万元,同比猛增439倍。

金逸影城的卖品主要包括爆米花、可乐、茶饮等,去年它进行Emonee衍生品的联合开发与销售,非可乐现调饮料销售同比增长46%,

及档期影片衍生品销售;增加潮玩手办产品销售现制轻食(含烤肠、关东煮、炸物等)销售同比增长157%,衍生品(含Emonee及其他IP衍生品、档期影片周边)销售同比增长78%。

元旦前夕,金逸影城推出的Emonee迎新套餐,包含可乐、爆米花与“Emonee与伙伴们逸起”卡通礼盒,礼盒中有对联、挂历、冰箱贴、窗花等。

金逸影视的广告服务中,去年金逸影城接洽约40位海内外明星的应援活动,助力阵地/电子屏广告业务同比增长111.22%。

金逸影城的饮品与“Emonee和她的小伙伴们”限量主题透卡

耀莱、博纳等影城用文创“自救”

与万达、中影、上影、横店、金逸等相比,其他院线公司面临的压力更大。

文投控股旗下耀莱成龙国际影城,2024年末从年初的36家下降至23家,去年院线业务收入约2.5亿元,同比下降29.64%。

文投控股影院相关业务的主体北京弘数传媒有限公司,204年营收约2.45亿元,净亏损约3.8亿。

耀莱的“自救”,是通过影院探索经营VR体验乐园以及推进“电影+儿童剧”,开展《诗韵满长安》《奇妙物理秀》《奥特曼》《乐器总动员》等不同主题的儿童剧近百场,以及打造“耀莱观影团”品牌等方式拓展增收(一年举办59期)。

耀莱观影团

截至2024年末,博纳影业的自有影城111家。虽然年内仍有新增影院,但它去年票房7.21亿元,同比下降31.14%;电影院业务营收9.41亿元,同比下降23.65%。

博纳影业自2020年以来通过影院“减租降租”小组与业主主动沟通协商,每年有计划、有目标地完成减租任务,降低电影院的租金成本;同时致力于通过粉丝联动助推影城“粉丝向”影片的市场表现,促进影院的多元化经营。

由于经营影视出品和发行多年,博纳影业拥有庞大的版权片库,它也提出在影院开辟博纳文创空间、发展"谷子经济",以及打造“博纳英雄汇”、“追星”系列等IP文创产品。

截至2024年末,幸福蓝海院线旗下影城累计632家。去年其院线发行与放映业务的收入约5.19亿元,营业成本约6.1亿,毛利率为负。

幸福蓝海表示要积极优化内容供给结构、强化特效影厅技术投入及探索多重融合业态,向衍生品开发、文化旅游等领域延伸。

当代明诚旗下有13家影院,2024年它的影院业务收入约2888.33万元,营业成本约3483.95万,也是负毛利率。

当代明诚同样提出将重点发力影剧院空间打造,既要通过优化采购渠道、提高排片产出、打造“谷子经济”等渠道增加旗下影院的非票收入,也要将剧场空间与影院经营有机结合,在影院展业中融合自营“联创剧社”沉浸式演绎,结合地方文旅IP的挖掘,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影剧大厅。

来源:文创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