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沃卓斯基姐妹是本片的狂热粉丝,《黑客帝国》灵感就来源于此,也是许多欧美科幻片的百科全书,带动了未来题材的黑色电影。
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是赛博朋克界和科幻界不可多得的经典。
沃卓斯基姐妹是本片的狂热粉丝,《黑客帝国》灵感就来源于此,也是许多欧美科幻片的百科全书,带动了未来题材的黑色电影。
像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本·阿弗莱克、马特·达蒙编剧的《心灵捕手》,卡梅隆的《阿凡达》,曾表示《攻壳机动队》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他们在谈到《攻壳机动队》时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一个观点——哲学。
可哲学思辨都是形而上的概念,看起来晦涩难懂又乏味无聊,每个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却看不懂,《攻壳机动队》便是如此,文绉绉的说了一大段,就是不解其意。
如中文片名《攻壳机动队》中的“壳”到底读“ké”还是读“qiào”,英文片名《Ghost In The Shell》中的Ghost,明明是鬼魂、幽灵的意思,为何片中要翻译成灵魂、人格,可灵魂的英文一般都使用soul。
单单这两个问题就值得结合剧情长篇大论。
更别说该片的主题,西方哲学与东方思维的大结合,对于观众来说确实有些不友好,主角总在说一些听起来虚无缥缈的话。
就像在电梯里素子说了一大段“什么是真实的我”后,巴特吐槽道:“废话连篇”,观众第一次看《攻壳机动队》的观感大致与其一样。
我是谁?我在哪?我在看什么?
存在、起源、目的的人生终极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本是电影的命题变形到了观众身上,昏昏欲睡感随之袭来。
为什么其他人觉得《攻壳机动队》封神、超前?
自己只能看出来AI方面的设定超前,却看不出来封神在哪?其实,这并不是你的问题,也不是电影的问题。
电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人只当娱乐解闷,有人愿意深入了解,所以有些电影有门槛,有些电影挑观众。
《攻壳机动队》是一部看前观后必须做功课的影片,天然拒绝部分观众,喜欢者,视若神明,讨厌者,弃如敝履,人之常情,不分高低。
那么作为喜欢者,《攻壳机动队》究竟神在哪里?想要搞懂这个疑惑,先要看明白押井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公元2029年,未来世界高度科技化、信息化,人体改造已经稀松平常,但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着犯罪高科技化。
于是针对高科技犯罪的九课成立,他们帮助六课解决了程序员外逃他国的麻烦事,也破获了黑客入侵公共设施的电脑的案子。
但在破案过程中,素子发现清洁工与给其程序的人,他们的记忆都被篡改了。
素子因此迷茫,思考人类的定义,正当他们思索时,傀儡师来到九课,六课的人紧随其后。
傀儡师说自己虽是AI,但觉醒了意识,也是独立的生命体,请求到九课避难被拒绝,随后九课遭到袭击,傀儡师的义体被抢走。
素子跟踪劫匪,找到了傀儡师。
傀儡师提出二人融合,让他们更加接近真正的人类,也告知了六课的阴谋。
原来这一切都是六课所为,六课与外务省、麦格公司合作2501计划,用研发的程序干一些地下勾当。
但傀儡师产生了自我意识,逃离了他们的控制,为了解决到这个麻烦,防止自己的阴谋败露,六课一路追杀。
最后,在巴特的保护下,傀儡师与素子成功融合。
一个新的素子诞生,面对广阔天地,人的问题不再困惑,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她该何去何从。
了解了剧情,再来看片中提到的哲学概念。
“过于单一化只会走向毁灭”,“人类的独特性就在于多样性和繁衍性”,这是什么意思?
这与老子的“反者道之动”不谋而合,事物发展到了极限,就要走向反面,这是道的运动规律。
片中当科技成为工具,私权就会泛滥,集权后来居上,做任何事情不再考虑后果,只看当下利益。
毕竟科技可以抹掉一切人为痕迹,六课不允许使用义体,他们还是用了,甚至开发了2501计划专为自己服务,科技的负面性被放到最大。
还有人类自身,被义体改造沦为完全体改造人。
久而久之,人类就是傀儡师口中说的简单的复制,失去了多样的繁衍和唯一性的生命,那人还能称之为人吗?只是一段用来自我储存人类DNA的程序罢了。
社会的本质是什么样的?是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大染缸,因差异分为不同肤色、人种、民族,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又是如何的?人与人之间的磨合。
若科技把人变得一模一样,每个人都是完美的令行禁止的机器,那人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押井守在片中以灵魂来区分人类与AI,人有灵魂,AI是躯体。
素子和傀儡师的意识觉醒就是在诠释人性思维与存在的根本关系,逐渐认识自己。
人存在认识自己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眼界的开阔,遇到不同阶段的自己。
AI没有这个过程,它的认知是从海量的数据库里汲取一个确定的答案,有我在但没我思,人是“我思故我在”。
当素子、傀儡师有了我思,自然就会去思考,去反抗,去做真正的生命体。
就像素子抓住的清洁工,是个独居十年的单身汉,并没有妻女,可他不愿意接受现实,真相很绝望却仍想活在被篡改的记忆里。
素子看到后开始思索自我是什么,如果把一个人的记忆放在另一个人身上,原来的那个人还是自己吗?思想和躯体,哪一个才是本体。
这就涉及到了身份随时间变化的悖论,忒修斯之船。
为纪念忒修斯杀死怪物解救童男童女的功绩,人们把忒修斯建功立业的那艘船命名为忒修斯之船。
风吹雨打,船的部件逐渐腐朽,人们用新零件不停的更换,直至所有部件都被替换完,由此产生的问题是这艘船还是原来的忒修斯之船吗?
如果是,为什么是?如果不是,什么时候开始不是的?如果用忒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重新做一艘船,两艘船哪艘是真正的忒修斯之船?
这是一个很难有标准答案的哲学问题,人的一生就是在各种迷茫中度过。
押井守也没有给出确切回答,而是借新素子之口说:“孩童之时,所言俱为孩童,所思如是孩童,所论亦复孩童,唯成年之后,便将童心摈弃。”
但需要明确的是寻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找自己是寻,优胜劣汰是寻,一旦停止寻,与行尸走肉无异,那人将不再是人。
人的存在本身没有什么意义,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从而拥有意义。
这就是《攻壳机动队》,不要停下追赶迷茫的自己的脚步。
来源:闲人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