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影青年影视人才培训计划,纪录片导演秦博开展主题讲座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3 12:34 2

摘要:记者刘益帆5月1日至5月11日,“湾影青年影视人才培训计划”之“看见生命的重量——秦博导演纪录片作品双周展暨创作分享交流”活动在广州图书馆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三所高校举办。秦博导演以“从现场到心灵:纪录片创作中的挑战与突破”为主题,与观众

南都讯 记者刘益帆 5月1日至5月11日,“湾影青年影视人才培训计划”之“看见生命的重量——秦博导演纪录片作品双周展暨创作分享交流”活动在广州图书馆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三所高校举办。秦博导演以“从现场到心灵:纪录片创作中的挑战与突破”为主题,与观众进行了创作分享和交流。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电影家协会、广州图书馆、真实传媒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真实传媒有限公司还将纪录片《田野之上》捐赠给广州图书馆作为永久馆藏。

秦博导演在讲座中围绕“非虚构影视文本的写作”展开讨论,指出创作的核心在于持续写作。他强调,影视表达需借助文学技巧,但影像更具生动形象的优势;非虚构创作更考验导演在现实条件下的作用,要求导演深入体验生活,观察拍摄对象,在拍摄中兼顾选择与伦理的平衡,既注重整体结构,也关注细节呈现。

讲座末尾,秦博导演阐述了迈克·摩尔的13条纪录片法则,例如:“不要制作纪录片,要制作电影”“拍摄与你意见相左的人”“少即是多”“声音比画面更重要”等。

广州图书馆主题讲座现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活动现场。

主题讲座结束后,秦博导演与现场观众进行了真诚而充分的互动交流,分享了纪录片创作的经验与心得,包括如何寻找和筛选合适的拍摄对象、如何与拍摄对象建立信任关系,并解答了高分纪录片《人间世》片名的由来等问题。

在广州图书馆的活动中,秦博导演还回顾了自己从本科到研究生的求学经历,以及从新闻记者到纪录片导演的职业转型。他以自身经历诠释了坚持与热爱的重要性,并强调多样化的人生体验弥足珍贵。

华南理工大学活动现场。

记者出身的秦博导演现任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秦博工作室”负责人,带领团队深耕社会现实题材,擅长通过长时间蹲守和沉浸式记录捕捉真实人性。其代表作包括《人间世》第一季、《人间世》第二季、《人生第一次》《一级响应》《人生第二次》《一路前行》等,每部作品豆瓣评分均达9分以上。其中,《人间世》第一季和第二季分别以9.6分和9.5分的高分被誉为“永不掉线”的纪录片。

暨南大学活动现场。

除担任总导演外,秦博还是多部作品的总撰稿人。他长期深耕非虚构写作,关注当代中国社会现状,秉持“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的创作理念。拍摄《人间世》时,团队在上海各大医院蹲守两年;《田野之上》历时三年走访近百个村庄;《一路前行》筹备期调研了近百个选题。秦博将这种创作方式称为“用时间换质量”,自喻为“别人生活的闯入者”,认为“每一段拍摄都是在交命”,既投入情感,也付出真心。

广州图书馆读者合影。

无论是环保、乡村振兴等宏大主题,还是医患关系、癌症患者等个体叙事,秦博的镜头始终扎根现实。观众认可其作品,正是因为团队的“用心”与“走心”。从《人间世》的生死抉择到《田野之上》的乡村变迁,他的作品坚持“不干涉、不美化”原则,聚焦个体命运,挖掘普世情感,让观众在平凡中看见生命的重量。

秦博,纪录片导演、记者,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真实传媒有限公司秦博工作室负责人,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国家广电总局纪录片扶持项目“最佳导演”,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最佳导演。其主导的多部社会现实题材作品引发广泛反响。

本次活动期间(5月1日至11日),广州图书馆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还展映了秦博导演的四部代表作:《人生第一次》《人生第二次》《田野之上》《一路前行》。这是该中心首次举办导演个人作品双周展,也是广州图书馆与广州市电影家协会将纪录片展映及创作分享推进高校的首次尝试,旨在帮助大学生认知社会、启迪思考,提升人文素养与公民意识。

“湾影青年影视人才培训计划”以湾区影视行业的专业培训、文化交流和项目孵化为核心,整合行业资源,邀请优秀影视企业及专家参与,助力培养青年影视人才,孵化原创精品项目,讲好湾区故事,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南都N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