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诚然,影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不难看出,导演易小星借鉴韩国社会现实题材影片的尺度和镜头语言风格,来试图直击社会现象、呈现社会问题。然而,或许受限于众所周知的因素,许多镜头在处理上显得刻意而拘谨,对社会问题的挖掘未能深入肌理,一些想要表达的内容也没能深刻地传递出来
1
这个周末我去万达影院观看了《人生开门红》,这是导演易小星的最新作品。
作为一部聚焦网络直播行业乱象的现实题材电影,若以满分10分评判,我认为这部影片至少可达6.5分。
诚然,影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不难看出,导演易小星借鉴韩国社会现实题材影片的尺度和镜头语言风格,来试图直击社会现象、呈现社会问题。然而,或许受限于众所周知的因素,许多镜头在处理上显得刻意而拘谨,对社会问题的挖掘未能深入肌理,一些想要表达的内容也没能深刻地传递出来。
能感受出来,易小星在拍这部电影时,处在一种自我拧巴的状态。对于这位从视频网站时代走来的鬼才导演,这样的拧巴,不仅仅让自己不好受,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影体验--有至少三五个镜头,我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不过,即便存在这些问题,我还是推荐大家走进影院观看这部电影。在五一档乃至春节档之后的国产片中,这是一部可以在矮子里拔高个的佳作。
2
电影还在上映,就先不聊剧情细节了。
关于这部电影,我最喜欢的倒不是直播带货这个有趣的题材,而是立意和结构。
那种“无人不困于网,众生皆溺于情”的众生相刻画,像极了金庸《天龙八部》“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的哲学内核,这是易小星的高明之处。
影片虽然以直播带货为切入点,却超越行业表层描摹,将镜头对准被流量巨网笼罩的众生。主人公及其身边人--假女友、叛逆女儿、退休母亲、甚至边缘配角,皆被编织进同一张数字化生存网络。女儿从崇拜网红到目睹行业虚伪的认知颠覆,母亲从远离直播到沉迷“蔡国庆式”虚假主播的情感投射,小配角男友从正义揭露者沦为流量囚徒的身份反转,每个角色都在“直播--沉迷--反噬” 的闭环中完成命运蜕变,或者继续深陷其中而不自知。
甚至,主人公最后救赎后,仍然回到了这张网中--继续担任助农网红。
这种环环相扣的叙事结构,恰似《天龙八部》中四大恶人、少林寺高僧、乔峰和慕容复父亲等等交织又彼此映照,让个体悲剧升华为时代寓言。
3
作为浸淫影视多年的创作者,易小星在本片中展现出深厚的类型片功底。从早期短片对黑色幽默的稔熟运用,到如今对现实题材的类型化改造,他始终擅长将多元影视语言熔于一炉,尽管这种融合有明显的斧凿痕迹。
导演以草蛇灰线的伏笔艺术,在细节处埋下命运的注脚:女儿戴着耳机看直播、母亲床头堆叠的“假药”包装盒、反派大佬对公关总监的打压,这些看似零散的符号,最终在结局处汇聚成网,揭示出每个人既是捕猎者也是猎物的生存真相。
当揭露者用伤疤换取流量,镜头冷静地呈现着数字化时代的集体迷失--这张网既非他人编织,正是每个网民指尖点击所共同构筑的幻象之牢,没有哪个人是无辜的!
影片结尾的几重反转尤其精彩(不喜欢的人当然认为是画蛇添足了),像乐乐男友作为“正义使者”的最终的堕落,都在诉说着流量社会的生存悖论--你反抗的或许正是你依赖的,你憎恶的往往正是你成为的。
如果这部电影有续集或者外传,我建议以乐乐男友为主视觉进行展开。这种对人性灰度的精准捕捉,让影片超越了简单的行业批判,恍惚间差点让人以为易小星达到了奉俊昊导演的艺术高度。
与另外一部同题材影片相比,《人生开门红》的高明之处在于拒绝说教,选择用结构本身传递思想。当每个角色的命运线在直播间交织,观众会突然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曾在某个时刻成为网中人——或者是沉迷于主播的话术,或是困守于数据的茧房,或是不自觉地参与着流量的狂欢。
就像近期刷屏的热门事件“走路要保持安全距离”一样,无数网友都在谩骂青岛法官的不公,却忽视了事情本来的真相。直到2025年5月11日上午新华社和央视等主流媒体发出现场监管视频,网友又一个个自责“咱怎么没搞清事实就乱加指责”。
嗯,再次说明。很多时候,不管是电影还是现实世界,这个所谓“凶手”和“大反派”,其实就是屏幕前的你和我。
4
简单聊了几个电影相关维度后,我们回到直播带货本身。
作为长期研究直播带货产业发展的从业者,谈到直播带货行业,我们首先要明确,它的价值和贡献远远大于问题与缺陷,这是讨论直播带货一切问题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之上,直播带货这几年的发展确实暴露出诸多问题。
甚至,现实中的这些问题比电影呈现的更令人震惊、触目惊心。电影仅仅揭开了网络直播和直播带货乱象的冰山一角,却已足够引人警醒与反思,导演也较好地捕捉到了行业内存在的一些问题。
比如,电影中有个设定:王耀庆饰演的大反派秦天龙这个角色,开豪车、住豪宅,家财万贯,还被誉为 “网络直播教父”。但在其光鲜外表背后,隐藏着欺骗老百姓血汗钱、对网络主播进行PUA的真相。在真实的互联网行业,像秦天龙这样的角色一点都不罕见,甚至有些不法分子作恶更大。
那句“假的永远是假的” 的怒吼,既是电影台词,也是对现实世界中行业乱象的血泪控诉。当直播从“让世界变小”的便民工具沦为 “造假温床”,损害的不仅是消费者的信任,更是整个行业的未来。
同时,电影也展现了行业自愈的可能性。从平台对违规账号采取封禁的雷霆手段,到不法企业家的被捕入狱,再到个体凭借诚信经营重获尊严,这条救赎之路揭示了一个朴素真理:任何行业的长远发展,都离不开 “法治兜底、道德护航、人心向善”这三重保障。
而这,也是易小星留给观众的一点点善意吧。
5
作为一名观众,相比电影里“乐乐之死”的意难平,真正让人意难平的是--现在的电影市场真TMD糟糕透了。
截止2025年5月11日,电影《人生开门红》累计票房也没有突破1亿,远远不及市场预期。这样的成绩,也远远不及导演的上一部《人生路不熟》(总票房11.84亿)。
这两部电影,我都在影院看过,论制作质量和娱乐圈,二者不相上下,且都在五一档。但仅仅相差两年,在市场层面却遭遇了冰火两重天。
这当然不是易小星的问题,这个档期其他几部电影,除重映版的《幽灵公主》以外,其他包括《水饺皇后》、《猎金·游戏》、《大风杀》、《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等也都远远不及预期,它们的观众评分和市场表现也完全不挂钩。
甚至像《水饺皇后》,一开始的预期是对标贾玲的《热浪滚烫》,现在票房才2亿多,给出品方带来的亏损可想而知。
《人生开门红》这部电影我是在周末看的,确实人很少,看完后想起来冯小刚的一句经典台词:“我做什么生意,都不会做电影生意!星期天电影院一个人都没有。”
春节期间,我们都以为《哪吒2》会在票房层面激活中国电影市场,会带动更多人走进电影院。现在我们都冷静下来认识到,今年的电影市场,如果不论《哪吒2》,那么将会是自有猫眼统计以来(不算XX那三年),票房表现最差的一年。
从整个大盘来看,自从三月份以来,工作日一两千万、周末不破亿反而成为了新常态。这样的电影市场健康吗?这合理吗?这正常吗?
须知,现在我们有一批“不垃圾”的电影,有一批“不垃圾”的观众,但离奇的是最终却共同塑造了垃圾的市场。这一切,该如何破?
来源:丁道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