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饺皇后》给我的三种不良既视感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07 18:56 1

摘要:暴论:看完《水饺皇后》,我觉得37届金鸡奖,马丽输给李庚希不是没道理的。

暴论:看完《水饺皇后》,我觉得37届金鸡奖,马丽输给李庚希不是没道理的。

《摇太阳》知友推荐度84%,豆瓣8.0。《水饺皇后》,知友推荐度48%,豆瓣6.7。

《水饺皇后》给了我三个既视感。

第一个是看大型企业冗长宣传片的既视感。

女主遇到问题-哭-问题解决-笑-遇到问题-哭-问题解决-笑,哭、笑、吃饺子,哭、笑、吃饺子……就这么一直循环到答应结束。

这是电影本身的问题,也怪不得马丽,谁来演都是这种感觉。

第二个是看沈腾演《西红柿首富》的既视感。

女主生意有了起色,不断提升产量的过程中,马丽的表演,无数次,都让我感觉面前这个人是王多鱼——大概是东北人刻在骨子里的幽默基因吧,可你演的是个山东人啊。

喜剧演员演正剧,大概都会遇到这个问题。

东北喜剧演员成功的案例不少啊,建议马老师多学学赵本山和范伟吧。

第三个是看棒子国争文化遗产的既视感。

女主说要把妈妈的手艺传承下去,这个使命感其实就已经有点违和了。

你家包的是元宝饺子,别家还有捏褶的饺子呢!

资方和导演没吃过见过,马老师作为东北人不觉得奇怪吗?

后面的剧情就更离谱了:

把饺子皮改薄,抢注「北京水饺」的商标,饺子皮里加碱水,冷冻水饺,冷冻水饺进超市货架,跟老美合作速冻技术,速冻水饺卖向全球。不可否认,现实中,湾仔码头起步过程中,这些节点都很重要,关乎一家大型企业的生死。

但电影《水饺皇后》呈现出来的感觉是:

她家水饺是祖传秘方,别人学不来,抄不走。

碱水薄皮北京水饺是女主发明的;冷冻水饺是女主首创的;老外的速冻技术是女主引进的;外国人能吃到中国水饺,异国同胞能吃到家乡水饺,都是女主的功劳……这就很「虚假广告」。

来源:莲乡情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