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部电影上映后,一直被打上了“失败”的标签,票房很低、存在感低,本来是一部故事片,却没有跌宕起伏,全是静止和凝固的镜头,主角甚至没有什么台词,全是留给观众的大面积空白。因为太沉默,让人感觉压抑、冷峻,正是如此,9年过去,电影迟迟不敢上映……
这部电影上映后,一直被打上了“失败”的标签,票房很低、存在感低,本来是一部故事片,却没有跌宕起伏,全是静止和凝固的镜头,主角甚至没有什么台词,全是留给观众的大面积空白。因为太沉默,让人感觉压抑、冷峻,正是如此,9年过去,电影迟迟不敢上映……
后来有些观众好奇,去搜相关资料,发现导演也籍籍无名。
主演团队,倒是一票大咖。
还有,这部电影背后的真实故事,可能更精彩。
2007年8月8日,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县陡箐乡的摩的司机代天云,在吊水岩被劫杀。
他的五个哥哥代成学、代成举、代成富、代成文、代成军,面对警方迟迟未能破案的困境,决定亲自踏上追凶之路。
兄弟五人骑着摩托车,横跨贵州、四川、云南、广西等九省,行程上万里,悬赏线索、假扮打工者潜入黑矿区,终于在2008年9月将凶手陆凤仁抓获。
这场历时一年零45天的“民间追凶”,不仅花费了全家近8万元积蓄,更在过程中遭遇了无数生死考验,比如在柳州砖厂抓捕时,陆凤仁曾试图反抗,最终被兄弟五人按在床上移交警方。
这桩真实案件震惊全国,被媒体称为“最硬核的亲情复仇”。
可还有很多问题,却没有摆在明面上讨论,比如兄弟五人自行抓捕的行为是否合法?警方是否失职?这些问题在2012年被导演蔡尚君搬上银幕时,依然无解……
2011年,电影《人山人海》开机。
导演蔡尚君和编剧顾小白将五兄弟浓缩为陈建斌饰演的“老铁”,并虚构了“黑煤矿爆炸”的结局。
他们实地走访贵州山区,采访代家兄弟和当地村民,却发现真实远比剧本更荒诞。
原来,警方因山区地形复杂、经费不足难以追凶;五兄弟甚至通过给凶手邻居送洗衣机来获取情报。
但电影并未停留在猎奇层面。
蔡尚君用大量长镜头拍摄贵州的崇山峻岭、破败矿区和农民工聚居地,刻意弱化戏剧冲突。
陈建斌全程几乎无台词,只靠眼神传递愤怒与绝望。
这种“零度介入”的冷峻风格,让威尼斯电影节评委惊叹“像纪录片般真实”,最终将最佳导演银狮奖颁给了蔡尚君。
然而,这种真实也让观众感到窒息。
片中“老铁”在黑煤矿与凶手共处时,目睹矿工像奴隶般被压榨;他最终引爆炸药与矿井同归于尽,救出一个男孩,这个虚构结局被影评人批评“过于突兀”。
有些影评人为导演发声,表示这是他对底层命运的悲观隐喻,导演想说的是,在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复仇者与凶手都是制度的牺牲品。
听高大上的,立意一下就被拔高了,但是和观众眼中的“好电影”相比,不值一提,观众看不懂的,就不可能称之为“好电影”。
《人山人海》2012年在国内上映时,票房惨淡,豆瓣评分仅6.3。
观众抱怨“节奏太慢”“看不懂”,更有人质疑影片“贩卖中国黑暗面”。
但实际上,电影早在2011年威尼斯获奖后就面临审查困境。原版结局中,“老铁”与凶手在黑煤矿同归于尽,审核时觉得“过于暴力”;而片中警察办案不力、矿场奴役工人的情节,又触碰了“敏感区域”。
于是删了又删,最终公映版删减了20分钟,导致叙事断裂,很多桥段情节显得十分突兀,导演拍着脑袋,直呼“太可惜了”。
更荒诞的是,真实案件中的代家兄弟,曾因“违法追凶”被警方批评,但电影却将他们的行为浪漫化为“民间正义”。
这一下子,就让矛盾和冲突加剧,影片马上陷入道德困境。电影想揭露底层苦难,又不得不向审查妥协。
因此,编剧顾小白坦言:“我们搁置了所有争议,因为法律和人伦都没有错,只是现实本就说不清。”
真的是这样,在现实中,艺术化的作品要想尽量还原,是很难的事情,就算导演能力再强,电影之外的一些顾虑,却比拍电影这件事更复杂。
难怪后来不少观众调侃,这剧本要是给韩国导演,分分钟拿一个国际大奖。韩国的电影市场,留白太多,他们的空间也很大。
9年过去,《人山人海》依然是中国影史最特殊的“禁片”之一。
它没有《盲井》的尖锐,也不像《暴裂无声》般类型化,却用极度压抑的影像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创伤。
影片中,“老铁”骑着摩托车穿越荒山野岭的镜头,与现实中代家兄弟风餐露宿的身影重叠;矿工们蜷缩在黑暗中的画面,至今仍是农民工生存状态的残酷写照……
但这样的电影注定孤独。
当年观众更爱看《泰囧》的爆笑,资本追逐《小时代》的浮华。
就连主演陈建斌也承认:“拍完这部电影,我抑郁了三个月。” 而现实中的代家兄弟,至今仍住在贵州山区,靠种地为生。
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故事,曾被搬上国际银幕,更不知道一部电影因他们承受了怎样的命运。
在翻看《人山人海》的影评时,会看到几句我觉得特别有道理,让人深思的话,这些话也是被删减的镜头中,导演要跟观众说的,镜头是有声的,但也是最沉默的,要看懂导演的镜头语言,就从一些专业影评中找答案。
他们写道:
“正义需要靠个人以命相搏,真相总在权力缝隙中扭曲……”
“导演拍的不是复仇,而是人在绝境中如何寻找自我……”
“9年后再看,这部电影本身也成了绝境的见证,它用冰冷的镜头告诉我们,有些伤口从未愈合,只是被时代匆匆掩埋。”
他们说的没错。
就像影片最后一个镜头:老铁救下的男孩茫然站在废墟中,身后是爆炸后的滚滚浓烟。这个孩子是否会成为下一个老铁?电影没有答案,现实同样沉默。
来源:十六说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