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老胡来聊五一档第二部——《水饺皇后》抱着看大女主靠自己撑起家庭,经典水饺品牌发家史的期待走进影院结果发现《水饺皇后》端上的是一锅“狗血鸡汤”——女主臧姑娘的人设,堪称“苦难缝合怪”。
01
《水饺皇后》的剧本,像极了菜市场里被反复揉捏的面团——看似筋道,实则稀碎。
臧姑娘前半段的人设,堪称当代精神分裂式母亲的典范:前一秒为女儿打三份工,累到摔断腰也不吭声,转头又因腰伤崩溃到想轻生。
编剧仿佛在玩一种很新的“母爱狼人杀”:白天是“女儿即正义”的圣母,夜晚是“活着没意思”的绝望主妇。
这种撕裂感,让观众在同情和迷惑之间反复横跳。
更离谱的是,女主一边对女儿咆哮“你怎么这么不争气”,一边又抱着孩子哭诉“你们是我的命”。
这种“打一巴掌喂颗糖”的狗血套路,连琼瑶阿姨看了都要直呼内行。
02
冲着大女主奋斗片去的观众,大概率会骂骂咧咧退场。
电影用80%的篇幅熬煮“苦情鸡汤”:被丈夫嫌弃、被无良老板欺压、摆摊被警察驱赶……
而真正的商业博弈、品牌崛起,被压缩成“改良饺子皮三天三夜”“拒加防腐剂”的PPT式快剪。
臧姑娘从摊贩到企业家的蜕变,仿佛开了金手指:几句鸡汤让警官俯首称臣。
这哪是创业?分明是“玛丽苏之饺子公主の逆袭”。
对比现实中的臧健和——从研究冷链技术到建立品控标准,从香港街头到全球市场——电影里的“发家史”,简直像用抖音特效拍的《致富经》。
导演刘伟强说,拍这片是因为臧姑娘长得像他妈。果然,全片成了他个人的“妈系情怀大赏”。
母亲送别时包饺子、临终前没见最后一面……每一场亲情戏都像在观众泪腺上安装了擀面杖,反复碾压。
更讽刺的是,电影试图用“女性互助”升华主题,结果惠英红、薛凯琪等黄金配角全成了工具人。
如果说这部电影还有什么值得票价,那一定是马丽。
她演活了底层女性的“茧子人生”:数硬币时颤抖的手指、擦地板时佝偻的背、面对地痞时充血的眼神……尤其是那场持刀对峙黑社会的戏,她眼里喷薄而出的狠劲,让人瞬间原谅了剧本的所有离谱。
可惜的是,当剧情需要她“霸气女企业家”上身时,马丽的气场却被剧本拖了后腿——你让她演董明珠,结果给了个“刘慧芳式”的剧本。
《水饺皇后》的问题,恰恰是国产传记片的通病:把苦难当勋章,用煽情替代思考,拿“为母则刚”掩盖系统性问题。
当臧姑娘的创业被简化为“努力就能成功”,当黑社会因一碗饺子良心发现,
这部电影早已背离了真实的草根精神——真正的奋斗,不是童话式的逆袭,而是在泥潭里打滚时,依然死死攥住那根自救的绳子。
评论区等你来聊五一档。
来源:胡聊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