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被100%关税砸懵!特朗普“拯救”电影业还是加速消亡?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06 12:51 1

摘要:当地时间 2025年5月4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授权美国商务部和贸易代表对所有外国制作并进入美国的电影征收100% 关税,宣称要“让电影重新变成美国制造”。他将美国电影业“迅速衰亡”归咎于他国通过税收优惠“挖走”电影制作人和工作室,甚至上升到“国家安全威

一、特朗普甩出关税大棒,好莱坞陷入冰火两重天

(一)突发政策震动全球影视圈

当地时间 2025年5月4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授权美国商务部和贸易代表对所有外国制作并进入美国的电影征收100% 关税,宣称要“让电影重新变成美国制造”。他将美国电影业“迅速衰亡”归咎于他国通过税收优惠“挖走”电影制作人和工作室,甚至上升到“国家安全威胁”高度。次日,白宫称政策仍在探索阶段,但美国影视股已集体下跌,奈飞、派拉蒙等公司股价应声下挫,行业恐慌可见一斑。

(二)政策瞄准“外流制作”的深层考量

近年来,好莱坞为降低成本,大量电影转向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拍摄,《阿凡达3》《复仇者联盟5》等大片均在海外制作。特朗普政府认为,这种产业外流导致美国就业岗位流失,更威胁到文化话语权。然而,此举被指无视全球电影工业分工规律,试图用关税壁垒强行扭转市场选择。

二、好莱坞衰落早有征兆,多重困境交织难解

(一)自身创新乏力埋下隐患

曾经,好莱坞凭借强大的电影工业体系和源源不断的原创 IP,在全球电影市场呼风唤雨。从《泰坦尼克号》的浪漫悲歌,到《指环王》系列构建的奇幻中土世界,好莱坞影片以精彩故事、震撼特效征服观众。但近年来,好莱坞却陷入 “炒冷饭” 的泥沼无法自拔。漫威系列电影不断推出续集,剧情套路化严重;《星球大战》衍生作品一部接一部,却难以重现昔日辉煌。过度消费经典 IP,使得观众逐渐审美疲劳。2024 年,进口片在中国票房占比仅为 21.3%,与 2019 年的 35.9% 相比,大幅缩水。原创能力的枯竭,让好莱坞影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急剧下降,也为后续制作外移和政策冲击埋下了隐患。 以迪士尼为例,近年来迪士尼真人版翻拍电影频出,《小美人鱼》《白雪公主》等影片在选角、剧情上饱受争议,票房口碑双双扑街。这些翻拍影片过度依赖经典 IP 的知名度,却在创新上乏善可陈,无法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观影需求。

(二)国际市场格局剧变冲击霸主地位

随着中国、欧洲等电影市场的迅速崛起,全球电影市场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好莱坞不再是一枝独秀。2024 年,好莱坞影片在中国票房冠军是《哥斯拉大战金刚 2》,票房仅 9.56 亿元,还不及国产片《热辣滚烫》34.60 亿元票房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各国纷纷出台优惠政策,通过税收减免、拍摄补贴等方式吸引影视制作。英国为电影制作提供高达 25% 的税收抵免,加拿大的一些省份也给予丰厚补贴,这使得英国、加拿大等地成为影视制作的新宠。数据显示,洛杉矶的电影拍摄天数在 2017 - 2024 年间锐减 38%,从 2017 年的 3901 天降至 2024 年的 2403 天,产业空心化问题日益凸显。在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不仅票房屡创新高,电影制作水平也不断提升。《流浪地球》系列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纪元,其精良的制作和独特的东方视角,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喜爱。而欧洲电影则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国际影坛占据一席之地。法国电影的浪漫文艺、意大利电影的现实主义,都吸引着全球观众的目光。 好莱坞影片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不断被挤压,曾经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三、行业震荡与国际反制,关税政策副作用显现

(一)业内齐声反对:这是 “灾难性冲击”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一经宣布,便在影视行业内掀起了惊涛骇浪,招致了一片反对之声 。《好莱坞报道》一针见血地指出,100% 的关税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将使电影成本瞬间翻倍。这对于本就面临着诸多困境的电影行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为了消化这新增的成本,影院很可能不得不提高票价。然而,票价的上涨却极有可能导致观众大量流失。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娱乐市场中,观众对于价格的敏感度越来越高,一旦票价超出了他们的心理预期,他们很可能会选择其他更为经济实惠的娱乐方式,比如在家观看流媒体内容。这对于电影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本就处于危机之中的行业将会更加举步维艰。

美国商务部前官员威廉・赖因施也毫不留情地直言,此举 “弊远大于利”,甚至可能 “杀死美国电影产业”。他的观点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对电影产业深入的了解和分析。电影产业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产业,它涉及到众多的国家和地区,需要各国之间的紧密合作和资源共享。美国电影公司长期依赖海外拍摄来降低制作成本,这已经成为了行业的一种常态。如今,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却试图打破这种全球化的合作模式,强行将电影制作拉回美国本土。这不仅会导致电影制作成本的大幅上升,还会破坏整个电影产业的生态平衡,使得美国电影产业在全球市场上逐渐失去竞争力。

迪士尼、华纳等影视行业的巨头公司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它们已在紧锣密鼓地评估将制作基地永久迁出美国的可能性,以规避关税风险。对于这些大型影视公司来说,成本控制是它们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继续在美国本土制作电影,它们将不得不承担高额的关税成本,这无疑会大大压缩它们的利润空间。因此,为了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它们不得不考虑将制作基地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这对于美国电影产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不仅会导致大量的就业岗位流失,还会使得美国电影产业的国际影响力逐渐下降。

(二)全球反制潮初现,美国恐遭 “反噬”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在国内引发了强烈的反对,在国际上也引起了轩然大波,遭到了众多国家的坚决抵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两个在影视制作领域与美国有着密切合作的国家,率先表态 “坚定维护本国影视权益”。澳大利亚内政部长托尼・伯克明确表示,他已与澳相关机构负责人就美方关税措施进行了深入交谈,并强调 “毫无疑问,我们将坚定维护澳大利亚影视行业的权益” 。新西兰总理拉克森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正密切关注美方拟议关税的具体细节,并表示 “我们必须得看看最终会有什么具体内容。但很显然,我们会大力倡导并捍卫该行业” 。这两个国家的强硬态度,表明了它们对于美国关税政策的不满和坚决反对,也预示着全球反制潮的开始。

欧洲国家更是态度强硬,直接威胁要采取对等关税措施。欧洲作为全球重要的电影市场之一,拥有着丰富的电影文化资源和庞大的观众群体。美国电影在欧洲市场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份额,然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却可能打破这种平衡。如果欧洲对美国电影加征关税,那么美国电影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将大大下降,这对于好莱坞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要知道,美国电影出口在全球电影市场中占据着 70%-80% 的份额,欧洲和加拿大更是美国电影的核心海外市场。一旦这些市场对美国电影加征关税,好莱坞将失去大量的海外票房收入,其商业模式和产业结构都将受到严重的冲击。这种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做法,正引发国际社会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高度警惕。各国纷纷意识到,贸易保护主义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破坏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导致各国都成为受害者。因此,国际社会普遍呼吁美国摒弃贸易保护主义,通过对话和合作来解决问题,共同推动全球电影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四、争议背后:文化产业能否靠关税 “救国”?

(一)政策逻辑遭法律与市场双重质疑

从国际贸易法的角度来看,WTO 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并未对电影的商品属性进行明确的界定,这就为美国采取单边行动提供了一定的灰色地带 。然而,欧盟委员会贸易代表却敏锐地指出,如果美国的关税政策涵盖了合拍片以及含有美国资本的作品,那么这极有可能违反《美墨加协定》中 “原产地规则” 的相关条款。这一观点得到了法律界的广泛认同,许多法律专家认为,好莱坞的六大制片厂很可能会通过子公司架构重组、本地化股权配置等手段来规避关税,如此一来,美国的关税政策很可能会因为这些规避行为而大打折扣,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更为严峻的是,100% 的关税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之间存在着潜在的冲突。在 2017 年的 “美国诉 Playboy 案” 中,法院确立了 “文化产品享有特殊保护地位” 的判例,而如今的关税政策似乎与这一判例背道而驰。目前,已经有民权组织准备就此提起诉讼,这无疑给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从市场规律的角度来看,电影作为创意产业,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创新而非地理限制。一部电影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它是否能够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是否能够运用先进的特效技术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体验,是否能够通过深刻的主题引发观众的共鸣。而这些因素,与电影的拍摄地点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强行要求 “美国制造”,试图通过贸易壁垒来限制电影的进口,不仅违背了电影产业的发展规律,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负面效应。比如,为了规避关税,电影制作公司可能会选择在其他国家拍摄电影,然后通过特殊的发行渠道将电影引入美国市场,从而催生 “英国拍摄 - 全球发行 - 美国点映” 的规避模式。这种模式一旦形成,将加速电影产业的 “去美国化”,使得美国电影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进一步下降。

(二)特朗普的 “好莱坞保卫战” 能否奏效?

回顾历史,1934 年美国政府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强制电影公司拆分制片与发行业务,这一举措在当时被认为是对电影产业的重大改革。然而,意想不到的是,这一改革却催生了好莱坞的黄金时代。在那个时期,电影公司专注于内容创作,而发行公司则致力于将电影推向更广泛的市场,两者的专业化分工使得电影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众多经典电影如《乱世佳人》《公民凯恩》等纷纷诞生,这些电影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还在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了永恒的经典。它们的成功,不仅在于精彩的剧情和出色的表演,更在于电影制作公司和发行公司之间的紧密合作,以及对电影艺术的执着追求。

然而,如今特朗普政府所采取的关税政策,却被众多专家批评为 “逆时代而行”。在全球化的今天,电影产业已经成为一个高度国际化的产业,各国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一部电影的制作,往往需要汇聚全球各地的优秀人才和资源,才能打造出一部高质量的作品。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却试图打破这种国际化的合作模式,将电影产业限制在美国本土,这无疑是一种短视的行为。

许多专家呼吁,美国电影产业要想真正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更应该从供给侧入手,通过优化税收激励政策,吸引更多的电影制作公司在美国投资兴业;升级拍摄基础设施,为电影制作提供更好的条件;加强人才培养,为电影产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美国电影产业的竞争力,而不是依靠贸易壁垒来搞 “文化孤立”。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封闭保护只能让美国电影产业逐渐失去与其他国家竞争的能力,而开放创新才是破局之道。只有积极融入全球电影产业的发展潮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美国电影产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语:关税大棒下的好莱坞命运几何?

特朗普的100%电影关税,既是对好莱坞衰落的焦虑回应,也暴露出美国在产业政策上的路径依赖。当“美国制造”的口号遭遇全球电影工业的现实逻辑,这场充满争议的“保卫战”究竟是力挽狂澜还是饮鸩止渴,或许很快就会在票房数据与国际博弈中揭晓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忽视创新本质、迷信关税保护的做法,终将被市场规律狠狠打脸。#图文打卡计划#

来源:铜陵黑知猪

相关推荐